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晴風雨世事變化,萬變不離本心!心之神明,純乎天理

陰雨綿綿,沒有輾轉反側難以入眠,到是清爽宜人,沒有了往日的燥熱煩悶。有晴有陰,有風有雨,世界變化萬千,卻也有規律可循。那如聖學言,此心光明,卻也不見得就真的如明鏡一塊,不沾惹任何塵埃。

我們不是聖人,自然無法親身體會“明心見性”,也沒人能告訴我們“伏羲時代”是不是真如聖賢所言的高雅清潔。我們總是會去向往無法企及或是暫時沒達到的情形,去臆想那些不切實際的行為,也會妄圖用所謂的道德倫理去批判,也只是因為我們沒有站在那個位置,那我們隨意的詆譭甚至是誹謗有任何的依據和價值嗎?

心學要我們恪守本心,摒除私慾,可私慾真的能如此輕易就克除嗎?這答案是顯而易見的,而且我們所有的知行,可以說都受到私慾的誘惑和干擾,甚至是驅動。就好比這陰陽兩面,有明就有暗,有善就有惡,我們可以去談論,可以去嘗試,但即使是聖人也不能說真的就四大皆空了,那是另一種超脫,卻不是凡人可以去比擬。

陰晴風雨世事變化,萬變不離本心!心之神明,純乎天理

而我們做不到,所以會懷疑,甚至不削一顧,從本心出發,就是這麼想的,也不需要找什麼理由藉口,這都是自然而然的,就好比餓了想吃飯,累了想休息,懶惰虛偽也如影隨形,畢竟我們生在安逸的年代,沒有後顧之憂, 只有眼前的及時行樂,即使明知有錯,也會說一句,人生在世,就該活的瀟灑自在。

所以我們可以肆意的揮霍青春,美其名曰,享受現在。也可以隨意批判,只要張一張嘴,不管這實際情況如何,反正只要自己認為的就一定是對的,反正說錯了也不負責,甚至還能說的天花亂墜,享受別人崇拜的目光。

其實我們何嘗不是從本心出發,至於致良知,現在的人大多數只是偶爾的受到一點點道德倫理的約束,更多的只是在法律規章下的約束,絕不是發自內心的良知,遵從天理去思考去行動,這份純然清澈,也只存在於書本上,現實中,大家能夠相互有點禮貌就已經不錯了,再進一步,那就不可能了,也不現實。

我們可以恪守本心,但不可以去妄念他人好壞,也不是有了聖賢的經典,就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這於心而言,何嘗不是虛偽的表現,根本就沒有一點效用,反而讓這些思維成為我們肆意張狂的“老虎皮”,已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都無法做到,就不要輕易去要求他人,如果沒有經歷過,也不要隨意的去評價。

對與錯,是我們自己的判斷,卻不是因我們一錘定音的。就好比,你可以說有錢人都是利益至上,根本不值得深交,你也可以認為,女人都是紅顏禍水,也可以認為,現在就沒什麼真正的兄弟友情,更可以認為,這世界本就殘酷黑暗,只不過是粉飾太平罷了。

這些都源於個人的看法和見解,你可以說這是對的,也可以說是錯的。因為它既不全面,但絕對存在,但這些的認知,卻不是我們要求他人,或者自己行事的標準和參考。

我們都還有些良知,但能做到致良知的沒有多少。陰晴風雨,可以氣象萬千,變化多端,但同時也是好壞並存,沒有什麼是絕對的善,也沒有絕對的惡,清晰的保持內心的清明,也只是希望為我們的知行有個更好的指導,少走一些歪路,少做一些蠢事,少說一些錯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