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就配手機,孩子卻不沉迷玩遊戲?只因父母的我把關這4件事

昨天下午,正在上班的同事突然“火冒三丈”電話跟孩子做起了“思想教育”工作,一聊就是半個多小時,一度怒氣沖天。

家有同齡娃,不由得事後跟同事八卦了“熊孩子”事件的導火線。

原來,罪魁禍首是孩子用外婆手機玩遊戲,更要命的是玩起來不僅沒時間節制,還往裡面充值2次一共衝了100元。

“孩子玩手機”這件事情,已經成為了父母家庭教育難題上的頭條熱搜。

不少家長都堅決認為,孩子現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學習,絕對不能玩手機,更別提擁有手機了。

有這麼一個說法:想毀掉你孩子的一生,就送他一部手機吧。

一年級就配手機,孩子卻不沉迷玩遊戲?只因父母的我把關這4件事

其實,真正毀掉下一代不是手機,而是父母對孩子接觸手機這件事情的教育理念和管教手法。

01

我們家女兒讀一年級的時候,我和爸爸商量過後,給女兒配置了專屬手機。

給孩子配置專屬手機這件事在他們班級不是稀奇事;孩子們陸陸續續用自己的手機加入了學校的班級通知群和聊天群;不僅如此,他們還更與時俱進地自己建了同學群閨蜜群聊悄悄話。

為什麼才一年級的孩子就配備專屬手機了呢?其實很簡單,學習也要跟得上時代發展。

雖然才一年級,但不可否認老師佈置作業的形式跟我們小時候早已發生天壤之別。

安全課程需要登錄安全教育平臺學習,部分作業需要登錄作業APP完成,還有用小程序簽到及上傳錄音檢驗英語口語等等。

如果不給孩子配自己的手機,很可能孩子的作業就要等到父母回家後再用父母的手機完成。

一年級就配手機,孩子卻不沉迷玩遊戲?只因父母的我把關這4件事

這種操作確實很正常,但有三個嚴重弊端:

一、 孩子完成作業的時間間接被拖延:本來18:30可以做完作業,有可能20點家長還沒回家無形中被拖延;

二、 孩子作業的責任轉嫁:父母無形中就跟孩子的作業掛鉤,變得父母對孩子的作業完成有了不可推卸的責任;

三、打亂家長自身節奏:晚上父母的手機免不了要處理公事,聯絡親友,但是一邊孩子等著用來做作業,一邊家長有急事要處理,兩頭不到岸。

綜合考慮,我們果斷地給孩子配備了專屬手機,順理成章把用手機做作業這件事徹底地讓孩子自行承擔。

一年級就配手機,孩子卻不沉迷玩遊戲?只因父母的我把關這4件事

早上起床第一件事躺在床上刷手機,晚上睡覺前最後一件事躺在床上刷手機。手機影響著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這已經是大勢所趨。

BBC的記錄片《北鼻異想世界》裡,一個科學家針對英國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調查,結果顯示:75%的孩子每天都在使用智能手機或者平板電腦。

回鄉下的時候,村裡的嬸孃跟我說現在農村的孩子老師佈置作業都需要用到手機了。

所以,想用“一刀切”這種與世隔絕手段禁止孩子與手機發生黏連,可能達不到理想效果,還可能物極必反。

02

可能有家長會說,我知道現在手機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有些孩子玩手機玩得比大人還溜;但是孩子沒有自制力,抵不住誘惑,我寧願承擔監督責任,也不願意放任孩子。

如果沒有正確的理念和管教手法,貿貿然直接把手機給孩子,確實弊大於利。

至今我女兒已經有2年手機使用年齡了,但是,她並不沉迷手機。

一年級就配手機,孩子卻不沉迷玩遊戲?只因父母的我把關這4件事

她用手機來做的事情其實還蠻豐富的,跟大人使用手機所差無幾,除了移動支付。

例如:完成作業,聽故事,用記事本寫小短文,刷朋友圈,發朋友圈,用美拍,用美圖秀秀,還有語音視頻同學家人等等。

不少家長可能會懷疑,那她難道不玩遊戲嗎?

不玩是不可能的,無數的遊戲小程序在手機躺著,她偶爾也用手機玩遊戲,只是不沉溺。

手機對女兒來說,更是一個學習和通訊的輔助工具,而不是消耗時間的“快樂垃圾”,在女兒擁有和使用手機這件事情上,我和爸爸在這四件事情上進行把關:

一、事前約法三章

在決定購買手機之前,我和爸爸把孩子叫到跟前,正式說明了配置專屬手機的2個前提:手機購買的用途主要是學習,而不是用於玩遊戲,否則沒收;手機需要自行保管愛護,一旦損壞後果自負,不會再重新購買。

表達了對孩子自律的信任後,孩子也承諾可以做到。我們才為孩子購買了手機。

這種做法其實也很普遍,國外一位媽媽mel watts為了讓未成年孩子合理使用手機,還跟孩子簽訂了一份使用手機的“合同”提出17條要求,並要求孩子詳細閱讀簽字。

約法三章其實最主要的不是條款的內容,而是要讓孩子明白到他需要負起責任。

一年級就配手機,孩子卻不沉迷玩遊戲?只因父母的我把關這4件事

二、事中監督和鼓勵

孩子使用手機的過程中,她試過遇到不會發音的英語單詞,她把單詞發給我,我們通過微信往來順利地完成了作業,我表揚她及時解決問題懂得求助的做法;

她試過忘記把作業帶回家,然後語音老師說明情況,得到了老師允許改天補交的機會,我表揚她已經擁有了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她試過在校車上聽別人說有個搞怪的美圖APP叫天天P圖,然後回家她自己下載並且歡樂自拍,我表揚她能夠主動學習新內容以及自己摸索操作的做法;

她在手機記事本寫的小短文,我分享給語文老師看,老師對她提出了表揚;

當她在手機上花費在玩遊戲時間過多,有持續趨勢的時候,我們適時溝通重溫約法三章的內容。

使用手機,其實也是一個習慣的養成,在孩子還沒養成良好的習慣之前,需要家長不斷地鼓勵和監督,用法得當,及時鼓勵;用法偏離,及時遏制。

一年級就配手機,孩子卻不沉迷玩遊戲?只因父母的我把關這4件事

三、要事優先

耶魯大學兒童專家辛格(Jerome Singer)深信,“在學習與閱讀習慣完全培養好之前,最好完全不要電子產品。”

這也是我十分贊同的教育理念,求學階段確實學業為重,在學習習慣和閱讀習慣還沒養成之前,不允許沉迷於玩電子產品。

所以日常生活中,我把孩子的重心都聚焦在學習習慣和閱讀習慣的培養上,重要的事情佔用大塊的時間,剩下也沒多少時間孩子自由發揮了。

如果沒有把握住家庭教育大方向,只是大人圖清淨一味地用手機打發孩子,放任孩子,結果肯定無法達到預期了。

一年級就配手機,孩子卻不沉迷玩遊戲?只因父母的我把關這4件事

四、 設置使用底線

移動支付,是我們家管控孩子使用手機的一道防線。

這年頭,熊孩子鉅款打賞網紅和充值遊戲裝備的新聞多不勝數,這種新聞頻頻爆出,其實責任不在孩子。因為大多數孩子還沒有現金流的概念,更別提資金安全了,所以源頭其實在大人身上。

孩子見我們過年搶紅包發紅包玩得爽,也不止一次要求參與,但我和爸爸堅決讓孩子過早涉及支付環節。

拒絕次數多了,孩子也就慢慢淡下心思了。

孩子不懂事,難道大人也不懂事麼?說的就是這個理,做任何事情,都有底線,看家長如何進行管控。

一年級就配手機,孩子卻不沉迷玩遊戲?只因父母的我把關這4件事

04

其實很多父母自己是名副其實離不開手機的低頭族,孩子沉迷手機很多時候根源就是父母沉迷手機。

管控不了自己的父母理所當然地認為孩子應該跟手機絕緣,但自己卻機不離手。

放手讓孩子去做一件事情,其實孩子需要的是信任和授權,父母需要的是做好榜樣,其他問題只要有正確的方式方法,都不是問題。

一年級就配手機,孩子卻不沉迷玩遊戲?只因父母的我把關這4件事

本文由梅見雪首發原創,原創不易,抄襲必究。請多多轉發支持。

作者簡介:梅見雪,二寶職場媽媽,家庭教育踐行者,堅信父母與孩子的成長是雙向的。專注育兒、親子閱讀、個人成長。個人公眾號:梅見雪 meijianxue201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