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追果,菩萨看因,驱动“自己”实现目标需要从“因”着手


凡人追果,菩萨看因,驱动“自己”实现目标需要从“因”着手

文:二师兄

我们眼里看到的一切,很可能只是表象。


人生之所以复杂就是因为我们被太多的表象包围,更复杂的是我们必须在表象不断纠缠下处理一切事物。在表象包围的世界里,我们看到的全是问题和未知,各种问题纠缠出我们看似无解的人生百态,各种未知让我们焦虑不安。

生存不易,生活好更不易,似乎一直不是正在拼搏,就是走在拼搏的路上,内心早已拼尽全力,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于是不得在夜深人静时,感叹命运的不公。


但命运又何尝对谁公平过,又何尝对谁不公过。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要穿越的障。

富人有富人的障,穷人有穷人的障。

穿越的过程必然痛苦,痛苦从来不是来自外界,而更多的是来自内在的感受。

看得穿,看得的透,就是人在驱动自己。

看不穿也看不透,那么就会被各种执迷的障所控制,不得解脱。


  • 问题之所以一直纠缠我们,就是因为我们很可能一直都没有真正的看到问题。


  • 我们往往只是看到问题呈现的表象,即使这些表象,也被各种复杂的外界事物遮蔽。


  • 例如错综复杂的人际,纷乱理不清的利益,永远也感觉不够好的各种比较,总有人过的比自己好,这些都在遮蔽我们看到生命遇到的真正问题,然后在遮蔽的同时又为问题蒙上新的表象。


  • 更复杂的是我们被自己内在纠缠,对过去的耿耿于怀,对将来的惴惴不安,对自己的不断否定,被各种“我以为”的执念牢牢掌控意识,使得我们不能看到问题背后的东西


凡人追果,菩萨看因,驱动“自己”实现目标需要从“因”着手


但无论我们是否能看到问题的本质,生活从来不会等待任何人!


生活自有其演变的规律。于是人生的痛苦就到来了,很多人重复性的犯同样的错误,很多人重复性被同样的情绪折磨,很多人重复性的选择同样的处事路径。这些重复性的人生就像安排的剧本,不断的自动化演绎,而不自知,被命运摆布,没有任何掌控机会。

遇见什么样的人,会产生什么样的心理,做什么样的行为,剧本早已编排好;


遇见什么样的事,会做出什么样的决策,产生什么样的行为,发生什么样变化,完成什么样的结果,早已注定。


而那些能引起情绪反应的人或场景就是打开自动化演绎的开关。

如果,你此刻心情足够安静,身体也能“定”下来,同时也有时间。你可以用心的梳理自己的过往,看看自己的生命历程中有哪些重复性犯的错误,有哪些重复性发生的行为,有哪些改不掉的习惯,有哪些戒不掉的瘾,在梳理完这些现象后,再思考在什么情况下会触发自己这些重复性行为的发生。

而这些触发你发生行为的场景,就是打开你自动化模式的开关。只要没有修成圣人,每一个人都有被打开的开关。只是走在觉知路上的人的开关不断的被自己发现,然后对能引起自己开关反应的场景保持觉知,在觉知中掌控,在掌控中走向圆满。

这个觉知的过程伴随终生,每觉知一次就是一次开悟,每次开悟就是一次内在的升华,也是人格的重塑,不同层次的人格掌控不同的命运。每次开悟,都能从灵魂层次生出喜悦感,这种喜悦,会让人发自内内心的感恩生命,感恩过往的一切。

这就是很多有过开悟经历的人讲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从此不再抱怨,而是用心的体验生活,在体验中探索出最渴望的方向,然后持续精进,在精进中虽然不追求结果,但自然而然的收获一个又一个人生高度。在人生精进的过程中,从来不主动追求外物,但也从不排斥任何享受,总能在当前有限的无知条件下找到最舒适的生活方式。


而没有对自己开关保持觉知,或者觉知力不够的人,往往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该努力的时候,被懒惰牵绊;该处理问题的时候,被情绪控制;该选择的时候,被各种欲望纠缠;在当下想着过去,在过去计划着未来,结果永远不能掌控当下的自己。

更雪上加霜的是,那些懂得开关的人们,每天不断的研究不同人的开关。一张张血盆大口,随时准备开始收割。这就是网路上段子手说的:好多人靠运气挣的钱,迟早也要靠实力赔光,不具备掌控金钱的认知,那么拿到的钱就是灾难。



世界如此复杂,那么怎么样才能保持觉知?

怎么样才能看到现象背后的开关?而这个开关就是“源问题”。


能够看到“源问题”,能够保持觉知就具备了驱动自己的能力和工具。

我们自己也是需要正确使用的,但创造我们的父母不会给我们说明书,所以只能我们自己摸索。

我们生命的一切不如意,都是我们胡乱驱动自己,时间久了后积累出来的问题。

所以要解决问题,就要对问题追本溯源只有从“源问题”端解决问题,才能彻底化解我们的当下的生命状态,否则围绕问题表象解决问题,只会让问题更复杂。

而追本溯源的工具就是觉知,而觉知的对象就是“念”,掌控了“念”就掌控了自己的思想,进而掌控行为。没有无缘无故的念,任何脑中生出的念都不能轻视,因为你轻视的念,会在你毫无所觉的情况下控制你,使得你朝着念的方向发展,走向失控的人生。

要想使用自己,觉知念只是第一步,顺着念找到“源问题”是第二步,第三步是化解源问题,生产新的念。

而在觉知念之前,发现自己重复性的行为,引起自己意识的警觉是前提,只有警觉到了问题,才能使用觉知的工具。

而引起意识警觉有一个特别明显的信号,就是“情绪”,无论是兴奋,还是愤怒,都是情绪,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都会不受控制的进入自动化的模式里面。


当我们理解了情绪对于我们觉知自己的意义的时候,我们在情绪来到的时候,我们很可能会感激情绪的到来时候。就是我们圆满自己觉知并圆满自己的机会。


每次遇到情绪,我的做法是我在发觉我处在情绪中时,我会告诉自己,我现在是在不是冷静的我,我是处在情绪中。


即使这样的安慰,有的时候,我还是会因为情绪引起行为,这个行为往往发生的很快,意识还没来得及阻止的时候,已经发生,而且发生过后有股轻松感。遇到这种情况,不要担心也不要责备自己,但要给自己几秒钟冷静的时间,这各短暂的几秒钟往往比黄金还要珍贵,在着几秒钟我会及时转念,然后在念头转掉之后,会感觉到身体突然松下来了。


松下来后,如果时间和环境方便,我会及时用手机自带的记事本,记录我整个情绪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怎么引起的,因为什么原因使得身体积累出这么大的怨,因为什么打开这个开关的,过程中什么念参与了驱动,什么念是主要驱动,这些年背后的动机是什么,产生这些念的“源问题”是什么。

一步步这样追问下去,我会发现,原来我发生情绪是因为这个啊,当找到“源问题”的时候,我会豁然开朗,那一瞬间感觉一切都不是问题,也在那一瞬间,我看到了“源问题”产生的原理。


凡人追果,菩萨看因,驱动“自己”实现目标需要从“因”着手



那么究竟什么是“源问题”?


我们每一个“源问题”必然对应一个曾经未被满足的需求。

这个未被满足的需求也没有得到及时的安抚和转念,使得这种未被满足需求成为一种不好的感受。这个未被满足的经历在成长过程中也许已经淡忘,但那种未被满足的感受却成为身体记忆,以情绪的方式表达。这就是所谓的创伤性经历

。这里指的创伤性经历并不是重大的人生事故,而是未被满足的感受经历。

无论人生处于哪个阶段,只要有这种创伤性经历,就会使得人停滞成长。在这个方面永远停滞在那个阶段,内在感觉稀缺,所以会时刻在意识毫无所觉的情况下时刻生产念头,向外求取,而且永远不知疲倦,我这就是我们各种瘾和各种喜好的来源,也是念生产念的“源问题”。


发现源问题之后,我们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其实,有过看到“源问题”经历的人,都知道,当看到内在“源问题”的时刻是生命最幸福的时刻,也是对自己释然的时刻,同时对自己升起深深的同情心,对以往所有的不如意发自内心的理解。

对自己生出爱,开始懂得怜惜自己,这就是生命觉醒的时刻,这一刻意味着新生,虽然还是同一个躯体,但灵魂已经不一样。

当生出爱,开始怜惜自己的时候,就自然开始生产积极的念。这是一种生命感悟,不是语言可以描述,感知到了,就理解了,感知不到说再多也只是意识层面逻辑的论证而已。

生命的奥秘,远远高于逻辑。

逻辑是是意识的产物,而意识完全被潜意识里的各种念,牢牢掌控,随时会被遮蔽。

而引起麻烦的是意识从来不知道,很多时候意识驱动的思想,只是负责对潜意识里的念的指令的解释和执行而已。

所以,不能觉知念,不能看到念背后的“源问题”,我们就会被念驱动的思想牢牢掌控。

而只有找到这些根源性的存在,梳理出自己的“源问题”,向内安抚停滞在过往某个时刻未被满足的自己。这就是经历生命带来的开悟,会体验爱的感受,才是生产积极的念的根本,也是解开我们一切人生问题的钥匙,从此我们开始具备了使用自己的能力,朝着目标的方向前进。


凡人追果,菩萨看因,驱动“自己”实现目标需要从“因”着手



凡人追果,菩萨看因。


我们要得到目标,但我们一定不是直接追求目标,而是从产生目标的因上着手,最后自然结出目标的果。

在实现目标的路上,我们要牢牢的记住自己追求什么,自己梦想是什么,并且时刻保持对于情绪警觉,在发生情绪时及时转念,情绪之后及时梳理情绪产生的根源,从源头上化解自身问题,每化解一个问题,就对自己多一份掌控力。

日常中时刻关照自己内在心灵的状态,和在这种状态下的念,不要有一点自欺欺人,不要给自己任何借口。任何借口都会滋生出潜意识的念,而那一念最终会在时间的积累下形成很难改变的问题。

只有时刻保持觉知,才能保持清醒,时刻知道自己做什么,自己的行为将会导致什么结果,自己的选择将会给下一刻带来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是在成长还是在倒退,是在积累还是在消耗。

在这样的觉知和精进下,我们会长久的沉浸其中,一段时间后,猛然发现原来我已变化这么多,我已收获这么多。这就是使用自己的奥秘,生产积极的念,沉浸在当下,朝着选定的方向保持探索和精进,而一切的收获和荣耀全是探索的自然结果而已。

所以,要实现目标,要实现财富自由,我们一定要遵循规律,而规律就是“求的是果,实际一定要朝着因追”。只有从因出着手,最后自然结出的是要的果。而使用自己从念头着手,就是使用自己的因,而使用自己又是所有外界实现的因。

这个道理是不是很简单,但要做到并不容易,首先需要能看到果背后的因,同时需要能够掌控自己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