秦始皇統一六國,為什麼第一所滅的是韓國而不是趙國呢?

子不語同學


我是追歷史的公子,很開心回答這一問題。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所以首先滅韓而不先滅趙,主要是基於以下三點考慮的:

第一點:韓國國力最弱

縱觀戰國七雄,韓國無疑是國力最弱的一個。韓國雖經申不害變法而強盛一時,但很快便沒落下來。韓國由於國土狹小,君主平庸,又加之政策搖擺不定,故而一直處於戰國七雄的末流。

而反觀趙國,與秦國同出一祖,同為嬴姓趙氏,同樣以勇武善戰著稱。又加之趙國的國土巨大,國力明顯比韓國雄厚,故而滅趙的難度大於滅韓。

第二點:韓國的地理位置,阻礙了秦國東出的必由之路

秦國自商鞅變法以後,歷代君主都想伺機東出,一窺天下。而韓國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恰恰阻斷了秦國的東出之路。

眾所周知,韓國的都城在現在的河南鄭州,而秦國東出,則是從潼關、函谷關向東,恰恰會遇到韓國的阻礙。故而,秦國要想東出一統天下,就必須先要掃清路上的阻礙,而韓國正是這一不幸的阻礙。

第三點:遠交近攻策略的影響

自從秦相範睢提過遠交近攻之後,歷代秦國國君均將其奉為國策,而且矢志不渝地準行,秦王嬴政也不例外。

縱觀秦國版圖,距離秦國最近的國家便是韓國。對秦國而言,獲利最大的選擇也是滅掉韓國而非趙國。故而,秦王嬴政才會首先滅韓。

歷史已經證明:秦國先滅韓國的做法,無疑是正確的。滅韓之後,秦國便以韓國為基地,開啟了滅趙的進程。

以上三點,便是秦國之所以先滅韓國而非趙國的原因。簡而言之,這一決策是基於秦國利益考量和戰略考量的結果。

各位又是怎麼看呢?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追歷史的公子


先弱後強。當時的六國,趙國、楚國和齊國是強國,韓國、魏國和燕國是弱國。先吞併弱國,可以讓自己獲得更多的物質資源和佔據更好的地理條件,這樣就可以與強國進行長久戰了。

在戰國七雄中,韓國的實力最差,身處四戰之地。秦決定第一步就滅韓國,一來是因為韓國要想東進,首先要把門口這個絆腳石挪開,二來就是韓國的武器裝備十分精良。如果不先滅了韓國,如果以後韓國給其他幾國提供武器,將會是心腹大患。反之,如果是先滅實力強勁的齊國,就會陷入拉鋸戰。

利用距離優勢韓國距離秦國最近,就在秦國家門口,其次是趙國

。魏國和楚國,距離秦國算是相對近的。燕國和齊國是距離秦國最遠。所以,秦國的策略就是:籠絡燕齊、穩住魏楚的同時消滅韓趙。更直白一點來說就是,離他近的先滅掉,遠的先交好,穩住。

秦國在經過商鞅變法之後,面貌得到了全新的提高,無論是在軍事方面,還是經濟,農業上面,在這幾個國家都是排名第一。所以,輕輕鬆鬆能滅掉六國,一來是生產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二來是人民的渴望、渴望統一;三來是秦國實力強、國富兵強;四來也是很關鍵的,秦王嬴政具有高超的謀略戰略

,面對強勁的六個對手,運籌帷幄,精心佈局。還有就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加持,那時候的秦國手下能人如雲。如果這中間哪個環節出了錯,都有可能全盤皆輸,歷史重寫。

注:圖片源於網絡


伊莎貝拉Isabella


當時的趙國實力強的,市裡範圍主要在今天的山西河北河南北部一帶,秦國主要在今天的關中平原一帶。如果秦國要入主中原地區,必須要先消滅位於潼關以東的韓國。而且當時秦朝的軍力並不比當時的照顧強多少!而且當時的照顧佔領著今天的上黨地區對秦國屬於攻勢的主動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