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訓練營(六):細微之處見真情》

尋一處寧靜無人、簡單明瞭的寫作空間,對作家來說就是最大的福報……

《寫作訓練營(六):細微之處見真情》

像運動一樣,進行寫作刻意練習。

01

寧靜的寫作場所

很多人喜歡在咖啡館或圖書館裡寫作,但我無法在那種場景下靜心寫作。或許是我的思緒會被來來往往的人給帶動吧。我的靈感也會被周遭的人們交談聲和歡笑聲所打斷,那樣的寫作狀態我會心生煩躁,因為我無法靜心,無法達到心流寫作的狀態。

對於寫作人,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寫作場所,意義重大。很多人,也會像我一樣不適應在咖啡館或圖書館裡寫作,但他們會選擇只在自己的書房裡寫作。

我對選擇寫作的場所的定義是:尋一處寧靜、簡單明瞭的寫作空間即可。寫作是要向內求的,如果你有各種情緒縈繞在你的腦海上空的話,那你很難進入真正的寫作狀態。那樣的寫作過程對你來說,會是一個煎熬,你會把寫作當做是一件任務,而不是一個享受寫作過程帶給你的快樂,長期處於後者的人,寫作會反哺、滋潤他們的心靈。

人們對開始公共寫作抱持小心慎重的態度,寫作在別人的眼裡是一件特異的事情,因此大家都會對你敬而遠之。但對寫作人自己來說那只是日常想要去做的一件事。

或許,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和獨特性吧。人應該找到自己的獨特性,然後以工匠精神,專注、全情的投入在其中。


02

那些謹小慎微的話題


重大題材:兩性關係。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樣,在初中的生物課上,當生物老師談到兩性的話題時,會面紅耳赤不敢聽聞。或許會跟我們父母從小教導有關聯吧,他們時常嘮叨:“在大學之前要遠離兩性關係”,說是遠離,其實更多的是去迴避、逃避面對這個話題。

其實,知道了兩性關係那些事,並不等於就要馬上去實踐。國家教育部之所以在初中生物課裡安排這麼一節課,那是為了能給青春期的孩子普及“兩性”常識,建立正確的兩性價值觀。假使你越逃避面對它,最後它反彈的力度會越大。

如果,你坦然的去面對它、瞭解它,當你認真學完這節課時,回頭想想,好像也就那麼回事。或許,父母在自己懵懂的歲月時,在這方面的認知也是接受上一代人長輩的敦敦教誨形成的,那是一個大環境下塑造的。而作為個體,唯有鼓起勇氣才能突破固有思想上的枷鎖,從而校正自己的價值觀。

當我們想提筆寫出情色文學時,可以從相關的道具切入,看是寫在遠處,其實是為了後面拉近距離描寫情境做鋪墊。這樣的由遠至近的寫作手法,也是一種溫文爾雅的寫作姿態,它又不失對這個“敏感”話題的幾分敬畏。

或許,很多事,當你還沒做的時候,你會思緒萬千,憂心忡忡。一旦你下定決心開始做時,你會發現,其實事情遠比你想象的簡單多了。手比頭高,少說多寫。


03

細微之處見真情


《寫作訓練營(六):細微之處見真情》

推薦一本書《中國文化的精神》

當我們在一個地方住久了以後,往往會覺得那裡越來越無趣。我們會對周遭的高樓大廈習以為常,隨著本能遊走於各個街道。正因如此,我們往往會忽視的街道之中細節美,但那些細節才是我們生活中最本真,最應該給予關注之處。那裡有很多寫作素材等著你去探索和挖掘和書寫……

此刻,腦海中突然閃現出曾經觀看過許知遠製作的《十三邀》節目,他為了拜訪許倬雲老先生,飛到美國去,在採訪過後,他穿梭於美國的大街小巷,用心去觀察人潮湧動之間透露出來的細節,那才是一個地方最本真,最不可掩飾的地方,那裡沉澱著悠久歷史的痕跡和地方文化的精神。

閱讀許倬雲老先生的《中國文化的精神》一書,讓我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後續也會閱讀他的另外一本書

《萬古江河》,如果對中國文化的整個大歷史發展感興趣的朋友,推薦閱讀這兩本書。

04

給自己體驗的機會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觀察自己習以為常的生活中的細節之美的話,那不妨隨意的坐上一輛公交車,跟隨著公交車行駛路線,領略這座城市的美景,把視野聚焦在那些你日常所未見的事物,那裡為你提供一個更深入認識這座城市的很好契機。

如果有必要的話,走下車,到人群中去,認真觀看人們交流時的神態如何變化,用心去感受他們說話時的語氣,那是一種很好生活體驗。

學會洞察生活中的細微之處,跟隨體察的感受,記錄下來,那就是你能寫出最真實、最優美、最有質感的文字,相信自己,你可以的。

生活就是最好的寫作素材

。學會以不同的視角去寫作,你會發現生活很有趣。人生處處皆驚喜。當你提筆採思貧乏的話,不妨走出去,去觀察周遭環境的變化帶給心靈的感應。學會在寫作上更進一步,拒絕退場、持續發力,珍惜自己寫作的時間,結果會給你一份驚喜又滿意的答卷。


05

心生慈悲心

《寫作訓練營(六):細微之處見真情》

《誠品時光》一種書店與人生結合的情懷……

對“慈悲”一詞有進一步的理解,是來自於閱讀吳清友的《誠品時光》一書。通過閱讀這本書,不僅讓我對“誠品書店”心嚮往之,而且對吳清友先生本人也增添幾分敬佩、仰慕之情。

吳清友先生是帶著“利他”的慈悲心情懷在創辦“誠品書店”,對於這本書的具體內容,可以到公眾號往期推送的《一個讓身心安頓、心靈停泊之場所》文章閱讀。

萬物有悲我有慈。悲,是世間萬物的生命;慈,是世間仁人的心。”在閱讀鮑鵬山老師的《孔子如來》一書中,看到這些文字時,我止不住的潸然淚下,那是一種發自內心對“慈悲”一詞真切的感動。

那一刻,自己的靈魂得到了質的昇華,對萬事萬物也多了幾分憐憫之心。更懂得了放下“我執”和透徹理解“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

每個人一生中都有自己所恐懼的事物。或是寂寞、或是獨處,但它們並非對我們不利,你更不應去壓制它。萬物自有相通之處,當它走到一個極端時,便通往了另一出,正所謂在黑暗之處見光明。


06

寫在最後


《寫作訓練營(六):細微之處見真情》

4.23~“世界讀書日”

成長的過程是“痛並快樂”的。當提筆寫作時,因感悟人間苦樂常相伴,更知自身的渺小而心懷憐憫、慈悲之心。事物都有兩面性。坦然接納無法改變的事實,有勇氣去突破力所能及的事情,用智慧去分辨這兩者。

“脆弱的人性,需要寬容的世道。艱難的人生,需要慈悲的情懷。”於世間,願自己常持“慈悲心”。在自卑和痛苦之中時,要心生憐憫,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向內求、與心對話,記錄自己的思緒,以此來療愈自己,從而實現自我超越,過上有意義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