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源故事」秦王寺的傳說

秦王寺的傳說


在渭源縣城西北的鳥鼠山下,有一處古老的寺院,名叫秦王寺。相傳,它的得名是因為秦始皇西巡長城時,曾在這裡住宿一夜,後人為紀念秦王西巡而建寺留名。

相傳,秦始皇帝西巡到了此地。

渭水流域是秦國祖先的發祥地,傳說秦的始祖顓頊到能識鳥獸語言的伯益,因為幫助大禹治水有功,而被舜賜姓嬴。其後世世代代就在渭河中上游的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過著以畜牧業為主的農牧生活,成為殷商周朝的諸侯。後來,嬴非子為朝廷進貢良馬,被封於秦。


「渭源故事」秦王寺的傳說


秦,這一狄豲戎羌部落融合的民族,是喝著渭水成長壯大起來的。因此,西巡隴西,就是尋根拜祖回孃家。始皇西巡,還有一個目的,想見證西北疆域一件奇聞。在始皇二十六年,有12位大人,長5丈,足履6尺,都穿著狄服,出現在臨洮。郡縣報到朝廷,有人言是瑞兆,有人說是兇徵。人言嘵嘵,莫衷一是,弄得始皇帝也難料吉凶。只是因為這年秦國統一了六國,建成大一統王朝,故而猜測之際,心中亦覺鎮定,不甚慌亂。那時有位中書令趙高奏言,管他凶兆吉兆,只要大王出巡,藉著天子威靈,是兇的得厭壓,是吉的作揄揚,大料差不到哪兒去。此時秦始皇帝到了渭水源頭,在鳥鼠山南得了許多黃金,在鳥鼠山陰得了許多美玉,得意而還,回到咸陽,合著六國收繳的銅鐵武器,鑄造了12個高大的銅人,以象其事。鳥鼠山,有許多美好的傳說,有大禹治水的足跡,再加那裡又是邊陲重地,軍事通道,有祖父秦昭王修築的長城,於是秦始皇在這兒遊了好幾天。

八月的渭水源頭,秋高氣爽,層林盡染,稼禾豐穰,一派強金生水的氣勢。始皇嬴政興致特別好,他不顧一路的顛簸勞頓,下了御輦便催馬揚鞭跨上鳥鼠關山。鳥鼠山,壁立千仞,松蒼林茂,雄偉壯觀,蜿蜒北去。一條關山,分水兩流,東流渭水,西入洮河。沿東西兩水溝谷劈開一條通道,東連襄武、豲道,西達狄道,這條通道翻越鳥鼠關山,成為邊陲要塞。戰國時秦昭襄王所修築的長城,就沿著這條通道,依山蜿蜒起伏。秦始皇登上山頂,被這雄威壯觀的山形地貌所吸引,他無興入林圍獵,卻催馬察看長城,醞釀著如何加強設防,北逐匈奴,鞏固政權的雄策韜略。他對緊隨身後的謀臣李斯和大將軍蒙恬說:“鳥鼠關山,氣勢不凡,東屏秦隴,西控河道,真乃咽喉要衝。這裡為長城西端,一定要加強防禦,加固長城”。李斯、蒙恬唯唯稱是,不敢怠慢,認真巡視。遊興正濃,不覺夕陽擔山,天色將晚。始皇一行沿城垣而下,到了關山腳下的一座長城烽燧。這裡駐守著值更守邊的更卒將士。始皇帝召見獎勵了這些更卒將士,鼓勵他們要修好長城,保好江山。這些將士親睹龍顏,聆聽聖諭,浩蕩龍恩,三生榮幸,忘乎所以。他們又跪迎皇帝於烽燧北面的邊侯府衙下。這邊侯府衙修建在蜂斗山下的小鎮旁,依山傍水,藏風聚氣,門前有街道店鋪,是商旅集散之地。邊侯府院內神泉清冽,松柳濃蔭,空氣宜人。始皇連連稱讚真乃風水寶地。這一夜,這個小小的山腳小鎮,喜降了昊天北斗,人間帝王,成了藏龍臥虎寶地。


■秦王寺

秦始皇和他的文臣武將在這裡住宿一夜,第二天翻越關山,沿濫水北去到了狄道隴西郡首府。此後,這裡的邊侯武將,地方臣民把這次巡幸當作至高無尚的榮幸,陶醉傳揚。為了永久紀念,遂在邊侯府內建了寺廟,取名秦王寺,將院內拴馬的柳樹命名秦王拴馬樹,神泉尊為秦王飲馬井。寺院修建規模壯觀,一進三院,有正殿、山門、會場等。後來因戰亂屢建屢焚,規模漸衰,但遺蹟尚存,記載秦王寺修建年代及過程的明成化年間鑄造的大鐘,在1958 年被毀。此鍾直徑6尺,高8尺5寸,重約2400公斤,實屬罕見。當年大鐘轟鳴,聲振隴、渭、臨三縣。

始皇帝早已“金棺葬寒灰”。昔日的威風,也變成為傳說中的舊話。而長城遺蹟卻歷歷在目,記載著勞動人民的血汗和偉大智慧。向後世訴說秦代黔首刑徒的古難。秦王寺牆上還殘留著古人題寫的詩句:“渭水滔滔向東流,不知征戰幾時休,長城烽燧跡猶在,不見昔日秦王侯。”

(連書成輯錄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