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的古代服飾研究

也許愛讀沈從文的讀者都會慕名而去翻閱他那本著名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他輾轉十七年寫就此書的典折經歷,前輩如汪曾祺、詩人張新穎都有過詳細述說,因為對作品感興趣去研他的人,是文學研究的常規路徑,本文主要從本書內容出發,對中國古代服飾做一粗略的瀏覽。

沈從文的古代服飾研究

最近因為提倡文藝復興之故,很多人都對漢服有了興趣,到處都能看到優雅的女子身著漢服,全然一派古風,有一種令人歎服的美。還有很多漢服攝影店給想要拍出古風的女子提供服務。還有一些女子甚至身著古色古香的漢服上了唐人街街頭表演古琴藝術,吸引了一大批外國友人觀賞。最近讀到的一本《粉黛羅綺——中國古代女子服飾時尚》配圖的精緻,論述的嫻雅,激起了我對想對沈從文服飾研究的興趣,畢竟他可是這方面研究的老前輩,也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將“詩與思”的話題運用到了服飾研究中,筆致富於詩意,清麗婉轉,從文字就能體會到漢服的美,所以有人說這是一本抒情考古學,與他自己的文論隨筆《抽象的抒情》遙相呼應,形成一道美麗的文化景緻。

沈從文的古代服飾研究

有人寫服飾,你只看得到物,然而沈從文的服飾研究中你仍然可以看得到人與情,人的靈性和創造,人的生命與生命凝結成的藝術之光,人的愛美之心,勞動得來的美,但又是一本嚴肅的專著,它完美地將抒情氣質與科學條理結合起來(汪曾祺:《沈從文轉業之謎》),是實證與常理的合而為一,如書中提到的“布障”,沈從文考證出它是一種用整幅絲綢做成的,三五尺長的,用來遮掩面部以免路過的人看到的東西,與掌扇的功能一樣,在《世說新語》和《晉書》裡都有記載。

沈從文的古代服飾研究

沈從文的考證細緻準確與他平時下的功夫有關,他一直有大量涉獵字畫的習慣,收藏過耿馬漆盒和瓷器,後來又收集過錦緞絲綢,後來又將大批收藏的文物送給博物館,從不做守財奴,但那些文物服飾的匠心都深深地印刻在他的腦中了。比如馬王堆有一件紗衣,一兩重左右,他每次提起它都很容易激動,表示這上面的刺繡用的金線是盲人用一把刀憑著手感在金箔上切割出來的。還有一個楚俑所著的衣物,一半黑一半紅的上衣,一半紅一半黑的下裝,被沈從文當作了現代派,而非古董,誇張而幽默地說這在巴黎都算是時尚的了。

沈從文的古代服飾研究

因為沈從文素樸的本心,所以他筆下的服飾也體現著普通人的情感與性格,也許他對於普通人有著一種難得的深情,所以他的眼光也與普通人沒有太大距離,正是這樣他就能把普通人的深情傾注到研究中去。

沈從文的古代服飾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