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殺龐德,而龐德之子滅關氏滿門,這算是“子報父仇”嗎?

關羽殺龐德,而龐德之子滅關氏滿門,這算是“子報父仇”嗎?

關羽擒殺龐德

關羽殺龐德,而龐德之子滅關氏滿門,這算是“子報父仇”嗎?

公元219年五月,經過兩年的爭奪,曹操率軍隊和一郡百姓退出漢中,於是劉備佔據了漢中郡。

同年七月,劉備拜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假節鉞的意識便是代表皇帝的意志和國家的形象。

關羽作為鎮守荊州的將軍,得到假節的權力,就意味著關羽可以伺機而動,攻略曹魏。

於是,關羽趁曹魏的荊州南陽郡發生民變和內亂之際,起荊州之兵,圍攻襄陽和樊城二城,發動了襄樊戰役。

曹操見到關羽圍攻襄樊,便馬上調集軍隊,派遣于禁督領七軍,以龐德為副將,支援樊城。

八月,時逢連綿大雨,關羽提前將軍隊安營在高地,並調遣船艦以應不時之需,但于禁卻將七軍駐紮在低窪的地方。

暴雨導致漢水猛漲,形成洪水,將於禁七軍淹沒,關羽趁機率軍隊乘船進攻,將於禁七軍3萬餘人全部俘虜。

于禁投降了關羽,但龐德卻罵而不降。

據《三國志》記載:

“(龐)德謂督將成何曰:‘吾聞良將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毀節以求生,今日,我死日也。’……為(關)羽所得,立而不跪。……(關)羽謂曰:‘卿兄在漢中,我欲以卿為將,不早降何為?’(龐)德罵羽曰:‘豎子,何謂降也!魏王帶甲百萬,威振天下。汝劉備庸才耳,豈能敵邪!我寧為國家鬼,不為賊將也。’(龐德)遂為羽所殺。太祖(曹操)聞而悲之,為之流涕,封其二子為列侯。文帝(曹丕)即王位,……又賜子(龐)會等四人爵關內侯,邑各百戶。(龐)會勇烈有父風,官至中尉將軍,封列侯。”

龐德被俘,寧死不降,關羽只好斬殺龐德,以全他忠義之名。

沒想到,“關羽擒殺龐德”這一看似正常的戰場行為,卻讓關羽的後人慘遭滅門,而兇手正是《三國志》原文中提到的龐德之子——龐會。


龐會復仇關氏子孫

關羽殺龐德,而龐德之子滅關氏滿門,這算是“子報父仇”嗎?

公元263年,距離關羽和龐德去世已經有44年之久,但這一年發生了一件大事,魏國傾全國之力興兵滅蜀。

  • 八月,魏國以鍾會為統帥,兵分五路,進攻蜀漢;
  • 九月,蜀漢漢中郡陽安關失守,益州門戶大開,蜀漢大將軍姜維與成都援軍退至劍閣,依險固守;
  • 十月,鍾會率領魏軍主力10餘萬人攻擊劍閣不克,進退維谷之際,鄧艾率領3萬魏軍偷渡陰平小道,接連攻克江油、涪城,並在綿竹擊敗蜀軍,斬殺諸葛亮子孫諸葛瞻和諸葛尚;
  • 十一月,鄧艾兵臨成都城下,成都無兵可守,蜀漢後主劉禪開城乞降,蜀漢遂亡。

當諸葛瞻兵敗的消息傳到劍閣時,姜維唯恐成都不保,於是放棄劍閣,經巴西郡,退至成都以東的郪縣。

當後主投降的消息傳至軍中,姜維和諸將只好向追擊而來的鐘會大軍投降,然後鍾會率軍前往成都。

這時,在鍾會的魏軍中,有一員大將,在進入成都城後,做了一件事,完成了他積攢了44年的復仇夙願。

他就是龐德之子龐會。

據《三國志·魏書·鍾會傳》記載:

“(姜)維等聞(諸葛)瞻巳破,率其眾東入於巴。(鍾)會乃進軍至涪,遣胡烈、田續、龐會等追(姜)維。”

據《三國志·蜀書·關羽傳》記載:

“(關羽)子(關)興嗣(關羽爵位漢壽亭侯)。(關)興字安國,少有令問,丞相諸葛亮深器異之。弱冠為侍中、中監軍,數歲卒。子(關)統嗣,尚公主,官至虎賁中郎將。卒,無子,以興庶子(關)彝續封。”

據《蜀記》記載:

“龐德子(龐)會,隨鍾(會)、鄧(艾)伐蜀,蜀破,盡滅關氏家。”

魏將龐會,進入成都城後,尋找到關羽的孫子、關氏一族當家之主、漢壽亭侯關彝,將其家族夷滅殆盡,為其父龐德報仇雪恨!


龐會滅門關家,是否算是“子報父仇”?

關羽殺龐德,而龐德之子滅關氏滿門,這算是“子報父仇”嗎?

當初,在襄樊戰場上,關羽擊敗於禁七軍,擒獲龐德時,曾先勸降他,不料反被龐德辱罵。

關羽在龐德寧死不降的情況下,不能釋放他迴歸魏營,因此只能將他處決,以保全他的忠義之名。

曹操也是鑑於龐德忠誠,才將他二個未成年的兒子封為列侯,曹丕稱帝后,念及龐德之事,仍然厚待龐家,加封龐會為列侯。

可見,關羽殺龐德,乃是戰場上各為其主,而龐德獲得了忠義之名,也惠及了他的子孫。

再看龐會滅門關氏一族之事。

關羽殺害龐德,在龐會幼小的心靈上烙下了仇恨的印記,但關羽在龐德死後4個月,也被東吳軍隊俘虜殺害了。

龐會既失去了父親,也失去了復仇的目標。

沒想到,在44年後,上天給了已過天命之年的龐會一個新的復仇機會——滅門關氏一族。

於是,龐會主動請纓參加滅蜀之戰,然後隨著蜀漢投降,龐會得以進入成都城。

這時,龐會是勝利方的將軍,而關羽的孫子關彝卻是戰敗方的降將。

然後,龐會藉機縱兵殺入關彝家中,滅門關氏一族,完成了“子報父仇”的終身夙願。

龐會認為與關羽有殺父之仇,原本無可厚非,但關羽早亡,導致龐會失去了復仇目標。

俗話說:“父債子償。”

但時隔44年後,龐會卻向關羽的孫子關彝的家族復仇,“殺父之仇”已經算到隔兩輩的人身上,就有點兒說不過去了。

龐會此舉不僅涉嫌殺降(古代兵家禁忌),更殺害許多無辜(關府中的僕從雜役並非關氏一族)。

因此,關羽殺龐德與龐會滅門關氏,不能同日而語,龐會此舉不僅不能算是子報父仇,更像是“濫殺無辜”。


龐會滅門關氏一事疑點重重?

關羽殺龐德,而龐德之子滅關氏滿門,這算是“子報父仇”嗎?

第一,龐會並非統兵主將,並沒有殺降和屠戮百姓的權力,因此龐會滅門關氏應該是觸犯了軍法。

鑑於鄧艾進入成都城後,為了穩定蜀中局勢,特地借魏帝之名,赦免了蜀漢君臣,再加上鄧艾與鍾會都治軍甚嚴。

因此,龐會是否會以觸犯軍法為代價而殺盡關羽後人,成為後世人對這件事產生懷疑的主要疑點。

第二,龐會滅關氏的記載只見於東晉王隱所著的《蜀記》之中,而不見於陳壽的《三國志》以及其他三國史書。

要知道,當時陳壽正在成都任職,如果發生了關家滅門之事,《三國志》中不可能對此一筆不提。

南朝史學家裴松之對王隱《蜀記》的客觀性和真實性有頗多質疑,認為此書尊曹貶劉太過嚴重,其中不乏虛假、編造、誇張的記載。

因此,《蜀記》所載龐會滅門關氏之事,很可能是王隱杜撰而成的。

第三,由於後世不斷有人自稱關羽後人,因此有人判斷並無龐會滅門關家之事。

有人也會質疑此說法,因為關羽在後世的地位不斷提高,必定會有人假冒關羽後人。

然而,關羽長子關平卻有後裔避過荊州之禍,留存於世。

關平雖然在關羽荊州兵敗之時,被東吳一併擒殺,但他死時已經42歲,而且與趙雲之女育有一子,名叫關樾。

荊州兵禍之時,趙氏攜關樾改姓“門”姓,隱居於鄉間,直到公元280年,晉滅吳之後,關平之子這一脈才改回“關”姓。

即使龐會滅門關彝一脈,關平的後裔卻仍然將關羽的血脈保存了下來。

然而,即便如此,龐會是否滅門關氏一族之事仍然疑點重重,或許將成為千古之謎。

關羽殺龐德,而龐德之子滅關氏滿門,這算是“子報父仇”嗎?

關羽殺龐德,成全其忠義;龐會滅關氏,落濫殺之名,二者之間,當不可同日而語。

關羽殺龐德,而龐德之子滅關氏滿門,這算是“子報父仇”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