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聖”王羲之:努力追求事業成功,但也別忘記熱愛生活

中國的書法藝術源遠流長,歷史上湧現出多位出色的書法家,顏真卿、柳公權、張旭、蘇軾、歐陽詢、黃庭堅等,但最有盛名的莫過於被稱為“書聖”的王羲之。

能被冠以“書聖”之名,必有常人不及之處。王羲之的書法廣採眾長,自成一派,兼善隸、草、楷、行各體,尤其以行書和草書見長。他的代表作《蘭亭序》就有“天下第一行書”之美譽。

王羲之的書法對後世書法愛好者有著深遠的影響。

唐太宗李世民就是王羲之的“粉絲”,得到《蘭亭序》後視如珍寶。

毛澤東主席也曾言,他喜歡王羲之書法的行氣流暢,自己對草書感興趣就是受王羲之書法的啟蒙。

不過今天,我們不細品其書法,來談一談這位書法大家是怎樣煉成的。

(一)

王羲之出身於魏晉名門琅琊王氏,父親王曠是淮南太守,叔父王導是當朝宰相,家境優越,深受家族書學素養的薰陶,從小便很有才學。

王羲之從小對書法便十分感興趣。十歲時,他在父親的枕邊翻到一本名為《筆談》的書,這本書講的正是如何下筆寫字。

他如獲至寶,將書反覆翻讀,有不懂的地方便去請教父親。

“書聖”王羲之:努力追求事業成功,但也別忘記熱愛生活

父親嫌他太小,覺得向他講述也未必會懂,便打發他回去:“你現在還小,以後你長大了,我自然會教你的。”

不想王羲之一臉不高興地說道:“就是要趁著年紀小才應該多多學習,長大了才去學習不是荒廢光陰嗎?”

王曠對兒子的言語感到頗為驚奇,覺得兒子年少有志,要重點培養,於是向王羲之認認真真地講述了書中內容。

父親王曠也成為了王羲之的啟蒙老師。

有多少人碌碌無為大半生,回頭才感嘆一句歲月蹉跎。小小年紀能有如此覺悟,令多少成人羞愧啊。

王羲之的這一句,可不止說說而已。

(二)

相傳王羲之很小的時候便開始練習書法,因日復一日涮洗毛筆,致使家門口的池水都變成了黑色。

元代詩人王冕的“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兩句詩正是與王羲之的“臨池學書”一事有關了。

想象一下墨池,我們就可知曉王羲之用功有多深了。

“書聖”王羲之:努力追求事業成功,但也別忘記熱愛生活

之後,王羲之拜當時女書法家衛夫人為師。

在衛夫人的指點下,王羲之的書法水平提高飛快,字體圓轉成熟,但他絲毫沒有洩勁,而是比之前更為用功。

有一次,王羲之在書房中聚精會神地練字,下人送來了餅和蒜汁,並提醒王羲之到了吃飯時間。王羲之埋頭練字,好像沒有聽見下人的說話。

下人只得去找夫人,當夫人和下人一起來到書房時,只見王羲之滿嘴是墨,兩人忍俊不禁。

原來王羲之只顧練字,拿起餅時誤把墨汁當成蒜汁蘸了。夫人十分心疼,問道:“你寫的字已經很好了,為什麼還要這麼苦練呢?”

王羲之堅定地回答:“我的字雖然不錯,但是都是模仿前人的書法,我要有自己的寫法,就得必須要下苦功。”

衛夫人知此事後,不住驚歎:“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孩子將來定要勝於我了!”

不曾刻苦努力過,談何追逐夢想?不經歷苦逼歲月,哪能輕易成功?

王羲之若沒有長年累月的勤學苦練,必不會在書法上大成。

歷史上在技能方面有極高成就者,莫不如此。“書聖”王羲之如此,“畫聖”吳道子如此,“茶聖”陸羽亦如此。

(三)

王羲之在追求事業時,也不乏尋找生活的樂趣,經常踏青賞花,遊山玩水,但他最喜歡的不是賞景,而是看鵝。

古代很多文人雅士都有不同的雅趣,如陶淵明愛菊,周敦頤愛蓮,林和靖愛鶴,而王羲之十分愛鵝。

陰縣玉皇觀有個老道士,一心想得到王羲之的《黃庭經》書法,便專門養了一群白鵝,每日到王羲之住處去放養。

一次王羲之恰好碰上老道士在放鵝,就要向老道士把這些鵝都買下來。

道士一聽,心中暗喜,說道:“你只要給我寫一篇《黃庭經》,我就將這些鵝悉數相贈。”

王羲之欣然寫畢,籠鵝而歸,十分歡喜。

“書聖”王羲之:努力追求事業成功,但也別忘記熱愛生活

王羲之不僅僅是喜歡看鵝,他還能從鵝行走、浮水和游泳的姿態中,體會書法運筆的方法,領悟書法之奧妙。

他認為執筆時食指要像鵝頭昂揚微曲,運筆時則要如鵝掌撥水,方能使精神貫注於筆端。

處處留心皆學問,王羲之居然能將生活細節和書法藝術貫通,真是妙哉!

這也告訴我們啊,不管工作有多忙多累,生活還是要有的。

當你努力追求物質的同時,別忘了給自己的心情放個假,或許可以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王羲之曾言:“我的書法和鍾瑤相比,可以說不相上下;和張芝的草書相比,也如同大雁排行。”

說此話的人,無非兩種。一是狂妄自大之徒,在自我吹噓;一是技藝爐火純青的大師,已無需妄自菲薄。

而王羲之顯然是後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