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凡的1582年,兩個人去世引發東北亞鉅變,蝴蝶效應寒意陣陣

公元1582年,在歷史上絕對算不平凡的一年。

這一年,東北亞因兩個人的去世發生鉅變。

鉅變震中源自東北亞霸主明朝,盛夏七月時節,勵精圖治與變法圖強的大明首輔張居正闔然長逝,留下一個迴光返照的王朝,給了無數同僚政敵,還有那個自己看著長大的孩子萬曆帝。

不平凡的1582年,兩個人去世引發東北亞鉅變,蝴蝶效應寒意陣陣

(張居正之死)

持續十多年的隆萬大改革,隨張居正去世人亡政息,一場史無前例的清算在張居正死後不久開始了。逝世僅四天,御史雷士幀聯合言官彈劾張居正舉薦的潘晟。以求試探萬曆帝口風。

當萬曆帝王准許潘晟致仕那刻,他們知道,大明風向已變。風向標在手,無數人開始無所顧忌,將所有的矛頭全部指向曾經的首輔張居正。這群人無所不用其極,從培植黨羽,到生活腐化黨同伐異,最後一步步延伸到功高壓主,私生活奢侈腐化。

一輪又一輪連續政治打擊後,深感受張居正欺騙的萬曆帝也開始配合清算。清算從抄家起,以削盡其宮秩,迫奪生前所賜璽書誥命為中,最後甚至將張居正開棺鞭屍。張居正家人也餓死流放,成了政治鬥爭犧牲品。

無數反攻倒算和萬曆帝惡意打擊,讓聲譽鼎盛的張居正,成人人喊打落魄子,張家樹倒猢猻散,一群跟隨張居正的改革派官僚也成了從犯,削職、棄市成常態。

所謂身死政消,無差別打擊後,張居正對明朝所做的一切,都成了罪惡。

“一條鞭法”成了惡政,“考成法”成了惡政。

那一刻的大明朝無人記得一個財政近乎破產的王朝,是如何在他帶領下,有餘糧的。

"太倉粟可支十年,周寺積金,至四百餘萬"

這一切灰飛煙滅,也註定了明朝的結局,窮死,更驗證了兩句話。

第一句:海瑞評張居正““工於謀國,拙於謀身”

第二句:世間已無張居正”黃仁宇《萬曆十五年》

不平凡的1582年,兩個人去世引發東北亞鉅變,蝴蝶效應寒意陣陣

(生死看淡張居正)

這個在儒家禮教盛行時代,深知清流尿性之人,將“重用循吏,慎用清流”。作為自己的用人標準,結局當然是被清流落井下石。

即便為國為民,又如何?

即便鞠躬盡瘁,又如何?

不甘於清流口號,不甘於和光同塵,這就是你的原罪。

原罪過後,明朝國勢日衰,吃著張居正餘蔭的萬曆,用張居正給自己攢的錢糧,完成了萬曆三大徵,也讓日薄西山的大明朝勉力維持。

不過也僅僅是勉力維持而已,因為萬曆生命最後歲月,後金崛起了。

提後金崛起,不得不說一場戰役,那就是抗倭援朝戰役。

這場在中國歷史上不算大太的戰役,卻對努爾哈赤崛起中起到關鍵作用。正是在這場戰役中的明面表態,暗地壯大,才有努爾哈赤吞併海西,統一女真族的結果發生。

不平凡的1582年,兩個人去世引發東北亞鉅變,蝴蝶效應寒意陣陣

(織田信長)

抗倭援朝為何能發生,就不得不說一個人的死去,起了關鍵作用。

這個人就是日本戰國時代的第六天魔王:織田信長。

一個日本戰國三雄我唯一欣賞的人物,巧合的是,他和張居正去世與同一年。

日本天正十年(1582年),那時的織田信長正是布武日本,勢力最為鼎盛時候。

經歷連續三次信長包圍網戰役,打敗戰國無數大名聯軍後的織田信長,看遍日本戰國,幾已無人可敵。剩餘的對手,僅有佔據日本中國地區倍受打擊的毛利氏,關係處於弱同盟狀態的北條氏,還有上杉謙信戰死後,陷入內鬥的上杉氏。

志得意滿的織田信長,眼看天下將定,在1582年5月中,接到進攻毛利家的羽柴秀吉求援,帶數百禁衛勇士從安土城出發,進駐京都本能寺。

準備等待大軍集結,一鼓作氣消滅最不安分的毛利氏。

6月1日,接到命令的明智光秀率領1.3萬名士兵從丹波龜山城出發去往京都地區,以“接受信長公的檢閱”,圖謀不軌!

當時自以為一切盡在掌控的織田信長,還在6.1日晚的茶話會上翩翩起舞。

全然不知,明智光秀即將起兵謀反,行動代號“敵人就在本能寺”。

隨後知道消息的織田信長,看著部下數百禁衛,深知面對萬餘敵人,毫無生還可能。

不平凡的1582年,兩個人去世引發東北亞鉅變,蝴蝶效應寒意陣陣

(敵人就在本能寺)

藉著最後茶會,用最喜歡的歌詞感嘆起自己的一生。

人生五十年,如夢亦如幻。有生斯有死,壯士復何憾《敦盛》

唱完後,抓起戰刀衝向背叛者,最後再本能寺的大火中,結束了自己的一生。那時的織田信長虛歲49歲,如果他能活的更久,估計就沒豐臣秀吉、德川家康啥事了。

這裡我不討論,為何深得信任的明智光秀會反戈一擊,殺死織田信長這件事。

亂世為人謹小慎微是必須,當信任太過後,有這樣結局並不奇怪。我只想說,織田信長之死,給日本戰國的影響,還有對中國明朝的影響。

對當時的日本戰國而言,曾經的足利幕府已成傀儡,就連末代將軍足利義昭都被驅逐出京都,流亡毛利氏。失去權柄象徵的日本,神器在上難免引無數人窺伺,明智光秀的背叛按日本學者研究,是為了復興足利幕府,以尊王名義獲取政治資本。

可明智光秀並不是一個有本事的人,雖然殺了織田信長,卻在後續不久同羽柴秀吉(豐臣秀吉)的山崎之戰中落敗,最後死了。

原本日本一片大好的統一局面,因本能寺之變被打。

不平凡的1582年,兩個人去世引發東北亞鉅變,蝴蝶效應寒意陣陣

(日本戰國時代)

後續通過一連串政治鬥爭成為日本第一人的豐臣秀吉。

雖也是精於權謀的政治家,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出生低微。別小看這出生低微,正是這個缺陷,才讓幾乎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最後失敗!

對於一個威望不夠的領袖而言,要懾服天下一般有兩種選擇。

第一:殺光所有反對者。

可這條,在日本戰國行不通,封幫建國傳統,讓日本所有諸侯大名都有私兵部下,殺一兩個沒問題,殺多了就是與天下為敵,是自取滅亡。

第二:通過不斷勝利,獲得威望,進而穩固壯大自身的統治力量,削弱對手。

兩個選項,第一個行不通第二個有難度但有可行性,因此才有日本侵略朝鮮戰爭的爆發。因為戰爭對豐臣秀吉而言。

一可以轉移國內矛盾,讓所有大名武士,在戰爭中獲益,進而獲得將士擁戴。

二可以削弱對手,無論勝負,都可以讓不聽話的諸侯們在戰爭中成為炮灰。

三可以壯大自己的勢力。

有了三大好處,勝敗都有利於自己,才是豐臣秀吉發動對朝鮮和明朝戰爭的動因。

不平凡的1582年,兩個人去世引發東北亞鉅變,蝴蝶效應寒意陣陣

(豐臣秀吉的戰爭訴求)

有了動因,那就戰鬥唄!

天正二十年(公元1592年),統一日本三島的豐臣秀吉集結全國之兵攻擊朝鮮。同年3月,九大軍團以排山倒海之勢,渡過海峽以朝鮮拒絕攻擊明朝為由發動對朝戰爭。

僅僅一月後朝鮮都城淪陷,國王李昖逃亡鴨綠江岸對著大明呼喊:宗主國救命!

面對日本侵入朝鮮,還有可能的對明朝入侵,頭腦尚且清醒的萬曆帝不顧反對,集結4萬大軍,由李如松、宋應昌統領,奔赴朝鮮作戰。打敗日軍與平壤後,因為後援不足無奈止步,經歷碧蹄館之戰後,開始了談判拉鋸期。

談判拉鋸持續數年後,公元1597年正月,日本14萬大軍再攻朝鮮,朝鮮繼續求援明朝,國內稍顯安寧的明朝,這次準備充分,終於開始了反擊。

四萬大軍援朝戰鬥,隨戰爭進程還不斷增兵,最多時援朝軍達七萬人之多。

經過年餘戰鬥後,豐臣秀吉病死,失去主心骨的日本選擇和談,隨後撤出朝鮮半島。

抗倭援朝戰爭獲得勝利。

不平凡的1582年,兩個人去世引發東北亞鉅變,蝴蝶效應寒意陣陣

(抗倭援朝大明絕唱)

只是這勝利,卻也讓明朝付出重大代價,也給了死敵努爾哈赤崛起契機。

首先:經濟上損失,前後持續七年的戰爭,消耗明朝白銀千萬兩之巨,讓張居正改革積攢的財富幾乎消耗一空。

其次:貿易上損失。並不太平的東北亞,讓當時海上貿易繁榮的明朝,對外貿易陷入停滯,貿易停滯造成白銀輸入量下降,進而在明朝國內連鎖引發經濟危機。

最後:就是努爾哈赤統一女真。

就在日本侵朝同一年,努爾哈赤曾表達參戰意圖,訴求則是吞併海西女真。朝鮮國王拒絕了這一包藏禍心建議,但是努爾哈赤並沒閒下來,而是在明朝致力於對日戰役時,利用七年戰鬥期,在李成梁父子無暇顧及時間段內,完成了對海西女真的征服。

最後,統一了女真的努爾哈赤,在實力越發雄厚後,在熬死唯一顧慮李成梁後,才有了足夠的底氣,以三大恨為由發佈檄文,正式開啟了“明後金戰爭”的序幕。

不平凡的1582年,兩個人去世引發東北亞鉅變,蝴蝶效應寒意陣陣

(後金統一與崛起)

​歷史就是一個又一個蝴蝶效應最後聚合成的產物。

如果張居正沒有在57歲暴斃而死,如果張居正改革能延續,進而延續成慣例,明朝財政改革,軍事改革如何會人亡政熄,最後一步步因財政困境走向末日?

如果織田信長沒有在48歲橫死本能寺,他統一日本後,又那會需要通過戰爭獲得威望加持?第六天魔王非浪得虛名。他不死豐臣秀吉那有出頭之日,抗倭援朝戰爭估計也不會發生了。

如果這一切因果都不存在,努爾哈赤又如何會毫無顧忌的吞併海西女真壯大自己,最後成明朝致命威脅?

回溯歷史,發生的已經發生,只能說一聲嘆息。

只能說1582年,死不逢時也是種原罪.......

參考書籍:

《德川家康》:山岡莊八,嶽遠坤譯

《明史》

《張居正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