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感動新晃”十大人物名單出爐,湖南日報社扶貧隊員榜上有名

2019年度“感動新晃”十大人物名單出爐,湖南日報社扶貧隊員榜上有名

華聲在線4月30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雷鴻濤 通訊員 蒲浩 彭宏高 彭雲龍)湖南報人,感動新晃。4月29日,新晃召開2019年度“感動新晃”十大人物座談會暨頒獎儀式。湖南日報社駐新晃魚市鎮華南村扶貧工作隊副隊長袁禮成榜上有名。

在座談會上,袁禮成作為代表發言。2018年3月,湖南日報社扶貧工作隊進駐華南村。3年扶貧人,一生新晃情。駐村扶貧期間,袁禮成協助扶貧工作隊隊長戴勤共爭取到省、市扶貧項目資金1000多萬元。2018年至2019年,他共推薦資助了新晃33名貧困大學生,資助總金額達16.5萬元。每年,袁禮成執行報社“情繫侗鄉,消費扶貧,以購代捐”活動,幫助貧困戶銷售農產品100多萬元。如今,該村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38%下降到現在的0.08%,村集體收入從零提升到現在的30多萬元。短短3年時間,華南村不僅於2018年底實現貧困戶脫貧、貧困村出列,並由一個省級深度貧困村蝶變為“國家森林鄉村”、“湖南省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目前,該村正建設年產水20萬噸的礦泉水廠項目,預計可為村集體產業創收100萬元以上。扶貧期間,袁禮成被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MPA專業預錄取,成為一名“準清華生”。“去清華大學讀書,是我的夢想。我選擇先扶貧,再去清華大學深造。因為華南村是我人生的另一所大學,我要拜群眾為師,把農村當課堂。”袁禮成說。

2019年度“感動新晃”十大人物名單出爐,湖南日報社扶貧隊員榜上有名

2019年度“感動新晃”十大人物,還包括來身殘志堅積極投身志願服務的張武軍、最美孝心少年姚倫根、30年堅守鄉鎮臨床一線的醫生田先維、從大學生到貢溪土雞產業致富帶頭人蒲學慧、義務照看軍烈屬25年的老黨員劉金蓮、37年公路養護生涯的養護工人吳希金、放棄高薪服務百姓的好村官楊排鋒、堅守39年的鄉村教師蒲曾祝、無影燈下的好醫生向景平。

近年來,新晃持續推動道德模範、身邊好人評選工作,堅持立足基層、面向社會,嚴格評選標準,注重社會監督,確保推出的道德典型立得住、傳得開。自2013年以來,該縣連續舉辦七屆“感動新晃”十大人物評比活動,共有70名來自不同行業的優秀人物獲此殊榮。(本文攝影:姚本榮 姚俊程)

2019年度“感動新晃”十大人物簡介

1. 張武軍:身殘志堅,積極投身志願服務

2019年度“感動新晃”十大人物名單出爐,湖南日報社扶貧隊員榜上有名

張武軍,男,新晃微愛志願者協會會長、黨支部書記。獲評2019年湖南省“最美扶貧人物”,懷化市“兩新”工委“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

初二那年,張武軍左腳患上骨結核,前後幾年花了近10萬元先後到武漢、上海和北京等地進行醫治,醫生建議他截肢,但他採取保守治療,最終落下肢體四級殘疾。為還清因醫治疾病欠下的債務,張武軍先後擺過地攤、學過理髮、開過餐館。生意經驗豐富後,便和別人合夥在新晃、貴州等地開起連鎖藥店,年收入達幾十萬元。

2015年冬天,張武軍隨幾名愛心人士到中寨鎮中寨村看望火災戶,現場捐了1000元。看到幾個悲慘破碎的家庭,張武軍萌生了要創辦由更多的愛心人士凝聚愛匯聚愛的社會組織。2016年4月,新晃微愛志願者協會應運而生。為幫助更多的貧困百姓,張武軍積極奔走,爭取到湖南“暖流計劃”項目,得以新晃為主體,進而輻射整個湖南。同時,“善行團”“青藤公益”“輕鬆籌之微愛籌陽光鏈”等一批公益項目陸續走進新晃,為更多的窮苦老百姓施行愛心救助搭建平臺。

三年多來,微愛志願者協會會員從30多人發展到600多人,“小天使”120名,吸引2000多名志願者參加各類社會公益活動330多場次,志願服務人數達7570餘人,行程達15萬多公里,累計為社會公益事業服務達3萬小時以上,募集物資價值860多萬元。張武軍的事蹟在中國善網、湖南經視大湘網和懷化日報、邊城晚報多次刊登,各級電視臺刊播,事蹟被收入中國大型文獻《共和國印記》。

2. 姚倫根:母親出走父親去世最美孝心少年堅強面對未來

2019年度“感動新晃”十大人物名單出爐,湖南日報社扶貧隊員榜上有名

姚倫根,男,林沖學校初三年級46班學生。懷化市“最美孝心少年”。

姚倫根的父親長年身患疾病,50歲後才娶了個有語言障礙的女子為妻。為了妻兒生活得好些,父親賣苦力活掙錢養家,給身體健康留下了隱患。姚倫根讀六年級時的一天,母親去集鎮趕集後再也沒有回家。父親苦苦找尋未果,父子兩人從此相依為命。

2016年4月,父親思妻心切、勞累成疾,導致下肢癱瘓且雙目失明,從此臥床不起。家裡的頂樑柱倒了,從此沒了經濟來源,給原本困難的家雪上加霜。面對厄運的降臨,姚倫根沒有消沉和退縮,而是鼓足勇氣頑強地生活。

在各級的幫助下,姚倫根家破舊的爛木房經過改造變成了磚瓦房,家庭環境得以改觀。在家的時候,姚倫根忙著洗衣、做飯、幫父親擦身清洗,收拾完後已是深夜,第二天又趕往學校上課。父親總覺得對他很愧疚,覺得拖累了他,但姚倫根卻總是鼓勵爸爸保重身體,父子倆一起加油。

在學校,姚倫根始終友善待人。同桌楊坪腿有殘疾,行動不便,上下樓梯很吃力,姚倫根就主動承擔照顧他的任務,時時在他身邊幫助他守護他。在學校組織的愛心“一元捐”活動中,姚倫根把自己節約下的大部分錢都捐獻出來,是班裡捐款最多的人,班主任田老師告訴考慮到他家庭困難,建議他不用捐那麼多,可他卻說只是盡微薄之力。

2018 年,父親不幸離世,姚倫根成了孤兒。通過政府、社會和學校的幫扶和關愛,姚倫根一直努力上進,決心克服困難,好好讀書。

3. 袁禮成:紮根侗鄉的“準清華生”

2019年度“感動新晃”十大人物名單出爐,湖南日報社扶貧隊員榜上有名

袁禮成,男,湖南日報社駐魚市鎮華南村扶貧工作隊副隊長。

扶貧期間,袁禮成被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MPA專業預錄取,成為一名“準清華生”。“去清華大學讀書,是每個青年人的夢想。我選擇先扶貧,再去清華大學深造。因為華南村是我人生的另一所大學,我要拜群眾為師,把農村當課堂。”袁禮成說。

長期從事媒體工作的他,在新晃扶貧期間,袁禮成利用媒體資源,講好新晃故事,做一名新晃義務宣傳員。2019年12月,新晃第二屆鼟羅民族文化藝術節舉行,袁禮成組織《湖南日報》《三湘都市報》、新湖南、華聲在線等多家媒體到晃宣傳報道。特別是通過新湖南現場直播觀看人數高達1031739人。他還利用自身人脈資源向今日頭條、搜狐新聞、騰訊新聞等媒體薦稿,進一步擴大新晃的影響力。

華南村新晃黃牛肉、跑山羊肉、跑山雞等特色農副產品遠近聞名。袁禮成所在的工作隊因勢利導,發揮企業領、能人帶作用,扶持成立華南村真誠種養專業合作社和懷化市華南畫眉旅遊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並大力幫助養殖能人發展特色養殖,帶動村民興產業拓富路。其中,姚沅楨建起的標準化黃牛養殖基地,每年可出欄地理標誌產品新晃黃牛150頭,帶動32戶貧困戶脫貧。每年傳統節日,袁禮成多次執行報社“情繫侗鄉,消費扶貧,以購代捐”活動,幫助貧困戶銷售土雞、牛肉等農產品100多萬元。

駐村扶貧期間,袁禮成協助扶貧工作隊隊長戴勤共爭取到省、市扶貧項目資金1000多萬元。

大學期間,袁禮成依靠國家學金、學校學金和勤工儉學收入完成了學業,並獲評“湖南省優秀畢業生”。畢業後,他堅持陽光助學,播撒愛心。2018年至2019年,共推薦資助了新晃33名貧困大學生,資助總金額達16.5萬元。

4. 田先維:30年堅守鄉鎮臨床一線

2019年度“感動新晃”十大人物名單出爐,湖南日報社扶貧隊員榜上有名

田先維,男,晃州鎮興隆中心衛生院醫生。畢業後一直在基層衛生院從事臨床工作30年。

2018年4月,田先維被確診患有“胰腺腫瘤”,該病死亡率高。在省人民醫院做了長達20個小時的“胰腸吻合術”“腫瘤切除術”。術後休息不到4個月,田先維重返工作崗位,但每季度仍需到省人民醫院複查。

考慮到大病初癒後不能從事臨床工作,田先維便投身到公共衛生健康扶貧工作。除了辦公室日常工作外,田先維每週定期兩天到村醫空白村——沙灣村坐診外,併兼任民生村、長樂坪村和晃州社區的家庭簽約醫生。除了進村入戶送健康,宣傳防病知識和衛生政策外,還要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及居民提供預防、保健、健康教育、基本醫療等服務,篩選四類慢病,並監測血糖,血壓,根據監測情況指導用藥,對身患重病、大病的患者建立檔案,並定期隨訪。

田先維妻子的舅舅去年9月去世,舅媽和兒子有智力障礙,女兒正在讀初二。舅舅的女兒成績優良,田先維不忍其家庭變故而輟學,在自己家庭經濟壓力緊張的情況下,把她接到縣城家中,就近入學,方便照顧。到學校幫她對接愛心人士,獲得每月500元的愛心資助。

作為一名普通黨員、醫生,田先維時刻不忘自己學醫的初心,恪守職業道德,幹一行,愛一行,永遠做一名把責任永記在心中的白衣戰士。

對於自己的身體狀況,他始終保持著樂觀心態:“精神壓力、經濟壓力很大,但也順其自然,過好當下,做好該做的事。”

5. 蒲學慧:從大學生到貢溪土雞產業致富帶頭人

2019年度“感動新晃”十大人物名單出爐,湖南日報社扶貧隊員榜上有名

蒲學慧,男,貢溪夜郎貢雞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2012年初,畜牧獸醫專業畢業的蒲學慧回到家鄉,創辦佔地180餘畝,存欄600餘羽“貢溪土雞”養殖場。

創業初期,從選址到雞種收購、資金籌備、基礎設施建設等都困難重重。家人非常支持蒲學慧的創業構想,父親用自己家裡的房子抵押貸款15萬給了他們創業的啟動資金。蒲學慧和家人挑磚、砍木、挖土、挑沙,即當泥水工、又做伐木匠、還是技術員,一磚一瓦地修建養殖基地。

2013年,他成立夜郎貢雞養殖專業合作社,免費為農戶選址、提供技術及服務,不定期舉行養殖技術培訓。合作社基地建設及日常勞務,優先吸收貧困戶勞動力,目前已吸收臨時工貧困戶80人次,現共帶動300多戶養殖戶,其中貧困戶219戶,殘疾貧困戶36戶,易地搬遷戶50戶。2016年被評定為“省級示範合作社”,2019年被評定為“國家級示範合作社”。

2019年初帶動步頭降鄉新江村和天雷村70餘戶貧困戶發展扶貧產業項目,發放4000餘羽雞苗,成雞和雞蛋均可回收銷售,實現增收2300元/年/戶。2019年5月,合作社在貢溪鎮挑選50餘戶易地搬遷貧困戶,免費贈送雞苗共5000餘羽,並簽訂保價回收合同,實現增收5500元/戶。

蒲學慧組建銷售團隊,在懷化市與20餘家門店合作,設立貢溪雞專賣點,同時在長沙深圳等地線上線下推廣,目前,雞的每日銷售量達500只,為貧困戶解決了滯銷的後顧之憂。

多年來,蒲學慧積極參加社會公益事業,在新晃舉辦大型活動中,免費贊助貢溪雞,給貧困山區家庭送雞蛋和防寒物資,對接愛心人士幫扶留守兒童等等。

6. 劉金蓮:64年黨齡老黨員,義務照看軍烈屬25年

2019年度“感動新晃”十大人物名單出爐,湖南日報社扶貧隊員榜上有名

劉金蓮,女,晃州鎮橋南社區原居委會退休幹部。

劉金蓮20歲入黨,現年84歲,堅守基層(街道居委會)工作44年。她以工作為榮,不計待遇,盡職盡責,一心為居民排憂解難,深受居民好評。退休後,劉金蓮依然熱心社區公益,發揮黨員的模範作用,積極參加社區志願者活動。她經常為家庭困難戶、行動不便的殘疾人、孤寡老人送油送米及打掃衛生、料理家務,讓那些需要關懷的人群體會到了社會的溫暖。

2015年10月,龍溪大橋維修,過河的臨時浮橋搭在劉金蓮門口。行人過河,必須從她門口走臨時階梯翻上河堤再走浮橋,每天過路的老人、小孩和學生數以千計。幫賣菜的老人推車,打掃行人留下的垃圾,提醒過河的學生注意安全……為了保護行人安全,她默默地當起了志願者。

“我的入黨介紹人劉阿姨,作為老一代的書記,黨員,她對待工作認真負責,帶動我為居民服好務。”據橋南社區黨總支副書記許晚玲介紹,在老黨員劉金蓮的鼓勵和幫助下,6年間,許晚玲從一個社區裡的普通大學生成為了一個沉得下心俯得下身的社區工作骨幹。

劉金蓮雖然已是八十多歲的老人,但她依然義務照看著九十五歲的軍烈屬張桃梅。劉金蓮對張桃梅的照顧一直堅持了25年,從無怨言。她為軍烈屬張桃梅看病買藥,幫助日常生活料理,陪其拉話常、過節假日,在物資上和精神上給予了張桃梅極大的安慰和滿足。特別是近幾年來,劉金蓮的丈夫身患尿毒症,經常住院放療,需要人照料,但劉金蓮依然沒有放棄對張桃梅的關照。

劉金蓮無私奉獻、樂於助人,持之以恆,鑄就了人間大愛,充分體現了共產黨人的高尚情操。

7.吳希金:37年公路養護生涯

2019年度“感動新晃”十大人物名單出爐,湖南日報社扶貧隊員榜上有名

吳希金,男,公路建設養護中心公路養護工人。

1982年,吳希金通過姚沅軍和吳通周介紹,開始在廖塘養路公班上班。他輾轉到過廖塘、禾梨坳、雷家田、大本溪、貢溪、大田等公路公班工作,從養路工做到副班長再到班長。從泥巴路到砂石路,再到水泥路,最後到瀝青路,吳希金一干就是37年。

吳希金家離禾灘和步頭降各有15公里左右路程,當時他家中父母身體不好,常年患病治療,女兒剛會走路,兒子剛剛斷奶,公路局勸他慎重考慮。“家裡有困難我能克服,再苦我也要千方百計把路養好。”吳希金在禾步公路一干就是37年。在後來的日子裡,他不僅自己每天堅持上路巡查、清掃路面、整修邊溝、疏通涵洞、剷除雜草,而且還乾脆把妻子也帶到了路上給他幫忙。

為保證坑槽挖補質量,控制油石溫度,吳希金經常從早晨6點幹到晚上8、9點。每到汛期和隆冬季節,更是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夏季,他頭頂烈日,腳踩發燙的柏油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冬季,他冒嚴寒,在凜冽的寒風聲中堅守在管養路段上,查險情,掃路面,一遇冰雪天氣,他得及時鏟冰除雪,撒防滑料和融雪鹽,保證道路安全暢通。雨季,道路時有塌方阻斷交通的險情,不論白天黑夜,險情就是命令,他手鏟肩扛,手磨出了血泡,肩頭出現了血腫,但他仍然堅持,直至道路恢復通行。

2015年底大雪普降,道路結冰,車輛滯阻,他叫上幾個村民除雪撒鹽,拖推拋錨車輛,引導車輛有序離開,堅持工作到夜裡10點。看到過往司乘人員向他們豎起大拇指時,他心裡感到暖曖的。

長期以來,吳希金所管養路段各項養護指標均名列前茅,優良路率達95%以上,多次作為示範路創建、黨員管護路段向上級部門推廣,先後獲得交通部門20多次表彰獎勵。

8. 楊排鋒:放棄高薪,服務百姓的好村官

2019年度“感動新晃”十大人物名單出爐,湖南日報社扶貧隊員榜上有名

楊排鋒,男,禾灘鎮大晏家村黨總支副書記、村委會主任。

2017年5月,楊排鋒任禾灘鎮大晏村村主任。為了做好本職工作,從事了7年運輸業的楊排鋒決定出售貨車,帶著妻子、孩子回鄉生活。

以前搞運輸,一年能掙20來萬;回來當村幹部,一年工資不到3萬。面對低報酬、強度大、瑣事多的村幹部工作,楊排鋒卻無怨無悔。

麼烈組距離村部3.5公里,組道於2008年拉通後由於資金等問題一直未能硬化,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遇到惡劣天氣還會多處滑坡,嚴重阻礙了麼烈組70戶290餘人的生產生活。楊排鋒瞭解到這一情況,積極向上級爭取項目,可是硬化公路還需擴寬路面佔用基本農田和,徵田和徵地將會花費一大筆資金。楊排鋒家的田也將會被佔用,面對補償資金難題,楊排鋒主動提出不要一分補貼,無償讓出田土給麼烈群眾修路。就這樣徵田補償省去了一大筆修路資金。很快麼烈組的公路得以硬化。

楊排鋒的爺爺和父親都曾是村裡的支部書記,他在爺爺和父親的薰陶和影響下長大,從小時候開始,楊排鋒就與父老鄉親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鄉親們生活的酸甜苦辣,一直在心底深處揮之不去。讓鄉親們生活得更美好,也成了他心裡油然而生的責任。為了全身心投入村裡的工作,楊排鋒說服了妻子,讓她放棄了年純收入6萬元的縣城彩票店,返回家裡全職照顧小孩。

村民李祠光,一級殘疾,常年靠輪椅生活,2018年冬天,楊排鋒為他送去棉被;吳遠朝、吳遠芷兩位五保老人,易地搬遷安新家時,楊排鋒為兩位老人買來新床、新被褥、新衣櫃,一起幫忙讓他們無憂入住;桶溪組村民吳遠茂突然暈倒在路邊,楊排鋒把他送回家中......

“排鋒村長是個熱心腸,做事非常積極,特別是關係到老百姓利益的事,他都會全力以赴,只要交待給他的工作,我們十分放心。”這是禾灘鎮政府幹部職工對楊排鋒的評價。

9. 蒲曾祝:堅守39年的鄉村教師

2019年度“感動新晃”十大人物名單出爐,湖南日報社扶貧隊員榜上有名

蒲曾祝,男,步頭降苗族鄉天雷村教學點教師。

蒲曾祝於1981年開始從事教師職業,在米貝、步頭降等地方都教過書。2003年,正在步頭降中學任教英語的他,得知天雷村缺乏老師,便主動請纓來到了這裡,這一待就是17年。

蒲曾祝是大山裡長大的孩子。因為吃過貧困的苦頭,他深深感到,只有讀好書,走出大山,去外面的世界闖,才有可能擺脫貧窮愚昧的命運。10多年前,曾經有一個叫蒲曉明(化名)的孩子,因家庭困難輟學,蒲曾祝三次上門,終於將他的父親說服。蒲曉明返校後,他又毫不猶豫地拿出一筆錢給蒲曉明家裡,並一直資助他讀完初中。

蒲曉明只是他勸回來的孩子之一。每次遇到想輟學的孩子,他都會特別焦急,經常都是夜裡跑到孩子家裡去勸說孩子的父母。正是他的苦口婆心,輟學的孩子得以重返校園。在天雷村小教書的17年裡,蒲曾祝與學生朝夕相處,歡度節日,分享歡樂,不辭辛勞,足跡踏遍村子裡的每一個角落,為學生補課,送學生回家,給學生出錢買學習用品,與家長談心,因為他知道,只有在愛心的澆灌下學生才能健康成長。

“我最大的心願,是讓山裡的孩子走出大山,為社會服務。”蒲曾祝從來不掩飾自己對教師這一職業的熱愛,更不會掩飾自己對學生的期待。他希望他的孩子們,都走出大山,走向外面更精彩的世界。

他愛教書,因為山裡孩子的淳樸。在學校裡,蒲曾祝感覺孩子們特別願意和他交流,因為他的性格開朗,健談,很容易讓孩子打開心扉。在交談中,蒲曾祝聆聽孩子們的歡樂、夢想,在這個偏遠的村小裡,他從來不會感到孤獨、寂寞。

如今還有半年就要退休,蒲曾祝表示,只要上級同意,退休了,他還願意留守在這偏遠的村小,直到派來新的接班人。

10. 向景平:無影燈下的“沉迷人”

2019年度“感動新晃”十大人物名單出爐,湖南日報社扶貧隊員榜上有名

向景平,男,中醫醫院外二科主任。

向景平是新晃最年輕的外科副主任醫師。他在技術上勇攀高峰,尤其在微創技術方面,開展了縣裡十餘項第一的技術,所帶領的團隊並授予懷化市“青年文明號、文明巾幗崗位、青年安全生產示範崗位”稱號。此外,曾多次代表參加省、市級學術會議並做代表發言,手術視頻比賽也榮獲省二、三等獎。

2015年6月的一天傍晚,一位來自魚市晏家的47歲男性患者姚某,因摔傷致腹部疼痛、失血性休克入院。那時,向景平剛吃完晚餐,接到急診電話後,他立即趕往醫院會診。很多人建議送往懷化市進行救治,可病人生命危在旦夕,如果不及時手術,可能在途中就會死亡。經組織討論後,向景平大膽提出,為患者進行我縣首例腹腔鏡下外傷性脾破裂切除術。手術中,由向景平主刀,順利為患者清除積血2000餘毫升,搶救了患者生命。

手術後,患者病情再度加重。他積極調整治療方案,為了能隨時瞭解患者病情的變化,打針送藥等很多護士的事情他都親力親為,患者在4天后脫離了危險,經過精心治療,患者順利出院。

2017年876臺手術、2018年912臺手術、2019年819臺手術……多年來,向景平經手的手術沒有一個死亡病例。

“有時候我寧願是他的病人!”這是妻子吳美豔說過最多的話。他的家庭是雙醫組合的家庭,在別人看來,是令人羨慕的,雙方都是醫務人員,但因雙方都是穿梭在病房--手術室之間的臨床一線醫生,很多時候在醫院的見面次數比在家裡還多。2016年晚上因夫妻雙方都在臨床一線急診手術錯過與病危岳父見上最後一面。

十餘年來,面對病人,他經常忘了自己,忘了孩子,忘記家人,心裡只有病人。他奔走於科室、病房、手術室之間,手持柳葉刀為很多急、危、重症的患者的斬除病痛,健康安全地走向曙光。多少個不眠之夜,多少個寒冬酷暑,他給千萬個家庭帶來了歡笑和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