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零一中 献礼航天日,共忆“东方红”,物理学出艺术味

今天,是中国航天日。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五十年过去了,“东方红,太阳升”的乐曲依旧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回响。


北京一零一中 献礼航天日,共忆“东方红”,物理学出艺术味


为了迎接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校师生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航天日献礼。


相信看完这篇,你就会发现:物理课可不止是你想像中的深奥的定理、复杂公式、冗长计算哦。


北京一零一中 献礼航天日,共忆“东方红”,物理学出艺术味

北京一零一中 献礼航天日,共忆“东方红”,物理学出艺术味

精彩“云”讲座,拉开航天日序幕


为了丰富大家的物理学习内容,拓展同学们的视野,高一物理组特别邀请到了担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的重量级航天科普专家庞之浩研究员于3月24日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物理航空航天的“云讲座”,主题为“新中国七十年航天发展,探秘宇宙星空”,全体高一年级师生参加。


北京一零一中 献礼航天日,共忆“东方红”,物理学出艺术味


庞老师现为《国际太空》杂志编审/副主编,中国宇航学会会员,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遥感应用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现代通信》杂志编委,《太空探索》杂志特约记者,《航空档案》特约记者,并且多次担任中央电视台直播嘉宾。


本次讲座由高一年级物理组方羽老师主持,出席讲座的还有海淀区高中物理教研员崔琰老师,高一年级物理组全体老师参加。


北京一零一中 献礼航天日,共忆“东方红”,物理学出艺术味

北京一零一中 献礼航天日,共忆“东方红”,物理学出艺术味

庞之浩教授为我校高一年级学生进行“云”讲座


庞老师从试验卫星打头阵,科学卫星搞研究,应用卫星效益高三个方面让同学们了解了航天器技术和中国人造卫星技术的创新发展,相信大家都受益匪浅。同学们也积极地在聊天区与教授互动,通过连麦发言进行提问,针对航天器的燃料、推力、发动机等方面提出了许多高质量问题,庞教授耐心地一一给予解答。在直播的最后,同学们也送上了最真诚的感谢,给老师送花、刷火箭。


教授在讲座的最后说道:“伟大的事业都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我想这完美地诠释了中国的太空探索者们的科研精神。的确,不是每一个人都立志登上太空,也不是每一个人听完这场讲座之后都决心未来要献身于祖国的航天事业,但这份执着、勇敢、创新、探索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我们都怀揣着自己的梦想,未来也会奉献在祖国的各行各业,我相信我们也会在困境重重之中依旧坚信希望,也会在无数次失败之后仍不放弃最初的信仰,也会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地奋斗,也会带着创新的精神打破常规,以零零后的力量撑起祖国未来的蓝天。

——高一冯彩格同学


北京一零一中 献礼航天日,共忆“东方红”,物理学出艺术味

北京一零一中 献礼航天日,共忆“东方红”,物理学出艺术味

十八般才艺,赞祖国航天事业


在高一物理课中有这样一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物理组的老师们以这一章节为契机,带领同学们学习了对人类智慧影响至为深远、在天体运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万有引力定律,帮助同学们了解了其发现历程及在人类开拓太空中的作用。


这一次,为纪念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五十周年,激发同学们对科学的热爱,鼓励大家勇于继承和发扬航天精神,物理组的老师们还特意录制了视频。


视频献礼祖国航天事业


在老师的带动下,同学们围绕航天主题开展了自主学习。他们查阅资料,以海报、诗歌、实验等形式表达了对我国航天事业的赞颂与自豪。


原创绘画

宇宙的色彩


对宇宙苍穹的好奇,对星辰大海的向往,挥动五彩的画笔筑梦,乘着想象的翅膀翱翔,航天情满溢在笔端。


北京一零一中 献礼航天日,共忆“东方红”,物理学出艺术味


高一牛大果、霍思羽 、蒋天健、彭文翰、吴若童、徐照昀、张芷菲同学作品

指导教师:毛亦婷


北京一零一中 献礼航天日,共忆“东方红”,物理学出艺术味


高一赵子嘉同学作品


科普海报

与先辈对话


同学们还做了各种主题知识的学习海报。古代科学家对天体运行规律的探索就像一部壮丽的史诗,向我们诉说前辈科学家为探寻真理付出的艰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哥白尼、开普勒、布鲁诺、伽利略、牛顿,我们穿越历史长河在星空相遇......


还有的小组介绍了世界和中国航天发展历程,介绍了“两弹一星”元勋科学家:钱学森、屠守锷、程开甲、邓稼先。他们的光辉事迹千古传颂,他们是共和国的功臣和脊梁,是青少年的光辉榜样。


北京一零一中 献礼航天日,共忆“东方红”,物理学出艺术味

北京一零一中 献礼航天日,共忆“东方红”,物理学出艺术味

北京一零一中 献礼航天日,共忆“东方红”,物理学出艺术味

北京一零一中 献礼航天日,共忆“东方红”,物理学出艺术味

北京一零一中 献礼航天日,共忆“东方红”,物理学出艺术味

北京一零一中 献礼航天日,共忆“东方红”,物理学出艺术味

北京一零一中 献礼航天日,共忆“东方红”,物理学出艺术味

同学们的作品


创意试验

家庭实验室


居家学习也没有限制同学们的想象力。许多同学在充分吸收了在课上和讲座上学到的知识点后纷纷动起手来,自主设计了家庭小实验,乐趣满满。


比如这位同学自制的卡文迪许扭称,用实验验证了微弱的万有引力的存在,仿佛亲身体会到了两百年前卡文迪许在笔尖上称量地球的质量,制作人造地球卫星模型的过程,感受着天空中上千颗人造地球卫星正在按照万有引力定律为它们“设定”的轨道运转着。


北京一零一中 献礼航天日,共忆“东方红”,物理学出艺术味


高一梁博皓同学设计的实验

万有引力实验


以诗抒怀

物理也文艺


为了让同学们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物理组老师和语文组老师联起手来,将科学和文学相融合,指导同学们创作了航天诗歌,抒发爱国情怀。


(向上滑动阅读)

《卜算子·星》

——高一 宋秋池/指导教师 周伟杰

谁知残月寒,玉兔归何处?

误梦嫦娥舞霓裳,璀璨星河簇。

不畏长征难,人载神舟渡。

回首东风红四方,莫忘人事故。


《天星吟》

——高一 陈昕宇/指导教师 刘丹妮

辽原星火上,月冷淡余晖。

鹭起星河里,舟过彩云飞。

一日万里行,顾盼何微微。

熠熠银河暗,粼粼玉生温。

逍遥九天际,但去莫复问!


《水调歌头·追梦》

——高一 李璟瑗/指导教师 殷卫霞

悠悠五千年,耿耿银河星。

日月安属?屈子天问第一声。

太白举杯邀月,东坡把酒临风,浑仪有张衡。

万里隔霄汉,到底意难平。


众先贤,看今日,直堪惊。

蟾宫折桂,玉兔姮娥喜相迎。

北斗风云际会,神舟天宫同行,荧惑又启程。

少年追梦处,青云纵豪情。


《江城子·破苍穹》

——高一 杨潇/指导教师 孟亚芳

旧忆苍龙破苍穹,光万踵,天作弓。

漫驰神州,玉带戏惊鸿。

路瀚难言心却荡,寒宫一桂,尽峥嵘。

今望天高几万重,有眸中,映清虹。

共徜急流,浩梦怎堪庸?

披挂单袍难寝宿,钢雨共铸,航天松。


《星》

——高一 黄蓦/指导教师 赵海蓉

那天夜晚窗边吹过的风

是清澈的双眼

牢牢印下了划过的流星

用力踮起双脚

将身子挺直


《沁园春·航天》

——高一 冯悦琨/指导教师 赵海蓉

中国航天,嫦娥登月,神州骄傲。

望浩瀚天宫,东方红号。

九洲长征,风云尽晓。

探测卫星,载人飞船,欲与天公试比高。

望中原,炎黄多璀璨,寰宇闪耀。


明朝万户筑梦,引无数子孙拼到老。

忆学森谏言,九章拟稿。

主席决策,卫星为标。

一代天骄,利伟志刚,刘洋巾帼领大潮。

展未来,谋引领世界,华夏英豪。


《念奴娇•宇宙春画》

——高一 甘若饴/指导教师 张华军

嫦娥舞袖,映日升,群英聚上九重。

中华儿女,多风流,信步天际闲庭。

风举云摇,飞天掣电,举起神州梦。

寰宇静默,难挡光年绚丽。

遥记万户当年,粉身为夙愿,追梦星辰。

太空春天,伴日辉,民族复兴在即。

探访天宫,银河飘渺处,俯首山河。

不老宇宙,催我舞动苍穹。


北京一零一中 献礼航天日,共忆“东方红”,物理学出艺术味


视频作结

忆峥嵘岁月


最后,物理组的老师携同学们以录制视频的形式回顾了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伟大历程,为这一次的航天日系列活动画上了圆满句号。


三句半赞美中国航天


星空浩瀚无穷,探索永无止境。从两弹一星到天宫北斗,从神舟飞天到嫦娥探月,一代代航天人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中华民族实现了千年的飞天梦想,开启了迈向航天强国的新征程。


当下,人类已经跨入太空登上月球。但是,相对于宇宙之宏大,地球和月球不过是茫茫星河中的两粒尘埃;相对于宇宙之久长,人类历史不过是时空年轮上一道小小的刻痕迹。


同学们,未来的探索之路还很长,祖国的航天事业需要你们贡献力量,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北京一零一中 献礼航天日,共忆“东方红”,物理学出艺术味


统稿:方羽

审核:史艺、詹光奕

编辑:赵诚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