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牧民族勢力不同,明朝的遊牧勢力要比清朝強大一點

漢族對北方草原沒有徵服欲,不論是漢朝還是明朝都是打服就算的。所以不論漢武帝,漢宣帝,漢光武帝怎麼打壓匈奴,最後都沒有徹底解決北方遊牧民族。明朝也一樣,不論朱元璋還是朱棣也都是打服了事,以至於土木堡之變被人反攻成功。唐朝倒是比較狠,滅了東突厥後將他們遷移到河北,結果河北胡化,最後引發安史之亂。

遊牧民族勢力不同,明朝的遊牧勢力要比清朝強大一點

而北方草原最後還是被回紇,後突厥和契丹人佔了。而滿人前期拉攏一批,打壓一批,準格爾部的結局是屠殺,只有少數逃亡沙俄的倖存者,其他全部屠殺。之後又搞十室九僧。把蒙古按照內地一樣,進行戶籍管理,流通限制。計劃生育。蒙古諸部始終在清庭有效直接的管理下,形成不了大的統一的蒙古政權。而明朝對外措施一直很強硬,對待蠻夷打的更多。

管理也是內附,羈縻統治,名義上聽從天朝教化。不屑於直接管理收稅。結果明初朵顏三衛到後來也逐漸失去控制。兩個民族在站站和和中,俺答封貢算是達到一種平衡。清朝可能也有怕其他少數民族入主中原,所以更加重視。對待北方強敵的態度在一開始就是不同的,可能也決定了這樣的結果。1,遊牧民族勢力不同,明朝的遊牧勢力要比清朝強大一點。

明時,帖木兒橫掃塞爾柱。塞爾柱橫掃拜占庭東歐。2,大航海時代到來,陸上絲綢之路的商路重要降低,蒙古帝國時期處在商路的中央,帕米爾高原以東的科學技術,以及開展貿易獲得比偏居關內的中原王朝要容易得多,到了大航海時代,直接把中東這條商路解決掉,西域漠北王朝的財力以及技術獲得自然沒有之前的多。3,朝代實力不同。明以口內之力對漠西。

遊牧民族勢力不同,明朝的遊牧勢力要比清朝強大一點

清以全國之力對西域(關內18省,東北+漠北)。4,立國基礎不同明以復漢為主軸,不和親,不歲幣,以華夏對韃靼。清就駕輕就熟得多,和親,扎薩克制度。簡單來說就是戰鬥力問題。你都打不過人家,人家幹嘛服你?蒙古人進入中原,過了一百多年好日子,戰鬥力衰退嚴重。所有洪武朝多次捱打。回到草原之後,蒙古人漸漸恢復祖先的軍事素質。

自捕魚兒海之戰之後,明軍的大規模軍事行動沒有佔到任何便宜。永樂初年大明臚朐河全軍覆沒,第一國公戰死。永樂憑藉人口優勢,五出漠北進攻已經分裂的蒙古部落,結果根本找不到蒙古人的主力。之後就是土木堡又一次送人頭。然後大明學乖了,再也沒有對蒙古大規模軍事行動。從皇太極到乾隆,從蒙古草原到西藏,大清蒙古相愛相殺那麼久,蒙古那幾個部落要是還能旺盛起來那才叫活見鬼了呢。中原王朝要想解決草原遊牧民族問題。

遊牧民族勢力不同,明朝的遊牧勢力要比清朝強大一點

只有長期不斷的用兵削減對方實力,畢竟人頭不是韭菜割了可以長。大明自從永樂以後就一直龜縮防守,還想解決蒙古問題?主要原因就是當時遊牧名族的集體衰落。不光蒙古,同時期的中亞的哈薩克人和西亞的土耳其人,阿拉伯人(遊牧狀態的)都在走向衰落,西方的標誌就是維也納之圍。大趨勢是俄羅斯的進攻和漢族的墾殖(新疆東部,今內蒙南部等),壓縮了空間。本身原因就是定居化趨勢。這也就是俺答之後再沒能夠發起大規模進攻的蒙古首領的原因。至於明朝沒成功,是因為還沒有時間的積累和二哥別笑大哥,自己也開始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