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很多廚師頭疼的三不粘,關於它的來歷也說法不一

導語:

中國的美食除了好吃之外,有的還是出了名的難做,比如說龍鬚麵和文思豆腐等。龍鬚麵需要廚師把面拉的很細,這個很考驗廚師的臂力和技術,而文思豆腐考驗的則是廚師的刀工,這個可是真本事,沒有長時間的訓練是切不出來的。其實這兩道菜雖然難,但能做到的人還是很多的,而今天要給大家說的這個三不粘,它的做法那是真的讓人頭疼啊!

三不粘也叫桂花蛋,製作它的原料非常簡單,就是雞蛋黃、白糖還有澱粉,這些都是我們家中常備的食材和調料。它的做法也很單調,就是把食材放到鍋裡不停地翻攪。但就是這個翻攪把很多人都難住了,因為食材在鍋裡太容易糊了,而這道菜最基本的就是不能糊,並且還要不粘牙,不粘勺筷,不粘盤,這就有點難為人了。除此之外,它的來歷也很有意思。

讓很多廚師頭疼的三不粘,關於它的來歷也說法不一

金黃色的三不粘

一、三不粘與唐琬

唐琬是南宋的才女,但她最被人津津樂道的,是她與表哥陸游的愛情悲劇。兩個人雖然是青梅竹馬,但陸游的母親非常不喜歡唐琬,總感覺唐琬和自己的兒子感情太好,會耽誤兒子的前程,於是她經常刁難唐琬。就在她六十大壽的那天,她又找到了一個刁難唐琬的機會,而三不粘就是在那時候被製作出來的。

陸游的母親想讓唐琬在親朋面前出醜,就在吃飯的時候,忽然當著所有人的面說:"今天我想吃既有蛋又有面的美食,但我又想既吃不出蛋,又咬不著面,並且這道美食要用油炸,還要看著焦黃,實則鬆軟,既不粘勺子也不粘盤,不用咬就能咽。"唐琬知道婆婆在刁難她,但她什麼也沒說,而是直接進了廚房。

她先是把幾個蛋黃放到了面盆裡,然後又放了些白糖、澱粉和清水,用筷子攪拌了一會。接著,她又在炒鍋裡面加了些熟豬油,然後燒熱,再把剛才攪好的蛋黃液倒進去,快速的翻攪。等到蛋黃液成糊以後,她又邊攪拌邊往裡慢慢加熟豬油,最後就做成了色澤黃亮,又不粘鍋的蛋黃糕。

讓很多廚師頭疼的三不粘,關於它的來歷也說法不一

三不粘不粘鍋

唐琬把蛋黃糕裝進盤裡,往上面撒了些細鹽,就端上了飯桌,客人們一看,很合陸游母親的要求,就紛紛誇讚唐琬,還給這道美食取了"三不粘"這個名字。雖說這件事被完美的解決了,但唐琬和陸游最終還是分開了。從現代人的角度來看,感覺陸游是真渣呀,因為母親不喜便拋棄妻子,反倒是唐琬的第二任丈夫,在她去世後一直未娶,非常有情有義。

二、三不粘與乾隆

相傳在乾隆年間,有一個安陽縣令,他是個大孝子。他的父親很喜歡吃雞蛋,然後這個縣令就讓廚房每天都給父親做雞蛋羹吃,可再好吃的東西也架不住天天吃啊,他的父親吃膩了,然後縣令就讓廚房去研究新菜品。那些大廚們用雞蛋做了很多美食,只有一個桂花蛋入了縣令父親的眼,是用雞蛋加白糖,然後炒制而成的。

縣令父親過七十大壽的時候,縣令讓廚房多做一些桂花蛋。因為人多,廚師肯定得用大鍋做,可在用料上,廚師有點拿不準了,然後他把雞蛋放多了,怎麼辦呢?

廚師只好往裡加些澱粉水,讓雞蛋變得粘稠一些,為了不糊鍋,他又往裡加了些油,最後炒來炒去,就做出了三不粘版的桂花蛋,然後在安陽流傳開來。

讓很多廚師頭疼的三不粘,關於它的來歷也說法不一

三不粘

後來乾隆南下經過安陽,想嚐嚐那裡的小吃,安陽縣令就順勢讓人做了桂花蛋。乾隆吃了之後非常高興,他覺得這道菜不但好看,吃起來還非常綿軟香甜,並且不粘盤筷,不粘牙,就當場下旨,賜了"三不粘"這個名字。

從此以後,這道菜就進入了宮廷,後來又從宮廷流入民間,成了一道很有特色的美食。

三、三不粘的做法及風味特點

三不粘的做法,在前面已經說過了,就是把熟豬油放到鍋里加熱,然後把蛋黃澱粉倒進去,邊攪拌邊加豬油,大概十多分鐘之後吧,等到蛋黃糊變得勁道,並且色澤黃亮,然後不粘炒鍋之後,就可以出鍋了。這裡有兩點需要注意,一個是隻要蛋黃,不要蛋清,第二個是澱粉最好用綠豆澱粉,因為它的品質最好。

三不粘最大的特點就是什麼都不粘,那它的風味如何呢?三不粘給人的感覺就是稍微凝固的粥,它可以流動,但不會散,吃起來很柔軟,同時還有點勁道。這道美食的主料是蛋黃,在中醫看來,蛋黃性平,可以滋陰潤燥,像是那些心煩失眠的人就可以多吃一些。並且蛋黃的營養豐富,對老人孩子的身體也好。

讓很多廚師頭疼的三不粘,關於它的來歷也說法不一

蛋黃

四、三不粘的發展

時代在發展,美食也在不斷的改進和更新。一開始的三不粘,雖然做起來有些難,但它的用料確實簡單。而現在的三不粘,不但擺盤更加漂亮了,在製作原料上也加入了很多新元素,讓三不粘的外觀更加好看,也讓它的口感變得更加豐富多樣了,這種改進讓三不粘滿足了更多人的要求,變得越來越受歡迎。

三不粘算是豫菜中的經典,很多地方都在做,據說做的最好的是北京的一家飯店,應該說做法和口感都比較正宗。除了當地人愛吃之外,還有很多外地人和外國人慕名而來。美食是沒有國界的,不管是哪裡的人,都喜歡品嚐美味的東西。還有人說,外國皇室曾派人去購買過三不粘,雖然有待查證,但足以證明它的魅力之大。

讓很多廚師頭疼的三不粘,關於它的來歷也說法不一

加了佐料的三不粘

結束語:

三不粘的原料雖然簡單,但在古代社會里,也不是平民百姓隨便可以做的,因為裡面的雞蛋和白糖在當時都不便宜,絕不會讓你拿去隨便做實驗。這道美食應該確實是出自於官宦之家,然後進入宮廷,後來又從宮廷流入民間,因為它獨特的風味,而成為了一道深受人們喜歡的美食。現在人們的生活已經非常好了,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自己嘗試著做一下。

這道美食在一開始的時候叫桂花蛋,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呢?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桂花的顏色,是不是金黃色的?然後雞蛋黃在炒熟之後,也是這個顏色的,所以就有了桂花蛋這個名字。說實話,這個名字有點俗氣,並且沒有任何的特色,可三不粘就不一樣了,雖然同樣不是大雅之名,但最起碼很有辨識度,還會讓人特別好奇,所以說名字對於美食也很重要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