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情令,看不懂年輕女孩喜歡的劇了?

電 影 是 一 所 好 大 學, 從 此 一 起 做 同 學

陳情令,看不懂年輕女孩喜歡的劇了?

寫在前面:

比起誕生曇花一現的熱詞“現男友”的《親愛的,熱愛的》,《陳情令》這部仙俠劇,可謂是實紅。

該劇官方微博粉絲數高達306萬。

微博話題閱讀量是136億。

什麼概念?

我的前半生,話題閱讀量23億。延禧攻略,話題閱讀量134億。

和《陳情令》不同的是,同樣是在互聯網引起熱烈討論的大爆劇,前半生和延禧這兩部劇是適合全年齡段的觀眾看的,婚戀和宮鬥,全家一起看。

而《陳情令》的受眾主要是女性。很多人不知道“肖戰”、“王一博”、“陳二狗”是什麼,但是不妨礙這部劇成為今夏劇王。

這反映了,當下市場,除了要擴大粉絲群體,還要注意粉絲粘性。

只有粉絲粘性極強的真愛粉,才能成為一部作品的自來水,使勁刷刷刷。

陳情令,看不懂年輕女孩喜歡的劇了?

1

年輕女孩捧的劇,踩中了誰的尾巴?

她經濟,這個詞語,每個互聯網從業者都知道。

現在,從衣食住行的實體商品到滿足人們打發時間的精神食糧,因為當代女性對自己的認知變得多樣化,導致她們不論是單身,還是已婚有娃,這個時代,因為女人帶動的經濟活力,行業內已經認同,並把得女人者得市場,當成了一個事實。

最近,炮轟《陳情令》的編劇汪海林曾公開辱罵這種現象:

說選片的女性從業者選小鮮肉是可恥的,這些讓女人們瘋狂的戀愛劇都是女人看的精神A片。

陳情令,看不懂年輕女孩喜歡的劇了?
陳情令,看不懂年輕女孩喜歡的劇了?

所以,《陳情令》踩中了汪海林的爆炸點,魔道祖師大ip+小鮮肉。

陳情令,看不懂年輕女孩喜歡的劇了?

先不說汪海林炮轟《陳情令》的措辭如何,汪海林的身份讓他這段發言有點“尷尬”。

汪海林的微博認證是這樣的:

陳情令,看不懂年輕女孩喜歡的劇了?

《一起來看流星雨》的江湖地位大家都懂,但是這個可以解釋成,大編劇為了錢,沒辦法。

那《鐵齒銅牙紀曉嵐》呢?汪海林不是主編劇,並且有他參與,幾位編劇合寫的第三第四部,是《鐵齒銅牙紀曉嵐》裡口碑最低的......

所以,汪海林這樣抨擊男色消費的老一輩的評價,觀眾並不買賬,尤其是日漸掌握話語權的年輕人們。

沒有厲害作品和權利的老前輩在年輕人眼裡不是「前輩」,只是「老」。

其實,汪海林這樣的老前輩不是被年輕人拋棄,而是被資本拋棄。

因為同樣是老前輩的,寫出了《大明王朝1566》豆瓣9.7分神劇的劉和平對市場就沒有“怨氣”,這也許和個人性格有關,但更多的是,劉和平被市場需要。

這位大編劇的才華可沒有停留在九幾年,2014年的《北平無戰事》叫年輕觀眾看的如痴如醉。

臺詞被評價為:口齒齧香,振聾發聵。

2

腐文化推動,以及流量明星的誕生

從14年,“四大流量”(鹿晗、吳亦凡、楊洋、李易峰)回國,開啟內娛新時代

後,追星女孩與小鮮肉成了官媒與自媒體必寫的熱門內容。

上個夏天通殺互聯網人群眼球的是《鎮魂》,我們眼看著一個多年不火,據說拍的戲一直在播,但是就是記不住臉的大齡男星朱一龍用一部網劇帶來的熱度,成了大臺的跨年演唱會壓軸,還成功上了春晚。

陳情令,看不懂年輕女孩喜歡的劇了?

《鎮魂》原著是男男相知並相戀的耽美小說,相比追星女孩,耽美

小說的受眾「腐女」的人數可能更廣。

引起人們追逐的同性愛戀作品,經典的可以追溯到《斷背山》《藍宇》《春風沉醉的夜晚》,當年劉燁面對的女記者們採訪(調戲)場面,可以用一個詞語概括:

如狼似虎。

婁燁導演“春風”多年之後,還被男記者饒有趣味的提問:你咋還沒和秦昊(春風主演)談戀愛?

所以痴迷“同性愛”作品的群體的發展歷史非常久遠,這個群體的審美創作力不容小覷。

《陳情令》的鐵桿粉絲,願意為其付費的粉絲主力軍就是腐文化愛好者。

它和上面提到的作品相同點除了題材,一直被市場偏愛的重要原因就是吸睛+吸金!

流量確實是數字,播放量等數據也可以造假,通過營銷手段可以做到一部劇的“虛假繁榮”,但是因為一部劇走紅的演員的商業價值就是「試金石」。

小鮮肉可以帶火劇,同時也因為劇中的角色被觀眾喜歡,從劇粉到演員個人粉的提純過程。

《陳情令》之前,肖戰還是一個不知名男團的成員,《陳情令》之後肖戰已經擁有了單飛的能力,成為團裡最紅的一個。

陳情令,看不懂年輕女孩喜歡的劇了?

而另一位男主演王一博,和陳喬恩、佟大為演過《人間至味是清歡》,但是並沒有受到認可,大眾印象依然是唱歌跳舞的韓系小偶像。

陳情令,看不懂年輕女孩喜歡的劇了?

《陳情令》之後,王一博成功步入演員的行列。

擁有代表作,有熱度,有商業價值的鮮肉才配叫做流量,這個市場所謂對鮮肉的偏愛,都源自於他們創造的商業價值

3

“買單”的人,擁有話語權

雖然前文提到了,腐劇的受眾一直是同一批人。但是,看劇的主力軍隨著境遇不同,心裡的敏感點也不同。

曾經 ,爾冬升的《色情男女》,荒誕迷離,還帶點自傳性質,作品元素是反市場的,幾乎玩票性質的拍攝理念。

能獲獎,廣受好評,不僅是主創大牌,作品質量高,最重要是它揭穿了當時電影行業的黑暗和心酸,但是題材呢,又顯得很幽默,保留了批判的最後一點體面。

那麼,《陳情令》的走紅,也許反映了一些當下年輕人的時代焦慮。

《陳情令》的故事,怎麼看都是悲情的。

主角慘遭滅門,死而復生,歸來複仇。曾經心懷天下的青年才俊,內心滿目瘡痍,如今變得位高權重,可發現修仙修到最後,都是孑然一身。

陳情令,看不懂年輕女孩喜歡的劇了?

你後悔嗎?我有悔。

年輕人的悲情是什麼?理想和現實背道而馳的無力。

不被理解,覺得自己被形式主義壓的死死的。被罵是異類,獨斷專權“殺死”新鮮事物。

陳情令,看不懂年輕女孩喜歡的劇了?

好像大眾總是和努力拯救蒼生的主角,意見相左,變成主角的磨難。

害怕自己變成“油膩中年”,一直在說不忘初心。

陳情令,看不懂年輕女孩喜歡的劇了?

藝術作品是造夢的。

《陳情令》在販賣男色的標籤之餘,也還原了原著小說中,少年仗劍走天涯,平災亂,有超越前人作為,青年才俊開宗立派,譜寫佳話的夢想。

陳情令,看不懂年輕女孩喜歡的劇了?

劇裡,角色是死而復活,重新定義人生,匡扶正義。

陳情令,看不懂年輕女孩喜歡的劇了?

劇外,《陳情令》製作方還原的細節,和演員們對角色的理解,都被劇粉深挖。

《陳情令》這部劇製作商當然是有很多瑕疵的,因為開拍時候的定位和《長安十二時辰》就不同,就是一部大IP+小鮮肉的劇。

但是它很幸運,因為它面對的觀眾是有很多渠道自己去了解定義一部作品好壞的一代。

它的成功和能欣賞多元化、善於自省的年輕觀眾分不開。

互聯網時代,一切都會被放大看。

《陳情令》,一方面是擊中"年輕市場"的審美取向;另一方面,所有的努力和真誠,都是會有回報的。

一部劇的受歡迎,其實也折射當下最新鮮人群心態。

起點不意味著終點。

倚老賣老沒用,買單的人才擁有話語權,越是焦慮的時代,慕強心態就越好用。

像《陳情令》這樣的現象以後會越來越多,不是捧偶像的年輕人贏了,而是資本瞄準目標年輕人為內娛市場買單的錢袋,贏了。

【尊重不同真實觀點,和電影一起成長】

個人微信:shengminglaixin,技能交流:影視/策劃/自媒體

微博/頭條/百家:@影士禾木兄,百度TA說:@禾木兄

丨禾寫電影ID:dsreview丨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