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煙四起的明末,農民起義大規模爆發,闖王李自成深得人心

今日看點:狼煙四起的明末,農民起義大規模爆發,闖王李自成深得人心

大家好,這裡是古俠今史,今天給大家聊一聊明末農民戰爭四起的原因。明朝後期,吏治敗壞,朝政腐敗,邊境不寧。這時,明初實行的衛所制度早已破壞,軍隊主要靠兵餉維持。但中央政府撥發邊軍的餉銀,未出京城就要被扣掉十分之三,落入貪官汙吏私人腰包。隨著邊境戰事的日益緊張,軍費開支越來越大,政府財政赤字也越來越大。為彌補財政虧空,明萬曆末年,政府加徵“遼餉”;到崇禎年間,為鎮壓境內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又增徵“剿餉”和“練餉”。“三餉”合徵,比國家正賦還要多二百多萬兩。

狼煙四起的明末,農民起義大規模爆發,闖王李自成深得人心

明長城

與此同時,由於各級政府的腐敗無能,各地水利長期失修,災荒頗繁,百姓不堪重負,叫苦不迭。特別是陝西地區,饑荒尤為嚴重,出現了大量饑民。他們無以為生,而貪得無厭的地方官卻一點也不肯減輕賦稅。眾多的饑民便不得不“相聚為盜”。這是僻處西北的陝西成為明末農民大起義首發地區的重要原因之一。

狼煙四起的明末,農民起義大規模爆發,闖王李自成深得人心

農民起義

另外,陝西是明朝在西北地區的邊防要地,其附近設有延綏、寧夏、固原等邊鎮,駐有大量的軍隊。但明朝末年,隨著政府日益加深的財政危機和朝中文武官員的腐敗,拖欠剋扣軍餉的現象日益嚴重,使士兵們的日常生活難以維持,這也成為他們日後加入到農民軍隊伍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實際上,在明末農民起義軍中,貧困的邊軍正是與饑民並肩作戰的重要力量。

崇禎元年(1628)七月,陝西白水縣的饑民起義,揭開了明末農民大起義的序幕。這一年,陝西大旱,顆粒無收,饑民遍野。但澄城知縣張鬥耀不顧百姓死活,仍然催逼錢糧。白水縣農民王二振臂一呼:“誰敢殺張知縣?”立時有數百人響應。他們以墨塗面,衝進了縣城衙府,殺死了貪官知縣,聚集山中起義了。

狼煙四起的明末,農民起義大規模爆發,闖王李自成深得人心

白水縣農民王二墓

王二的起義引起了連鎖反應,陝西各地隨即有十幾支義軍先後奮起,有府谷的王嘉胤、楊六、不沾泥(本名張存孟),清澗的王左桂、飛山虎、大紅狼等,很快波及全省的大多數州縣。同年十一月,明末農民軍的著名領袖高迎祥自稱“闖王”,率眾起義,並很快與王嘉胤部會合。當時的起義領袖中,起諢名者很多,如“不沾泥”、“飛山虎”、“大紅狼”等,他們主要是怕連累了親戚朋友,故而多不用真名稱呼自己。

起義很快便遭到明政府的殘酷鎮壓。由於各支義軍分散作戰,沒有統一的指揮,相繼遭到明軍的重創。但當時西北地區的饑荒不斷,災民仍在增加,因此,起義不僅沒有停止,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到崇禎三年,參加農民軍的人數已越來越多,甚至連明政府失業的驛卒,也加入到了起義軍的隊伍中來。著名的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便是因裁減驛卒失去差使而參加義軍的。

狼煙四起的明末,農民起義大規模爆發,闖王李自成深得人心

李自成

隨著義軍規模的越來越大,波及的地區越來越廣,明政府感到,光靠殘酷的剿殺手段不能完全解決問題,還要採取招撫的手法。於是,在軍事鎮壓的同時,明政府開展了大量的招安活動。當時起義軍方面。雖然人數不少,但尚難以與正規的明軍大規模正面交鋒,因此,面對明政府的招安舉措,除了少數義軍拒不接受外,還有相當一部分義軍接受了政府的招撫。

但是,由於參加農民軍的人,多是一些貧困至極、生活無依的窮苦百姓,政府對他們招安,就必須對他們的生活要有適當的安排,而當時的明政府又做不到這一點,故而很多接受招安的義軍,不久後又重新起義,形成官兵來了則“稽首歸降”,官兵一走重又起兵的局面。同時,起義的範圍也不斷擴大,併成不可阻擋之勢。到崇禎四年(1631),起義已波及鄰近的山西地區,並形成了以李自成和張獻忠為領袖的兩大主力軍。

狼煙四起的明末,農民起義大規模爆發,闖王李自成深得人心

張獻忠部隊

李自成,陝西米脂人。自幼家貧,長大後在縣城內的銀川驛當了一名驛馬伕,在驛卒中很有威望。他曾借過當地豪紳艾氏的錢,逾期無力償還,艾氏便勾結官府,將他抓起來,眾驛卒看不下去,一哄而起,砸毀了枷鎖,將前來追捕的縣官打死,將兵吏衝散。一時間,很快便聚集了千餘人。李自成便率領這批人,扯起了義旗,後來又投奔了“闖王”高迎祥,號稱“闖將”,自成一軍。

狼煙四起的明末,農民起義大規模爆發,闖王李自成深得人心

闖王

張獻忠,陝西延安府膚施縣(今延安)柳樹澗人,出身貧寒。據史料記載,張獻忠身材魁梧,氣力過人,留著一副漂亮的長鬚,尤顯得儀表堂堂,勇猛威武。他在延綏鎮當兵時,曾經因為“犯法當斬”,但主將陳洪範見他相貌奇特,便為他說情,將他釋放了。崇禎三年(1630)六月,他率眾在米脂十八寨起義,自稱“八大王”。由於他性格粗獷豪爽,作戰勇敢,很快便成為義軍的首領,其所率部眾也成為明末農民起義軍中,與李自成並行的重要力量之一。李自成自投奔高迎祥後,因其智勇雙全,武藝高強,深得高迎祥器重,也很受起義軍士的擁戴。他所領導的部隊稱為“八隊”,紀律嚴明,作戰勇敢,很快便在眾多的農民軍隊伍中,嶄露頭角。

崇禎六年(1633),高迎祥被推為起義軍諸部的盟主,李自成的實力也相應大為增強。當時,明政府正傾全力圍剿義軍,起義軍活動範圍被限於山西、豫北、冀南地區。為了求得更大的生存空間,起義軍決定自豫北渡黃河南下。這年冬天,他們踏過黃河冰面,在澠池縣境內登陸(這件事史稱“澠池渡”),從此義軍廣泛活躍於河南、湖廣、四川、陝西等地,使明政府對義軍徹底剿滅的企圖破產。

狼煙四起的明末,農民起義大規模爆發,闖王李自成深得人心

黃河結冰

崇禎八年(1635)正月,農民軍在河南再度聯合,號稱十三家七十二營,人數達二三十萬。義軍首領在滎陽召開了大會,會上接受了李自成“分兵定向”的作戰方針,決定兵分五路,迎擊官兵。會後,高迎祥、張獻忠率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東進安徽壽州、潁州等地,並直搗中都鳳陽,燒了朱元璋的祖墳。消息傳至北京,正在舉行“御經筵”的崇禎皇帝急得大哭,命文武百官都穿上喪服,以示悼念。

鳳陽祖墳被毀,給明統治者以沉重的打擊。他們深深意識到起義軍這時已成為心腹大患了。崇禎皇帝調洪承疇等統重兵鎮壓。崇禎九年(1636),高迎祥中陝西巡撫孫傳庭的埋伏,被俘犧牲。李自成繼續領導這支隊伍,自稱“闖王”,在渭南一帶堅持鬥爭,並攻佔了川北許多州縣,一度逼近成都。崇禎十一年(1638)春,李自成在潼關中了洪承疇的埋伏,遭受重創,隊伍僅剩數千人。但他並沒有屈服,而是率領殘部潛伏商雒山中,等候再起。不久,張獻忠也在谷城受撫於熊文燦,起義暫轉入低谷。

狼煙四起的明末,農民起義大規模爆發,闖王李自成深得人心

李自成

張獻忠受撫後,主撫派對他敲詐勒索,主剿派則虎視眈眈,千方百計地要除掉他。因此,張獻忠也始終沒有解除武裝,經過一年的休整,他於崇禎十二年(1639)五月,再度起兵。並聯絡羅汝才等,在房縣羅猴山重創明總兵左良玉,消滅官兵五萬人。崇禎帝一怒之下,殺了熊文燦,再命楊嗣昌督師圍剿。張獻忠在川陝邊界地區遭遇明軍伏擊,損失慘重,只好退入四川深山休整,並採取“以走致敵”的策略,避開楊嗣昌的主力,拖著明軍在四川腹地兜圈子。

從崇禎十三年(1640)八月到次年正月,起義軍縱橫馳騁了大半個四川。明軍被拖得疲憊不堪,軍心渙散,將領之間也是矛盾重重。張獻忠抓住左良玉與楊嗣昌等人不和、軍事上互相扯皮的機會,在開縣突然迎擊明軍。接著,他又揮師順江而下,以一晝夜三百里的行軍速度,直奔明軍事重鎮襄陽,並殺了襄陽王,發庫銀十五萬兩賑濟饑民。楊嗣昌聞訊後,急得吐血,隨後又傳來洛陽失陷的消息,急憂攻心,畏罪自殺。至此,張獻忠把明末農民起義再次推向高潮。

張獻忠谷城起兵之後,李自成也打出了“闖”字大旗,率部進入河南。當時河南連年旱蝗災害,百姓生活十分困苦,甚至出現了人相食的慘象。李自成一進入河南境內,各地饑民跟隨者即達數萬人,一批士人也投靠過來。如當地士紳李巖、舉人牛金星、方士宋獻策等人都投入到李自成麾下。李自成還制定了嚴格的軍事紀律,提出“殺一人如殺我父,淫一人如淫我母”的口號,義軍所到之處,秋毫無犯。

狼煙四起的明末,農民起義大規模爆發,闖王李自成深得人心

黃河

崇禎十四年(1641)正月,李自成率眾攻破洛陽,殺了作惡多端的福王朱常洵,並開倉分糧,賑濟饑民。百姓如流水般歸附李自成,義軍一下子發展到百萬之眾。攻下洛陽後,至崇禎十五年(1642)五月,起義軍三圍開封。第三次圍攻開封歷時五個多月,打得異常激烈,也非常殘酷。當時正值李自成全盛之時,共有騎兵三萬,步兵數十萬,連家屬幾達百萬之眾。到九月中旬,開封城內斷糧,巡撫高名衡見守城無望,竟下令挖開黃河,灌淹圍城之軍,義軍只得撤離。開封水退後,城中泥沙淤積深達幾米。

總結:

開封城的毀滅使明朝在中原的統治發生了動搖,正如時人所指出的:“汴城(即開封)不守是無河南,河南不保是無中原,中原不保則河北之咽喉斷,天下也就岌岌可危了。”此後,明官軍再也無力抵抗。農民軍從戰略防禦轉入了戰略進攻階段,並以不可阻擋之勢,繼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