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食堂”裡的逐夢故事

新華社瀋陽8月3日電 夏日炎炎,有著30多年曆史的瀋陽塔灣興順夜市裡人聲鼎沸。這裡是瀋陽遠近聞名的“深夜食堂”,也是3000多個打工仔、創業者的“逐夢場”。在這裡,每個人都有夢想,每滴汗水裡都有故事。

烤魷魚也能“烤”出企業

“深夜食堂”裡的逐夢故事

↑牛忠羲在自家檔口展示剛剛烤好的魷魚串。

1983年出生的牛忠羲,曾是瀋陽一家酒店的主廚。2010年左右開始創業,先後經營過大排檔、烤鴨店,均因經營不善倒閉。2013年進入夜市做起了烤魷魚的生意。依託夜市龐大的客流量和強勁的購買力,短短几年時間,牛忠羲從一個小攤主成為擁有了數百家加盟商以及一個配料生產廠的老闆。

在牛忠羲的烤魷魚檔口前,烤工舞蹈般的“花式燒烤”吸引了幾十位食客圍觀。伴隨著魷魚在鐵板上發出“刺啦刺啦”的聲音,燒烤香味四溢。在檔口同步進行直播的網絡直播間內,有6000多名網友在線觀看。

“我們目前在抖音、快手、火山小視頻三個平臺上的粉絲量累計有170多萬了。”牛忠羲說,“魷魚串平均每天能賣出1500串,最多時候能賣3000串左右。”

檔口不大生意卻不小。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魷魚15元兩串,按每天售賣1500串算,檔口每天收入11250元。除了售賣的利潤,每年還能收到一筆可觀的加盟費。

“‘食界阿牛’這個品牌已經發展了數百家加盟店。”牛忠羲說,儘管疫情帶來了很多不利影響,但現在生意已經恢復到八九成。

據興順夜市負責人張強介紹,夜市目前有業戶700家左右,每個業戶的平均年收入在20萬元左右。每天平均2-3萬人來夜市參觀遊玩,高峰期可達到5萬人。“按平均客流量3萬人、每人在夜市消費50元算,夜市一晚可創造150萬元的消費量。這樣的消費量,正是牛忠羲從小攤主變成企業主的基礎。”

“別小看了夜市,這裡也有人生大舞臺。誰能想到我烤魷魚能‘烤’出一家企業,成了老闆呢?”牛忠羲笑呵呵地說。

一碗酸辣粉,“真香”背後“真累”

“深夜食堂”裡的逐夢故事

↑任郝峰(右)在自家檔口製作酸辣粉。

任郝峰,1984年出生。2013年,他和表姐在興順夜市開設了一家名為“夏小妹手工酸辣粉”的檔口。因為表姐姓夏,他們給檔口取名“夏小妹”。沒想到,“夏小妹”很快就火了。姐弟二人從最初自己幹,到如今僱了五六個服務員還忙活不過來。

“你給顧客真材實料,肯吃苦就有錢賺。”任郝峰說,“靠著這個小檔口,我買了房,也買了車。雖然上半年生意受疫情影響,但夜市一開市,我的信心就又回來了。”

在任郝峰的檔口內,一名工人正手腳麻利地給剛剛出鍋的酸辣粉配料,10多碗一氣呵成,麻辣鮮香的味道便撲鼻而來。

任郝峰說,酸辣粉售價為每碗15元-20元不等,每天銷量最多時可以賣出超過700碗,平常能賣500碗左右。今年,他還物色了一個廠房,準備加工自熱包裝的酸辣粉並在網上售賣,能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

“其實我挺自豪的,不但能自食其力,還能給別人提供工作機會。”任郝峰說。

看起來簡簡單單的一碗酸辣粉,背後的辛苦卻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的。“不能吃苦就別幹夜市。”任郝峰的每日作息時間是這樣的:零點前收攤,凌晨一點多鐘到家,收拾收拾有時三四點鐘睡覺,九點多鐘起床採買、備料,到了下午兩三點鐘就要準備出攤了。“這就是我的生活常態,確實累,但生意一天天火起來,這種感覺‘真香’!”

靠一碗酸辣粉,任郝峰給五六個人提供了工作崗位。夜市宛如一條扁擔,一頭挑起了消費,另一頭則挑起了就業。據瞭解,塔灣興順夜市的700餘家業戶可創造直接就業崗位3000個左右。

收穫了愛情,還想開個店

“深夜食堂”裡的逐夢故事

↑王忠禹(右)在自家檔口招待正在選購的客人。

1990年出生的王忠禹,脖子上戴著一條自己設計的項鍊。他是一名室內設計專業的大學生。大學畢業後,王忠禹原本在一家公司上班,由於工資較低且需要償還助學貸款,他開始嘗試兼職擺地攤。2013年,王忠禹進入塔灣興順夜市開設檔口,銷售飾品,如今他已經全職投入夜市。

“經營夜市不僅讓我有了事業,我也在這找到了人生的伴侶,一個女孩一開始喜歡我做的飾品,後來喜歡上了我,最後成了我的妻子。”王忠禹說著靦腆地笑起來。

王忠禹的攤位內擺滿了雞血藤手鐲、水晶手串、羽毛做的耳環等各色飾品。他說,手串多是自己設計製作,不少年輕人都挺喜歡,單個售價從十幾元到幾百元不等。

王忠禹說,自己能夠一直在夜市紮根,是因為這個夜市不斷升級,從馬路市場一步步升級為可以幫助他實現夢想的“孵化平臺”。起初他在地鐵口擺地攤,“錢賺得不踏實”。進入夜市經營後,才穩定下來。

小夜市也是大市場。長盛不衰的塔灣興順夜市,不僅是消費聚集區,更是創業孵化地,小小的夜市給了很多像王忠禹一樣的年輕人奮鬥的舞臺。

“有人說,你一個大學生為啥幹夜市?我認為,我所熱愛的就是我的生活,實現人生價值不在於在哪裡工作,而在於如何實現夢想。我是一個創業者,而夜市給了我發揮的天地。”王忠禹說。

30歲的王忠禹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將來開一家屬於自己的門店。“但我也不會離開夜市,這裡管理越來越規範,客流量不斷增多。這裡是我夢想起飛的地方,我和全家的‘根’在這裡。”(採寫記者:徐揚、汪偉、於也童、李宇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