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区患者零死亡、治愈率高达98.5%!"谢华教授:祛痰治疗是做好新冠肺炎患者气道管理的关键

作者:《医师报》融媒体记者 黄玲玲


庚子新年,却难见团圆的场景。新冠肺炎肆虐,撕碎了不少国人对春节的期盼。

身处疫情中心,当武汉告急、湖北告急时,有这样一群人挺身而出,直面这最危险最狡诈的敌人,他们是白衣,也是战士,还是我们的天使。

在武汉疫情形势最严峻的时候,全中国的人都想为武汉做点什么。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争分夺秒地完工。其中,火神山医院10天建成后,在第11天就迎来了它的战友——人民解放军军医。北部战区总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谢华教授便是随军中的一员。有着多年从医经历的的她,对于呼吸道疾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尽管如此,面对新冠病毒这样一种新型病毒,她也感到这是非一般的难题。


普通型、重型患者治疗要点是这些


大家都对这个疾病知之甚少,医生们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在经验中不断摸索。“我们针对不同分型的新冠肺炎患者总结出了一些治疗要点。”谢华教授负责的是火神山医院感染七科一病区,该病区多以收治普通型、重型患者为主,其中60%以上为重型患者,其他为普通型患者,还收治了几例危重症患者,及时将其转入了ICU,她介绍说。

普通型患者具有发热、呼吸道等症状,影像学可见肺炎表现。对于普通型患者治疗,通常分为四大块内容,第一是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加强支持治疗,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做常规检查等;第二是抗病毒治疗,可试用a-干扰素,阿比多尔以及连花清瘟胶囊等药物。第三是对于有感染征象的新冠肺炎患者进行抗菌药物治疗。第四是祛痰治疗,“这是我们非常重视的一种治疗方法。”谢华教授举例说,新冠肺炎患者一旦肺部出现炎症,有影像学改变,一定会有痰液淤积的情况。此时,祛痰治疗不可忽视,“通常我们会建议服用祛痰类的药物,如桉柠蒎、氨溴索等。”


对于重型患者的辨别,谢华教授总结出了一个非常简单易记的方法。记住一个数字“39300”。怎样才能判断患者是否发生呼吸窘迫,数呼吸的次数,每分钟大于30次,这是第一个3。静息状态下,指氧饱和度≤93%,这是93这个数字的代表。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300mmHg,这是300这个数字的代表,符合以上特征的患者,即为新冠肺炎重型患者。

对于重型患者治疗,一是隔离与卧床休息,“一定要休息好,吃好、睡好对患者恢复是非常有用的。”她强调,此外还要及时给予有效氧疗措施,抗病毒、有感染征象的进行抗菌治疗。


对于合并有基础疾病如支扩、慢阻肺的新冠肺炎重型患者,还应注意耐药等情况。祛痰治疗在其中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步。“桉柠蒎是打底的祛痰药物,只要患者身体状况适合服用,我们一般都会建议他吃这个药。”


为何祛痰治疗如此重要?


为什么会强调祛痰治疗,谢华教授解释说,“我们收治的多是普通型或重型患者,患者服用桉柠蒎后效果非常好。”她曾有次停了一位患者的用药,结果患者说,“我还要那个胶囊药,吃了特别舒服,痰特别容易出来。”谢华教授介绍说,桉柠蒎可减少患者的痰液分泌,改善气管黏膜纤毛的运动,促进呼吸道腺体的分泌,并使黏液移动速度增加,有助于痰液排出,是一个非常好的祛痰药物。

在《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气道黏液高分泌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中也提到,桉柠蒎是一种黏液溶解促排剂。钟南山院士团队曾在对新冠肺炎患者的呼吸道标本中发现了大量引起小气道阻塞的黏液,刘良教授团队尸体解剖的结果显示新冠患者肺内存在胶冻状黏液淤积,这些都佐证了祛痰治疗在新冠肺炎患者救治过程中的重要性。

其实,祛痰治疗不止是在这次新冠肺炎的救治中发挥了作用,在整个慢性气道疾病的管理中也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谢华教授强调。“在讲课时,我曾经就祛痰与止咳的PK这个主题进行过一次讨论,祛痰完美地胜出。”她补充道,人为什么会咳嗽?咳嗽是个保护性的动作,人体需要咳这个动作将痰液排出,如果止咳,痰可能发生淤积,所以祛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尤其对于新冠肺炎合并其他慢性呼吸道病或是脑血栓后遗症的患者而言,若不及时祛痰,其后果是难以预料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负责的病区患者零死亡、治愈率高达98.5%以上的重要原因之一。”谢华教授表示,普通型尤其是合并其他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慢阻肺、支气管扩张等)的患者在治疗中进行恰当的祛痰治疗,或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疾病向重症发展的进程。

在经常与气道打交道的呼吸科医生眼中,对于呼吸道疾病而言,气道的管理太重要了。谢华教授介绍,气道痉挛、痰液不畅导致通气受限是气道管理的核心问题。在新冠肺炎治疗中,气道痉挛比较少见。但痰液引流不畅却不鲜见,所以不让痰液堵在气道中,做好新冠肺炎患者的气道管理是重中之中。

常常去帮助 总是去安慰


尽管每日穿着里三层外三层的防护服,口罩绳勒得耳朵生疼,长时间在红区内工作已经累得不行,但如果患者有任何疑问,例如“为什么不给我止咳的药,给我祛痰的药?”她仍会不厌其烦地跟患者解释:“止咳的药是让你不咳嗽,但痰憋在里头了,给你祛痰的药也能止咳。没有祛痰的药你可能咳20次才能排出痰,用了祛痰的药,或许5次就能排除痰,这样咳嗽次数减少,也是止咳呀。”

细心、信心、真诚是很多患者对她的评价。“我始终觉得,对于新冠肺炎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心理疏导也必不可少。”谢华习惯让患者记住自己的电话或加上自己的微信,有问题时随时联系。她曾对患者说,如果你打不通我电话,一定是我穿着防护服没带手机,其他时间我都会尽快给你回复。

所言非虚,有位67岁的新冠肺炎患者曾一天内给她发了126条微信,经常是这句还没回复,下一个信息就来了。谢华明显感觉到了她的焦虑,于是在查房时,常常宽慰她,减缓了她的忧虑。有时候鼓励和慰藉可能要比一些作用不太确定的药物更利于患者的康复,谢华教授说,“此时此刻,我真的觉得是病患一起,同心抗疫,我后来这样微信跟这位患者说。”这是她收治的第9位患者。她将每位患者到来的顺序都记得一清二楚,说起他们的故事如数家珍。


她收治的第2位患者也有个温暖的故事。

在收治这位患者的当天,她满脸愁容、精神不济,谢华教授一看,还以为她已经50多岁了。为了让患者开心一些,第二天查房时,谢华教授特意跟她碰了一下手肘说“新时代,这是我们最新的打招呼方式。”这温暖的一幕恰巧被临床的患者拍到了,“碰肘礼”从此传开。这位患者也受到了很大的鼓舞。“第二天她扎起了小辫子,我说你看现在多漂亮、多精神。”这时她才知道这位患者原来刚刚40多岁,对病情的担忧让这位患者看上去大了那么多。被这样一位善良、开朗的东北医生姐姐鼓励,想必每个患者都会受到正能量的感染。

程远州/摄

后来,当这位患者出院后转至隔离点时,谢华教授还将发给自己的全新的衣物送给了她,“医生,我将来一定要到沈阳去看你。”患者感激地表示。

一定要做一个温暖的医生,要到患者病床前,谢华教授始终记得一位同行发在微信群中的这句话。在温暖中前行,做照亮黑暗的一盏灯也是她不变的选择。人民军医为人民服务,在这场疫情中,军医们身穿防护服的身影是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