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夏季最易引發火災的電器黑名單!

夏季是火災的高發季,因家電而引發的火災也是屢見不鮮,所以在使用家電時,一定要小心謹慎,遠離火災隱患。管家羅列出夏季最易發生火災的家電,一定好好注意哦~~

曝|夏季最易引發火災的電器黑名單!

夏季最易引發火災的電器黑名單:

電吹風:勿亂放 使用完畢及時斷電

很多人洗完頭如果需要立馬出門,頭髮不弄乾的話很容易受寒,這個時候電吹風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飲水機:定期檢查維護 防止乾燒

夏天許多人都不開飲水機加熱功能,一到冬天,加熱功能或許會經常使用了。我們在上班或者離開家裡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關閉飲水機的電源,飲水機的水用完後應及時更換防止乾燒引起火災。另外要定期檢查維護,以防意外。

空調:安裝時遠離窗簾

有的家庭喜歡用帶有制熱功能的空調取暖,空調因其功率比較大,因此每臺空調都應有單獨的配備自動斷電保護裝置和電源插座,不要與其它家電共用插座。夏季使用製冷時,也需要注意空調的用電安全。

電熱棒(熱得快):防乾燒

“熱得快”的主要消費群是學生、外來務工者、建築工地人員等需在集體宿舍居住的人群,他們較少關心“熱得快”存在的安全隱患。

以下情況中,“熱得快”極易引起火災:1、泡進水裡深度不夠;2、燒水後離開現場,把水燒乾了;3、沒有拔掉插頭就把“熱得快”拿出水面。

電磁爐:最忌不拔電源

電磁爐是家庭烹飪的“好幫手”,沒有明火的加熱方式,讓很多人忽視了電磁爐的火災隱患。但若電磁爐使用不當,也可能成為引發火災的元兇。

提示:電磁爐最忌水汽和溼氣,應遠離熱氣和蒸氣。電磁爐內有冷卻風扇,應放置在空氣流通處使用;不用時應拔下電源,但使用完後不能馬上拔下電源插座,應把功率再調到最小位置,等風扇將爐內溫度降至正常自動斷電後(聽到電磁爐裡沒有響動),方可拔下電源,以防留下火災隱患。

曝|夏季最易引發火災的電器黑名單!

夏季家電如何保養?

1、夏天電器工作要“勞逸結合”

夏季氣溫高,電器使用時自身會發熱,再加上長時間使用,更易引起過熱自燃,建議電器使用最長時間不超過4小時,使用一定時間後,要休息或冷卻一段時間後再繼續使用;如發現電器過熱,要採取緊急降溫措施,或者放到通風處散熱,千萬不能用冷水澆在上面,以防漏電。且電器應儘量放在避光遮陽、通風散熱的地方,避免太陽直射。在使用時,短時間內不要頻繁的開關電器,以防發生短路引起火災。

2、保持通風防潮溼

家用電器最怕潮溼,因為在潮溼的地方使用電器容易造成外殼鏽蝕、絕緣下降、電路短路故障,直接威脅到電器的使用壽命,甚至威脅人身安全。因此,要注意電器的防潮通風,長期不用的電器最好吹乾後密封存放。

3、打掃灰塵防短路

家電也要勤“洗澡”,因為在使用一段時間後,其強烈的靜電會牢固吸附大量灰塵和汙垢,使得家電內部逐漸變成藏汙納垢、孳生細菌的“窩點”。老式電視機的主板最容易積塵,而雨季會造成短路打火損壞電視機,必須及時除塵。各種電器的外殼也需要時常擦淨。可定期用低溫吹風清除灰塵,還可用酒精或清潔劑擦拭電器的表面或者內部,放置在通風處揮發乾燥後使用。。特別注意不能在通電狀態下除塵,不能讓水滴到電器內部以免短路。

4、定期除垢防細菌

熱水器的水箱也是藏汙納垢之所,要定期拆下清汙垢,加洗潔精注水對水箱進行清洗。空調是最需要定期清洗的家用電器。最好請專業人士和專業公司來為空調做保養,徹底清洗濾網風機等。洗衣機也會積累汙垢,在外體內側、內桶凹面等看不到的地方最易聚集大量汙垢,必須定期清洗除垢。

6、注意散熱防燒燬

有些老人喜歡在看電視的時候用防塵罩蓋住電視機。老式顯像管電視機在夏天觀看的時候發熱量大,千萬不要用防塵罩蓋住電視機上部的散熱孔,否則內部功率元件和電容等很容易擊穿燒損。電冰箱的冷凝器需要寬敞的散熱環境才能正常工作,一定要讓電冰箱周圍有充足的散熱空間,這樣才能保證電冰箱的製冷效果。

7、廚房家電防油煙

由於工作環境的特殊性,廚房小家電不可避免或多或少會沾染油煙,因此必須及時清除乾淨。燃氣灶、消毒櫃、微波爐等外表要定期用幹抹布擦拭,油煙機更要定期清洗油汙,把濾網清洗乾淨。

8、及時斷電防雷雨

長期不用的家電應該徹底拔下電源插頭,斷開交流電源。因為許多家電即使表面上斷電了,比如用遙控器關機、按壓輕觸鍵關機等,實際上電器的電源部分仍然在後臺默默工作,並沒有徹底斷電。這時如果遇到雷雨季節,雷擊的高壓很容易通過室外電線進入室內,從而燒壞電器的電源部分。

9、注意家電“壽命”期限

家用電器發生爆炸與電器的使用壽命及使用不當有很大的關係。所以儘量別讓家電超期服役。特別在炎熱的夏季,電器消耗快,更要注意更新換代。家用電腦平均使用壽命在6年左右;電冰箱13至15年;電視機為8至10年;電熱水器的正常使用壽命約為8年。舊家電生病總是難免的,如果家電有異常的響動,一定要及時去正規的維修部維修。

曝|夏季最易引發火災的電器黑名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