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強群容易,保持強群困難,如何解決分蜂熱與培養強群的矛盾

全文包括:一、控制分蜂熱的經驗教訓 ; 二、預防分蜂熱的措施 ; 三、解決分蜂熱方法;四、解除分蜂熱 後如何利用蜜蜂的積極性等四部分,將分別寫出。

對付分蜂熱,是蜂群管理工作中的一個老大難問題。只有把蜂群培養強壯,才能獲得高產。但是,強群很容易產生分蜂熱。產生分蜂熱之後,蜂王由減少到停止產卵,群勢下降,工蜂怠工,影響生產。

廣大養蜂工作者,長期以來,採取各種控制和解決分蜂熱的辦法,以便保持強群,提高蜜的產量。《 中國養蜂》第4期發表了《 論蜜蜂的繁殖與分蜂的控制》的文章,引起我國養蜂界長達三、四年的爭論,從這些爭論的文章中深受教益。

此後,·我在蜂群產生分蜂熱的前後,觀察了蜜蜂的活動情況並作過對比試驗。看出 : 蜂群產生分蜂熱是受 多方面因素所影響,不是用一個簡單的辦法就能夠控制或解除。必須根據群勢和蜜粉源等具體條件因利導,採取以防為主,使蜂群一直處於積極活動狀態中,這樣才能夠達到頂期的效果。

現將一些不夠成熟的經驗介紹出來,希望養蜂界的同志們不吝指教。

養強群容易,保持強群困難,如何解決分蜂熱與培養強群的矛盾

一、控制分蜂熱的經驗教訓

我剛開始養蜂時,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分蜂熱。越過冬的蜂群,從春到夏,經過精心的飼養管理,,眼看豐收在望。可是,有的群卻發生了自然分蜂,分成幾個弱群,因此減 產。為了保持強群,此後曾採用各種控制分蜂熱的辦法:

1.破壞王臺

發現某一群蜂的巢脾上自然王臺封蓋後,即進行破壞。雖不能發生自然分蜂,但是,蜂王減少產卵以至停產,群勢下降,工蜂怠工,結果減產。

2.蜂王剪翅

把蜂王一邊的翅尖剪掉3分之1,這樣,它的雙翅失去平衡,蜂王不能飛行,只能在蜂箱前面盤旋,分蜂群在蜂 場附近結團或飛返原群。同時將蜂場內王臺破壞乾淨。但由於分蜂熱未能徹底解決,蜂王減少產卵,群勢下降,工蜂怠工,影響生產。還多次發生過這樣情況:工蜂繼續造臺,等處女王出房之後,將剪翅蜂王刺死,發生處女王分蜂。

3.分蜂群為什麼飛逃

為了保持強群,以免影響取蜜,把收回來的分蜂群還合併回原群,同時把原群的王臺破壞乾淨,加空脾、加巢礎框擴大蜂巢。經過這樣處理之後,有時也能夠起到控制分蜂熱的作用。

但是,大部分蜂群經過上述 辦法處理之後,分蜂熱未能解決,過幾天還要發生自然分蜂。以後分蜂群不在蜂場附近結團,而是在天空飛翔幾分鐘,直徑飛逃。

養強群容易,保持強群困難,如何解決分蜂熱與培養強群的矛盾

4.有分蜂熱的蜂群不能採用“殺王取蜜”的辦法

“殺王取蜜”的辦法,養蜂界有不同的看法。一年冬,蜂場組織全場養蜂員進行經驗交流,對於“殺王取蜜”的辦法,爭論的最激烈,許多同志認為:有分蜂熱的蜂群,殺死蜂王之後,並不能解決分蜂熱,工蜂繼續怠工,等到分蜂熱解決了,流蜜期已經過去,因此不能多取蜜。沒有分蜂熱的蜂群,如果為了多取蜜,在流蜜期開始時換王,有時卻能夠多取蜜,但是必須有以下條件:

( 1 )蜂群進入繁殖盛期,巢內積累大量青、壯年蜂,即將產生分蜂熱之前,正是主要蜜源植物開花期。這個流蜜期過後,離下一個主要蜜源植物開花期,還有一個月以上的時間,使蜂群有恢復期。

( 2 ) 必須在殺王前10天左右培育第一批蜂王,在殺王的第 二 天即誘入王臺。第一批王臺封蓋後,要培育第二批備用王,第二批王臺封蓋後,還要培育第三批備用王。如果移 入王臺未接受或處女王交尾丟失,即 用第二批或第三批王臺補充。還應組織一部分交尾 群,如果某一群的蜂王交尾未成功,即由交尾群誘入產卵王。

大流蜜期,強群每天採進巢內花蜜10一20 斤,壓縮了產卵圈,工蜂白天出巢採蜜,夜間釀蜂蜜,工作勞累,壽命縮短。因此,大流蜜期結束之後,一般群勢都要下降。所以“殺 王 取 蜜”的蜂群,群勢下降的更為嚴重。如果處理不好,可能得不償失。因此 提出:“殺王取蜜”的辦法,要慎重使用。

養強群容易,保持強群困難,如何解決分蜂熱與培養強群的矛盾

5.發生自然分蜂時不能堵塞巢門

一年,我在密雲縣石峨中蜂場和平谷縣北吉山意蜂場兩處蹲點。5月下旬北吉山蜂場,有一群蜂發生了自然分蜂,養蜂員發現要跑蜂,當即將巢門堵塞,過一會打開巢門時,發現全群悶死。檢查被悶死的蜂群,發現 大部分巢脾熔化, 蜜流到箱底,蜂屍潮溼。從這一 情況看出:發生自然分蜂時,不能採用堵塞巢門的辦法進行控制。如果必須暫時堵塞巢門時,一 定要注意通風和遮葫,頂防蜂群受悶。

6.控制分蜂熱的時間越長,損失越大

06年,懷柔縣杳樹臺種蜂場於3月中旬蜂群第一次檢查時,選出10個平均5框足蜂種群。為了觀察蜂王的產卵力和工蜂的採集力,既不互相調補蜜蜂、蛹脾和蜜、粉脾,又不提蜂組織分蜂群。同時選出10個同等群 勢的生產群作為對照。

5月中旬,種群加上繼箱之後,發現哪一群的巢脾上造自然王臺,即進行破壞。發生自然分蜂時,收回來還 合併回原群。由於分蜂熱長期不能徹底解決,蜂王減少產卵,群勢下降,工蜂怠工,影響採蜜。

到6月底7月初荊條開花泌蜜,由於群勢下降和工蜂採蜜不積極,每群蜂平均取蜜30斤。到9月底,每群蜂平均喂蜜20斤。到10月中旬群 ( 平均4框足蜂 ),比春季第一次檢查時弱。

養強群容易,保持強群困難,如何解決分蜂熱與培養強群的矛盾

5月中旬,生產群加上繼箱之後,發現即將出現哺育蜂過剩的蜂群時,即提出2一3張蛹脾帶蜂組織交尾群。每個生產群平均提出3個交尾群 ( 約 5 框足蜂,6 張蛹脾 )。因此,沒有產生分蜂熱,蜂王產卵,工蜂採集都 比較積極。

到6月底7月初鍛樹、荊條相繼開花泌蜜,蜂群繁殖的比較強,工蜂採蜜比較積極,每群蜂平均取蜜55斤。荊條開花後期,每群的繼箱上留7 一 8 個蜜脾。到9 月底每群蜂平均喂蜜8斤。到10月中旬定群( 平均7框足蜂 ), 比春季第一次檢查時強( 提出的蛹脾和蜂不計算在內 )。

一 個場內同等群勢的蜂群,由於採用不同的管理措施,而相差如此懸殊。養蜂工作中有這樣說法: “培養強群容易,保持強群困難”說明強群確實是不易保持。我們認識了這個矛盾,就要解決這個矛盾。

養強群容易,保持強群困難,如何解決分蜂熱與培養強群的矛盾

二、解決分蜂熱的辦法

分蜂熱應以防為主。在蜂群還沒有產生分蜂熱之前,根據季節、群勢和主要蜜源植物開花期等情況,採用預防分蜂熱的措施,能夠收到預期的效果。如果蜂群已經產生分蜂熱之後,再採用預防分蜂熱的措施,就不那麼理想了。

怎樣判斷某一群蜂已經產生分蜂熱 ? 巢脾上出現10一20個王臺,破壞後工蜂還繼續造王臺,說明這一 群蜂已經產生分蜂熱。對於這樣的蜂群,可以採用解決分蜂熱的辦法:

1.新王群與老王群互換位置

發現某一強群,已經產生分蜂熱,但是,蜂王還在產卵,工蜂還在出巢採集。可以在上午8一9點鐘,外勤蜂 出巢採集時,把弱群的新蜂王用誘器暫時扣在巢脾上,搬到已經產生分蜂熱強群的位置上,把強群搬到弱 群的位置上。

這樣,強群裡的外勤蜂攜帶蜜粉返巢時,就鑽進弱群裡,過半個小時揭開弱群的蜂箱看一下,發現蜂數擁擠,可以從搬到弱群位置的強群裡,提出幾張子脾( 把上面的王臺毀淨 ),帶蜂加在弱群裡。過2一3 個小時,再 揭弱群的蜂箱看一 下,如果誘入器外面沒有蜜蜂緊緊圍住,工蜂對蜂王沒有敵視情緒的現象,就可以把蜂 王放出來。放出後,如果沒有工蜂追逐,說明不會圍王,於2一3 天內,把強群裡的蛹脾、帶蜂陸續地提到弱群裡,成為採蜜群;強群留3一4框蜂成為繁殖群。經過這樣處理之後,既解決了分蜂熱,又不影響蜂群繁殖 和採蜜。

養強群容易,保持強群困難,如何解決分蜂熱與培養強群的矛盾

2 .假分蜂

發現某一 群蜂,已經產生分蜂 熱,但是,蜂王還在產卵,工蜂還在出巢採集。可以在上午8一9點鐘,外勤蜂出巢採集的時候,把有分蜂熱的蜂群搬離原址4一5米,在原址放一隻 空蜂箱,箱內間隔著放兒張空巢脾和 巢礎框。在巢門前踏板上斜 放一塊副蓋或紗蓋,從有分蜂熱的蜂群提脾,把上而的蜜蜂抖落在副蓋上一 半,找到蜂王時,也放在副蓋上,讓它跟隨蜜蜂一起爬進空蜂箱裡。

這樣,蜂箱裡的情況完全變了樣:既沒有蛹和幼蟲,又不那麼擁擠,等於發生了一 次自然分蜂,因此分蜂熱解 決了。過1 一 2天檢查一下,如果蜂王已經開始產卵,工蜂造脾和出巢採集都很正常,說明分蜂熱已經解 決。

可以按照前面的辦法,從搬到一 邊的蜂群裡,提脾把上面 的王臺毀淨 、帶蜂合併回來,既解決了分熱,又不影響生產。經過假 分蜂處理之後,如果蜂王產卵、工蜂採蜜還不積極, 可能分蜂熱沒有徹底解決,可 以提出幾張空脾或巢 礎框,從子脾多的蜂群裡,換幾張幼蟲或卵脾。巢內幼蟲增多之後,可以促進工蜂積 極出巢採集。如果過幾天補進來的幼蟲大部分封 蓋,蜂王還不積極產卵。說明,蜂王儲精不足,應及時淘汰,誘入優良蜂王。

養強群容易,保持強群困難,如何解決分蜂熱與培養強群的矛盾

三、分蜂熱除除後如何利用蜜蜂的積極性

蜂群從產生蜂熱,到發生自然分蜂,要有一段釀釀的時間。因此,可以根據蜂群內部情況,進行預防和解決。但是,分蜂熱已經形成的蜂群,再採用上述解決分蜂熱的辦法,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

1.怎樣判斷分蜂熱已經形成

在蜂群管理工作中,箱外觀察能夠了解一些問題。例如:場內一般群的外勤蜂,都忙忙碌碌地出巢採集;而個別群的巢門卻冷冷清清,大部分外勤蜂聚集在箱壁上、踏板下巢門外出“堆蜂”( 蜂胡 子 ) 的現象。說明,這一群 分蜂熱已經形成。

觀察蜂群內部活動情況:沒有分蜂熱的蜂群,有時工蜂也造自然王臺。但是,王臺封蓋 後,工蜂不保護王臺,蜂王發現後,它把王臺 中間咬一個洞,用蟄針把幼王刺死。工蜂把 王臺咬毀,將幼王的屍體拖出巢外。箱外觀 察,發現這種現象,說明這群已開始造王臺,還 沒徹底產生分蜂熱。及時加脾、加巢礎框,擴大蜂巢,即可起到預防分蜂熱的作用;分蜂 熱已經形成的蜂群,王臺封蓋後,工蜂保護王 臺,阻止蜂王接近王臺。這樣,蜂王開始不安,不久即將發生自然分蜂。

也有這樣偶然的現象,分蜂熱己經形成,由於 陰雨或蜜源植物停止泌蜜,工蜂放棄保護王 臺,任憑蜂王用蟄針把王臺裡的幼王一個、一個的刺死,分蜂熱也暫時停止。但是,過 一段時間,天氣或蜜源情況好轉時,工蜂還要造王臺,重新產生分蜂熱。

養強群容易,保持強群困難,如何解決分蜂熱與培養強群的矛盾


為什麼蜂王既往臺基裡產卵,王臺封蓋後它又要把幼王刺死在搖籃裡 ? 蜂王這種前後 矛盾的行為,完全受工蜂的行為所影響。沒 有分蜂熱的蜂群,王臺封后,老蜂王可以把幼 王刺死在王臺裡;有分蜂熱 ( 包 括“自然交 替”) 的蜂群,是幼王出房之後,吃飽了蜜,先 把老蜂王刺死(“母女 ”同巢的例外 )。因此,自然分蜂大部分發生在幼王出房之前。如果蜂王剪翅或失去了飛 翔能力,一 般是幼 王出房後,把老蜂王刺死,發生處女王分蜂口。

那麼,分蜂熱已經形成的蜂群,採用新、老蜂 王群互換位置和人工假分蜂的辦法能否解 決 ? 前一個辦法效果不好,由於工蜂已經怠 工,互換位置後,外勤蜂不出巢採集,所以不 能解決分蜂熱;後一個辦法效果好一點,但 是,不如分蜂群飛出去,結團之後再收回來,分蜂熱解決的徹底。

從分蜂熱已經形成的蜂群裡,提蛹脾、帶蜂 組織交尾群,有許多優點:

(1 )組成交尾群后,蜜蜂不飛返原群。

( 2 ) 移入王臺容易接受。

( 3 ) 處女王交尾成功率高,開始產卵的日期 也比較早。

養強群容易,保持強群困難,如何解決分蜂熱與培養強群的矛盾


2.怎樣判斷即將發生自然分蜂

分蜂熱已經形成的蜂群,哺育蜂不再用王漿 伺喂蜂王,蜂王停止產卵,腹部縮小,工蜂開始 怠工。蜂王也不象以前那樣安詳,而是匆忙 的在各巢脾上面爬行,並不時的發出分蜂信號:蜂王雙翅一併伏在巢脾上,發出一 種尖銳 的吱 — 吱聲音,揭開蜂箱或站在蜂箱旁邊就 能夠聽到。這時工蜂不象以前那樣愛護蜂 王,有時還有個別工蜂爬到它的背上進行搖晃。分蜂熱已經形成的蜂群,出現這種現象時,1一2天內即將發生自然分蜂。

分蜂熱形成之後,是蜂群的內部矛盾發展到 尖銳化。但是,發生自然分蜂之後,蜂群內 部矛盾得到徹底解決。蜂王產卵,工蜂造 脾、採蜜都比較積極。

因此,對於分蜂熱已經形成的蜂群,要根據主 要蜜源植物開花日期的遠、近,採取不同 的辦法進行處理:如果離主要蜜源花期還有1一 2個星期的時間,可以採取上述人工假分 蜂的辦法;如果主要蜜源植物即將開花,就不 如等1 一 2 天發生自然分蜂時,分蜂群結團 之後再收回來。這樣,既解決了分蜂熱,又利 用了蜜蜂的積極性。

養強群容易,保持強群困難,如何解決分蜂熱與培養強群的矛盾


3.巢門前收捕分蜂群

對於分蜂熱已經形成的蜂群,要隨時( 主要是中午 ) 注意蜂群的活動情況:發生自然分蜂 之前,巢門前先有一 部分工蜂活躍,好像青年 蜂試飛。但是,青年蜂試飛是頭朝裡( 蜂箱 ),總是圍繞蜂箱飛翔;發生自然分蜂時,工蜂是 頭朝外( 天空 ),越飛越高,隨著就有大量蜜蜂湧出巢外,飛向天空,同時蜂王也跟著爬到巢外,有的蜂王在巢門內、外徘徊一會才起飛。這時可以把蜂王捉住,用誘入器扣在巢 脾上。

把蜂王捉住之後,趕快把發生自然分蜂的原群搬到一邊去,在原群的位置放一隻空蜂箱,箱裡間隔著放幾張空巢脾和巢礎框。把扣著 蜂王的巢脾放在巢門前,分蜂群在天空飛翔 幾分鐘,由於蜂王沒有一 同飛出而不能結 團。這時可能有一 部分偵察蜂飛回原群位 置尋找蜂王,當它們找到蜂王之後,很快就將這一消息傳遞到飛翔著的分蜂群中間,分蜂 群不久就飛回來,聚集在蜂王周圍。過一會 等蜂群安靜下來,就可以把蜂王放到巢脾 上。

過1—2 天,檢查 一 下收回來的分蜂群,如果蜂王產卵面積比較大,工蜂開始造脾,並積極地出巢採集。可以從搬到一邊的原群裡。把 子脾( 把上面的王臺毀淨 )帶蜂陸續地提回 來。是全部提回來,還是留2一3框蜂和1 個 王臺,作為養王群,應以群勢和離主要蜜源植物開花期遠、近為依據:群勢強,離主要蜜源 植物開花期還有3一4 星期,可以在原群留一 個養王群 ;群勢不夠強,離主要蜜源植物開花 期僅有一個星期左右,可以全部提回來,以免 分散蜂群的採蜜力量。

養強群容易,保持強群困難,如何解決分蜂熱與培養強群的矛盾


分蜂群為什麼要放在原群的位置,而把原群 搬到一邊去? 如果原群的分蜂熱沒有徹底解 決,第一隻處女王出房後,可能還要發生第二 次自然分蜂或多次自然分蜂。把原群搬到一 邊去,大部分外勤蜂飛返原位置的分蜂群 裡。這樣,既加強了分蜂群的採蜜力量,又避免了原群再發生自然分蜂。

分蜂群為什麼要補充子脾 ? 因為隨著分蜂群 飛出的工蜂,日齡都差不多。從蜂王產卵到幼蜂出房,要經過20多天的時間,由內勤蜂轉 為外勤蜂還要經過10天左右的時間。這時,參加分蜂的工蜂,已經大部分衰老或死亡。給分蜂群補充幾張不同日齡的子脾,可以預 防蜂群出現脫節現象。

4.用捕蟲網收捕分蜂群

在巢門前捕捉蜂王,還不完全可靠,因為發生 自然分蜂的時間有早、有晚,蜂王出巢也有 先有後,再說捕捉蜂王時又怕碰傷它的腹部。因此,分 蜂 群飛 到 樹 上 或 建 築 物上 去 結 團,是 很難 避免 的事。

分 蜂 群 結 團之 後,要抓 緊 時間 收 捕。如果 時間長 了,等 到 偵 察 蜂 找 到 適 宜 巢 穴,第二 次 起 飛 之 後,它 們 就 不在 附近 結 團,而 是飛 進 洞 穴,不 易 尋 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