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煙火丨最是鰆鯃欲上時

一碗煙火丨最是鰆鯃欲上時

作者供圖

□陳峰

清明前後,象山港突然打開一道大門,大批的馬鮫魚成群結隊從東海洄游而來,在這裡產卵繁衍。

漁民們早已摩拳擦掌,等候多時了,就像等候一個久未謀面的朋友,做好菜斟滿酒,只待他入席。

漁民阿三是捕馬鮫魚的好手,起早落夜,吃得起辛苦,多次捕得第一條馬鮫魚,清明前一個禮拜至夏至為一個馬鮫魚季,統共80天時間,能賺二三十萬元,房子起了,老婆娶了,鄉民們說,“阿三,你靠馬鮫魚發家致富,你要為馬鮫魚塑像,日夜供著。”

阿三嘿嘿嘿笑著,黑黝黝的臉龐上,一雙眼睛晶晶亮。

家鄉人喜歡吃馬鮫魚,因為它營養豐富,口感糯鮮,有“山上鷓鴣獐,海里馬鮫魚”的美譽。象山港的馬鮫魚不同於外海的馬鮫魚,背部閃著藍光,它有著驕傲的頭與尾,翹首翹尾,有那麼一些驕傲的意味在裡面。因此叫它藍點馬鮫魚,特別喜歡它吧,又取了一個名字,叫鰆鯃[chūn wú]。

鰆鯃,想來這是一個精通飲食的文化人給它取的名字,叫著叫著,嫌這兩個字拗口又難寫,大大咧咧的漁民又把它叫成川烏。

每年清明前的一週,馬鮫魚洄游到象山港海域產卵繁衍,產完卵,大魚游回大海,小魚長到兩指寬,在夏至前遊向大海,因此漁期特別短暫,也顯得更加珍貴。馬鮫魚的最佳品嚐期是清明前後的半個月時間,最為鮮嫩肥美。新捕獲的馬鮫魚市價曾賣到五六百元一斤,每年第一條捕獲的馬鮫魚要上報紙的頭條,以昭告本地市民馬鮫魚上市了,要吃的趕快吃。

第一條馬鮫魚的身價,一般人不敢問津,有錢人家為求美味不惜一擲千金,財大氣粗地秤上一條,做一頓全魚宴,這樣的宴客特別有面子。平民百姓則望著冰塊上的馬鮫魚,忍幾天,十天後身價一天低似一天,這才吆喝著,讓店家秤上一段,全家人一飽口福。

一碗煙火丨最是鰆鯃欲上時

作者供圖

“沒有馬鮫不成宴”是家鄉的諺語,說的是,婚喜吉慶宴請賓客都少不了它。一條馬鮫魚能做成三吃四吃甚至更多,肉嫩味美,清蒸、油炸、醬汁、炒魚片、捶魚丸、做魚鬆等等無不適宜,能做出鹹齏煮馬鮫魚頭、馬鮫魚扣奉芋、醬汁馬鮫魚尾、油炸馬鮫魚排、馬鮫魚魚羹等等菜式。馬鮫魚魚肉質地堅實,呈蒜瓣狀,細嫩潔白,糯軟鮮爽。一般認為10斤左右的馬鮫魚肉質為最好,全身又數尾巴的味道最好,因為尾巴特別活絡,是活肉,流傳著“鯧魚嘴,馬鮫尾”的說法。其實馬鮫魚全身上下都是美味。魚頭因為骨頭柔軟,鮮味留在魚骨裡更加清鮮。中間部分的魚肉因為刺少肉厚,入口即化。

馬鮫魚既可鮮食,也可醃製。為突出它的鮮味,用雪裡蕻鹹齏清煮或暴鹽後清蒸,最見鮮味。洗淨,去內臟,切成頭、中間、尾巴三段,瀝乾水分。鹹齏切碎,春筍切絲,薑切片,蔥切段,大蒜敲扁。把鍋裡的清水和姜蒜片煮沸,雙手抱起魚頭,迅速滑入鍋中,“嗤啦”一聲,好像魚在喊痛,有什麼辦法呢,誰叫你這麼好吃呢?不放油,清煮一會,估摸著熟了,放入鹹齏春筍絲,滾起裝盤,湯色是白的,魚肉也是白的,鹹齏是新醃的,是綠中帶黃的,蔥花浮在魚身上,想想都覺得美味不可方物。

一碗煙火丨最是鰆鯃欲上時

作者供圖

暴鹽,是在魚身上抹上細鹽,一般用於中間段,暴的意思是時間短暫,大概十分鐘,到了點,去清蒸,熟後趁熱吃,魚肉吃起來很“飄”,那種“飄”大概就是飄飄欲仙的“飄”吧,那種感覺只有親嘗才能一解其中味。

如果煎的話,需把中間段切成片狀,便成了魚排,兩面煎至金黃,用番茄醬蘸著吃,魚骨酥香無比,魚肉自然也不輸於清蒸。醬汁魚尾最省事,醬油兜頭澆下,置於鍋中清蒸,如果置於飯鍋中,那叫熯,飯熟了,魚也熟了,撒上蔥花,翹起來的尾巴依然驕傲,彷彿隨時等待下水,便能洄游入海。

“春事剛臨社日,楊花飛送鮫魚。但莫過時而食,寧軒未解芳腴。”只可惜,鰆鯃上市的時間太短暫了,錯過了,只能等一年。

作者陳峰,中國作協會員。江南小鎮生活,拈手民俗鄉土,唯文字與美食不敢辜負。(個人公眾號《甬上風雅》)

一碗煙火丨最是鰆鯃欲上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