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匿藏在大英博物館地下室的宋瓷,竟然也這麼美?

世界三大博物館之大英博物館

長期匿藏在大英博物館地下室的宋瓷,竟然也這麼美?


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又稱不列顛博物館,於1759年1月15日在倫敦市區附近的蒙塔古大樓(Montague Building)成立並對公眾開放。後蒙塔古大樓被拆除,遷至倫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大羅素廣場。


長期匿藏在大英博物館地下室的宋瓷,竟然也這麼美?


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之一,與紐約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巴黎的盧浮宮同列為世界三大博物館。


長期匿藏在大英博物館地下室的宋瓷,竟然也這麼美?


大英博物館館藏的中國文物多達兩萬三千多件,長期陳列的有2000多件,涵蓋中國整個藝術類別,其中多有瓷器珍品。在這裡你可以欣賞到中國四千年文明的稀世珍寶。其中宋瓷的珍藏,數量也非常可觀。然而由於大英博物館藏品眾多,許多瓷器難以被放置陳列館,有之長期儲藏於地下室,不為人所知,實在令人扼腕嘆息。

宋代是單色釉瓷器藝術發展的巔峰,除以建盞為代表的黑釉瓷之外,白瓷、青瓷亦蓬勃發展。其中龍泉窯就是一例。

長期匿藏在大英博物館地下室的宋瓷,竟然也這麼美?

筆者於本篇整理了大英博物館地下室收藏的的龍泉窯青瓷,與各位分享。


史上最大青瓷窯系——龍泉窯

龍泉窯地處浙江龍泉市,是中國製瓷史上時間跨度極長,規模極大的窯系,於宋代達到鼎盛;直至清代依然窯火不輟。

龍泉窯古瓷窯1960年曾加發掘,現已發現300多個窯址,依龍泉山而建,其中以大窯地區最多。

大窯龍泉窯古瓷窯址於1988年列入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3月,龍泉窯遺址被評選為20世紀中國百大考古重大發現。

長期匿藏在大英博物館地下室的宋瓷,竟然也這麼美?


龍泉窯產品胎質堅硬灰白,釉色透明蒼翠,裝飾上少有刻花、劃花,流行貼花、浮雕,“青翠欲滴,溫潤如玉”;

在國內流行數百年的同時,也是海上絲綢之路中重要的外銷瓷產品,產品暢銷亞非歐,尤其以各色青瓷聞名。

下圖均為倫敦大英博物館所藏龍泉窯青瓷。


  • No.1947,0712.130
長期匿藏在大英博物館地下室的宋瓷,竟然也這麼美?

時間:南宋

直徑:5.37英寸

購入日期:1947年

來源:Henry J Oppenheim遺贈

  • No.1947,0712.121.b
長期匿藏在大英博物館地下室的宋瓷,竟然也這麼美?

時間:南宋

購入日期:1947年

來源:Henry J Oppenheim遺贈

  • No.1947,0712.126
長期匿藏在大英博物館地下室的宋瓷,竟然也這麼美?

時間:南宋

尺寸:高26cm;寬20.9cm

購入日期:1947年

來源:Henry J Oppenheim遺贈

長期匿藏在大英博物館地下室的宋瓷,竟然也這麼美?

  • No.1947,0712.127
長期匿藏在大英博物館地下室的宋瓷,竟然也這麼美?

時間:南宋

尺寸:直徑13.1cm;高5cm

購入日期:1947年

來源:Henry J Oppenheim遺贈


  • No.1973,0726.304
長期匿藏在大英博物館地下室的宋瓷,竟然也這麼美?

時間:南宋

尺寸:16.2cm

購入日期:1973年

來源:Brenda Zara Seligman遺贈


  • No.1973,0726.396
長期匿藏在大英博物館地下室的宋瓷,竟然也這麼美?

時間:南宋

尺寸:高4.9cm;直徑14cm

購入日期:1973年

來源:Brenda Zara Seligman遺贈

大維德基金會收藏的宋瓷數量與質量僅次於兩宮博物院和上博,所以,很多西方學者認為。

這是歐洲唯一一家按照中國人審美價值建立的陶瓷博物館,是西方首屈一指的私人陶瓷收藏,也是世界範圍內極為空前的私人陶瓷收藏。

長期匿藏在大英博物館地下室的宋瓷,竟然也這麼美?


基金會對公眾開放之後,參觀者眾,然而因為運營不善,於2009年將藏品委託給大英博物館在第95號陳列室展出。而本文中的有些藏品就屬於大維德基金會委託給大英博物館的藏品。

  • No.PDF.202
長期匿藏在大英博物館地下室的宋瓷,竟然也這麼美?

時間:南宋

尺寸:高31.7cm

購入時間:13世紀

來源:大維德基金會

長期匿藏在大英博物館地下室的宋瓷,竟然也這麼美?

大維德中國藝術基金會(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簡稱大維德基金會,縮寫為PDF。

其藏品來自於斐西瓦樂·大維德爵士(Sir Percival Victor David Ezekiel David,1892~1964年)的珍藏。

長期匿藏在大英博物館地下室的宋瓷,竟然也這麼美?


斐西瓦樂·大維德出生於猶太富商家庭,父親是印度銀行創始人。

大維德是著名中國瓷器收藏家,自學漢語,查閱文獻,對收藏的每件中國瓷器,包括其流傳過程都做了相關考證,並將器物上的款識翻譯成英文,還翻譯過《格古要論》。

他將涵蓋宋朝到清朝的1671件中國陶瓷藏品,以及所有藏書,捐贈給母校倫敦大學,取名大維德中國藝術基金會,於1952年開放。

  • No.PDF.204
長期匿藏在大英博物館地下室的宋瓷,竟然也這麼美?

時間:南宋

尺寸:高25.2cm

購入時間:12-13世紀

來源:大維德基金會

長期匿藏在大英博物館地下室的宋瓷,竟然也這麼美?

  • No.PDF.205
長期匿藏在大英博物館地下室的宋瓷,竟然也這麼美?

時間:南宋

尺寸:高度9.7cm,直徑18.5cm

來源:大維德中國藝術基金會寄藏

燒香的瓷器,兩側傾斜,各有兩個龍形大把手。香爐有淡灰綠色的釉。身體周圍有一對低浮雕的肋骨。

長期匿藏在大英博物館地下室的宋瓷,竟然也這麼美?

長期匿藏在大英博物館地下室的宋瓷,竟然也這麼美?

  • No. PDF.208
長期匿藏在大英博物館地下室的宋瓷,竟然也這麼美?

時間:南宋

尺寸:高度4.2cm,直徑16cm

來源:大維德中國藝術基金會寄藏

長期匿藏在大英博物館地下室的宋瓷,竟然也這麼美?

  • No. PDF.212
長期匿藏在大英博物館地下室的宋瓷,竟然也這麼美?

時間:南宋

尺寸:高4.8cm,款10.8cm

來源:大維德中國藝術基金會寄藏

長期匿藏在大英博物館地下室的宋瓷,竟然也這麼美?

長期匿藏在大英博物館地下室的宋瓷,竟然也這麼美?


  • No. PDF.215
長期匿藏在大英博物館地下室的宋瓷,竟然也這麼美?

時間:南宋

尺寸:高9.7cm,款14.5cm

來源:大維德中國藝術基金會寄藏;前收藏家:Charles Ernest Russell(Hobson,Rackham和King 1931)

香爐瓷器,側面直,腳呈雲狀,腳環呈圓形,淡灰色的綠釉。在身體周圍有三條低浮雕的三層線條。

長期匿藏在大英博物館地下室的宋瓷,竟然也這麼美?

長期匿藏在大英博物館地下室的宋瓷,竟然也這麼美?

長期匿藏在大英博物館地下室的宋瓷,竟然也這麼美?

  • No.PDF.230
長期匿藏在大英博物館地下室的宋瓷,竟然也這麼美?

時間:南宋

尺寸:高6.9cm,款16.2.5cm

來源:大維德中國藝術基金會寄藏;前收藏家為Charles Ernest Russell(Hobson,Rackham和King 1931)

灰綠色的瓷碗,外部雕刻有重疊的蓮花瓣。

長期匿藏在大英博物館地下室的宋瓷,竟然也這麼美?

長期匿藏在大英博物館地下室的宋瓷,竟然也這麼美?

長期匿藏在大英博物館地下室的宋瓷,竟然也這麼美?

  • No. PDF.284
長期匿藏在大英博物館地下室的宋瓷,竟然也這麼美?

時間:南宋

尺寸:高度5.3cm,直徑17cm

購入日期:1977年

來源:大維德中國藝術基金會寄藏

陶瓷碗碗,側面略傾斜,外翻邊緣,釉色灰藍。

長期匿藏在大英博物館地下室的宋瓷,竟然也這麼美?

  • No.PDF.247
長期匿藏在大英博物館地下室的宋瓷,竟然也這麼美?

時間:南宋

尺寸:高度:5.2cm;直徑16.6cm

購入日期:1977年

來源:大維德中國藝術基金會寄藏

瓷盤,寬而平,釦邊為銅,釉色為厚灰藍色。

長期匿藏在大英博物館地下室的宋瓷,竟然也這麼美?

長期匿藏在大英博物館地下室的宋瓷,竟然也這麼美?

長期匿藏在大英博物館地下室的宋瓷,竟然也這麼美?

  • No.PDF.265
長期匿藏在大英博物館地下室的宋瓷,竟然也這麼美?

時間:南宋

尺寸:高度:4cm;直徑4.1cm

購入日期:1977年

來源:大維德中國藝術基金會寄藏

瓷盤高而圓,側面和扁平邊緣,呈綠灰釉。

長期匿藏在大英博物館地下室的宋瓷,竟然也這麼美?

長期匿藏在大英博物館地下室的宋瓷,竟然也這麼美?

  • No. PDF.278
長期匿藏在大英博物館地下室的宋瓷,竟然也這麼美?

時間:南宋

尺寸:高度39cm

購入日期:1977年

來源:大維德中國藝術基金會寄藏

花瓶,帶管狀頸,喇叭口和倒邊。花瓶呈藍灰色,上面有細小的褐色裂紋。

長期匿藏在大英博物館地下室的宋瓷,竟然也這麼美?

長期匿藏在大英博物館地下室的宋瓷,竟然也這麼美?

  • No.1947,0712.114
長期匿藏在大英博物館地下室的宋瓷,竟然也這麼美?

時間:南宋

尺寸:高度9.4cm;寬度20.3釐米(手柄);直徑13.5釐米(不包括把手的最寬點)

購入日期:1947年

來源:Henry J Oppenheim遺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