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北京城門合集(內城篇)

北京城的外郭是在元大都的基礎上改建而成。元大都整體呈長方形,城門十一座,這是依據周禮設計的。元末明初,明軍佔領了大都,這是自五代末年以來,燕京地區第一次被漢人控制。但是對於燕京地區來說這未必是好事兒。因為明軍佔領大都以後,第一件事就是縮小城池。把大都比較空曠的北部廢棄,北城牆南移五里,然後還把城內的宮殿拆除了。曾經東亞地區最繁華的大都市經過明朝初年的改造,逐漸成為一座華北地方的中心城市。

但是永樂靖難成功改變了一切。永樂皇帝奪位成功以後因為南京地頭不太熟,所以就計劃遷都北京,為此,從永樂四年開始,朝廷就開始營建北京。這次營建除了在城中建立了壯麗的紫禁城和皇城之外,還把外郭南城牆向南移動了2裡。這樣,原來本東西短,南北長的大都城,經過明初的一系列改建,變成了一個近似的正方形。之所以說是近似,是因為西北角挨著海子,所以城牆並不是一個直角,而帶有一定弧度。

明清北京城門合集(內城篇)

永樂時代的北京城

永樂時代的北京城外郭,大體呈正方形,開九門,南面三座,其他方向兩座。名字都延續大都時代的名字。分別是南面的麗正門、文明門、順承門;東面的齊化門、崇仁門;西面的平則門、和義門;北面的德勝門和安定門。這九座城門並非是對稱排列。南面三座城門最為規整,把南城牆四等分。北面的城牆中段出於軍事防禦的考慮並不開門,而是在東西兩段各開了一座城門,並且不與南面的文明門和順承門對稱,而是略靠近中央。這樣做不知道是出於風水的考慮還是軍事防禦的考慮。東面的齊化門和西邊的平則門位於城牆的正中,這兩座城門的北面分別是崇仁門、和義門。東西城門的這種設置,實際上是明朝初年改造大都城的一種結果。

永樂宣德時代的北京外城並非我們今天看到的這個樣子,而是相當簡陋的。牆是夯土牆,城門上沒有門樓,四角也沒有角樓。正統皇帝深感京城防禦力量的薄弱,於是在正統四年,開始進一步改造外城。包括城牆包磚,四角加修角樓,每座城門興建城樓、甕城、箭樓、閘樓,護城河上的木橋改建石橋,甕城內修建廟宇。關於這些廟宇,安定門和德勝門甕城內修的是真武廟,其他城門甕城內修的都是關帝廟。另外就是正統整修了這些城門之後,又對這些城門進行了重新命名,這些名字以地鐵站和立交橋的形勢一直保留到了今天。經過正統皇帝的擴建,北京城的防禦力量大大加強,說來也巧,正統十年,北京城牆擴建工程全部竣工,正統十四年,就迎來了土木堡之變,也不知道正統皇帝是不是有預測未來的能力。

正統以後的北京城門,其實從建築上來說,就不是一個城門洞那麼簡單了,而是一座小堡壘。外人要想入城,必須先正對著箭樓經過護城河上的石橋,然後從甕城側面的閘樓進入甕城,最後才能通過城樓下的城門洞進入城內。所以如果沒有火炮,正面硬槓城門的話,會付出及其慘重的代價。城牆和城樓箭樓上的弓弩手火槍手會把進攻方的士兵打成篩子。


明清北京城門合集(內城篇)

正統後城門佈局


明清北京城門合集(內城篇)

進城路線

嘉靖年間,又在外城的南部修建了南城,所以現在習慣上把永樂時代的外城稱為內城或者北城。

但是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北京城門面對現代火炮,被轟成了一堆爛磚頭,雖然後來清政府也重修過,但誰都知道這就是為了挽回面子,依靠這些15世紀的防禦工事已經很難守住北京城了。

民國以後這些又老又礙事又沒有實用價值的破爛被當成了阻礙城市現代化建設的絆腳石,陸續拆除。民國之所以拆的不徹底,並不是因為當時人們認識到了這些建築的文物價值,而是沒有錢拆除。所以建國後北京城牆的拆除達到高潮。當上世紀80年代,人們終於意識到這些城門的文物價值時,北京還沒被拆除的城門只剩下一座半了。現在只有在正陽門、德勝門和位於北京火車站附近的明城牆遺址公園還能領略到一些當年北京城牆的餘韻,但要完整的領略北京城牆的氣勢,大概只能靠三維動畫了。

前門

北京城的正南門,九門中等級最高的城門。初名麗正門,正統年間改為正陽門,俗稱前門。這座城門一般的時候不開,僅僅供皇帝祭天的時候出入。正陽門城樓和箭樓保留至今,是北京城門中保留的相對完成的城門。正陽門外就是著名的北京天橋。

明清北京城門合集(內城篇)

正陽門城樓

明清北京城門合集(內城篇)

正陽門箭樓

宣武門

宣武門,北城西南門。初名順承門,民間也叫順治門,正統改為宣武門。20世紀60年代因為修建地鐵被拆除。

明清北京城門合集(內城篇)

宣武門城樓

明清北京城門合集(內城篇)

宣武門城樓

阜成門

阜成門,北城西門。正統之前稱為平則門,正統年間改阜成門。上世紀60年代因為修建北京地鐵,被徹底拆除。

明清北京城門合集(內城篇)

阜成門甕城

明清北京城門合集(內城篇)

阜成門城樓

西直門

西直門,北城西北門,正統之前稱和義門。這座城門是解放後保留的最完整的一座城門。梁思成建議保留,但因為修建地鐵的緣故,60年代還是拆除了。在拆除過程中,發現了元大都和義門的遺址,但也沒有保留下來。其實你要看老照片,這座城門確實相當的阻礙交通。因為當年修建這些城門,目的就是防止敵人在城外自由活動。

明清北京城門合集(內城篇)

西直門全貌


明清北京城門合集(內城篇)

這是當年一個自駕環球旅行的美國人在西直門下的留影。

德勝門

德勝門並不是元大都的城門,而是明初城牆南移五里之後明朝人修的北京北門。這座城門的城樓1921年就塌了,其他的部分因為走鐵路也被拆了,但箭樓奇蹟般的保留了下來,直到今天,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京城的箭樓現在剩下的就三座:正陽門、德勝門還有東南角樓。


明清北京城門合集(內城篇)

德勝門街景

明清北京城門合集(內城篇)

德勝門下的火車

安定門

安定門與德勝門一樣,都是明初修建的北京北門。60年代因為修地鐵,全部拆除。


明清北京城門合集(內城篇)

安定門城樓

明清北京城門合集(內城篇)

安定門箭樓,箭樓下的建築是真武廟。

東直門

東直門,北京北城東北門,正統之前稱崇仁門。60年代因為修建地鐵,被徹底拆除。


明清北京城門合集(內城篇)

東直門城樓

明清北京城門合集(內城篇)

朝陽門

朝陽門俗稱齊化門。正統年間才改名叫朝陽門。因為是通州方向進城的必經之路,所以在九門中算是比較熱鬧的地段。因此,這座城門50年代就被拆除了,理由是疏浚交通。


明清北京城門合集(內城篇)

朝陽門城樓

明清北京城門合集(內城篇)

朝陽門城樓

崇文門

崇文門大概是北京城最出名的兩座城門之一。第一齣名的當然是大前門,第二齣名的就是崇文門。因為崇文門還有個更為民間所熟知的名字:哈德門。很多菸民或許沒見過這座城門,但不知道哈德門的人確實不多。

崇文門也就是明初的文明門。因為正對著東單和東四,這裡也是北京城門中的熱鬧所在之一,大概也是因為這個緣故,所以才會有菸捲起了哈德門這個名字。這座城門在60年代同樣因為修建地鐵而被拆除。

明清北京城門合集(內城篇)

崇文門城樓

明清北京城門合集(內城篇)

崇文門城樓

角樓

北京北城四角都建有角樓。角樓實際上就是一個L形的箭樓,相當於把兩座箭樓成直角擺放。現在只有東南角樓保存了下來,已經被開闢為明城牆遺址公園。

明清北京城門合集(內城篇)

明清北京城門合集(內城篇)

鐘鼓樓

北京城的鐘鼓樓,元大都時代就有了。最初的位置在城市中心(大都皇城位於城市的南部)後來因為明朝人對大都的改造,所以今天的鐘鼓樓位置在城市的北部。地方還是那個地方,但相對的位置變了。

今天的鐘鼓樓,鼓樓的樣式應該還是明初的樣式,一點兒也沒變。南京鼓樓、鳳陽鼓樓、西安鼓樓都可以作證。鐘樓的樣式則是乾隆時代重修的結果。因為怕失火,完全用磚石建造,就成了今天鐘樓的樣式。

鐘鼓樓的作用,除了通報一些緊急情況之外,日常的作用就是夜間報時,畢竟當年普通人家還沒有鐘錶,晚上只能聽鐘鼓的聲音才知道是幾更了。現在這一片,連同什剎海,已經成了北京胡同遊的核心地帶。

明清北京城門合集(內城篇)

鼓樓

明清北京城門合集(內城篇)

鐘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