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日本女排和韩国女排实行球员高大化,会不会影响中国女排的亚洲排坛地位?你怎么看?

沸腾体育吧


问题提得很好,高大化确实是日本和韩国女排的最大痛点,就此展开一番分析是很有意义的。只是有必要把话题再向前延伸一步,因为亚洲并不是中日韩三国女排角逐的主战场,世界排坛才是。

英姿的观点是:在女排高大化已经成为排球发展的潮流之时,任何国家的女排队伍都不会无动于衷,都会有所行动和思考,但对于日本和韩国女排来说,实现高大化的目标无疑困难重重,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先天的、传统的、体系的都有。如果日本和韩国女排强行实施高大化,她们偶有闪光的表现或许会有,对中国女排在亚洲和世界排坛的实质性影响不会有,不过即使这样,也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老虎也打盹不得。

个头从来没有长高过的日本和长得慢的韩国女排

日本和韩国女排在高大化的问题上是同类项,把日本女排说清楚,以此类推韩国女排即可。

排球起源于美国,但却很早就在日本落地生根,进而形成浓重的日本排球文化,成为日本民众十分喜爱的一项运动。日本女排上世纪60年代开始登上国际排球舞台,并成功制造了日本旋风,“东洋魔女”迅速占据世界排坛的C位,从1964年到1977年五度获得世界冠军,然而日本女排的惊人成绩与高大化没有半毛钱关系,在那个身高价值未得到充分利用的特定年代,她们是依靠底盘稳定牢固的下三路技术大获成功的。我们来看看日本女排几十年来的身高数据变化情况,1984洛杉矶奥运会,日本女排报名的平均身高为1.76米,2004年雅典奥运会爬升至1.79米,二十年长了3cm, 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时回落到1.75米,2016年里约奥运会时再回原点1.76米,32个春秋冬夏轮回,日本女排始终在4个cm间徘徊晃荡。

再看韩国女排,2004年雅典奥运会报名平均身高为1.80米,2012年为1.82米,2016年是1.81米,情况比日本稍好,在世界排坛位居中游水平。

中国女排是日韩女排注定绕不开的苦主,始终是横亘在她们面前的一座大山,1984年中国女排平均身高是1.79米,2016年增高至1.89米,成为世界女排第一高度,身高的巨大优势已经成了中国女排成功压制日韩女排的重要手段之一。

身高的落差导致日韩被中国女排全面吊打

在女排方面,历史上曾经风光无限的日本女排在中国女排崛起之前,一直以排球传统强队自居,而中国女排加入战阵之后,亚洲变成了中日韩的三国演义,通过几十年的博弈,现在的格局是,中国女排一枝独秀,一骑绝尘,日韩沦落为抢到银牌就是胜利的地步。而到了世界女排舞台上,由于更多强队加入竞争,日韩的身高劣势进一步放大,竞争力也进一步下降。

亚洲女排的三大赛事是亚锦赛、亚运会、亚洲杯,中国女排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成为亚洲霸主之后,亚运会从1982年第九届起,十届比赛中国女排豪取8次冠军。女排亚锦赛从1983年至今的18次赛事中,中国女排获得冠军12次,日本4次,泰国2次。女排亚洲杯已经举办6届,中国女排5次冠军,可以说是在亚洲中国女排已经形成对日韩泰的辗轧之势。

我们再把目光放到更广阔的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等世界三大赛舞台上,从1981年世界杯起,中国女排与日本女排交手20次,仅失手2次,胜率为90%。与韩国女排交手18次,仅失利4次,胜率为78%。

体育比赛就是争取胜利的,无论是在亚洲还是世界女子排坛,中国女排都获得了压倒性的竞争优势,日韩女排面对中国女排毫无还手机会是不争的事实,如果不是亚洲三大赛近几年已成鸡肋赛事,中国女排往往会派出二队参赛,中国女排的胜率还要高。中国女排在成绩方面大幅领先的原因,除了排球技战术领先外,高大化的优势肯定是其中的重要因素,高度对冲、限制了日韩赖以生存“小快灵”特点的发挥。俗话说穷则思变,变则通,那么日韩女排难道就没有思考过高大化的求变之路吗?

日韩女排追求高大化一直在路上

既然女排高大化已成共识,那么与高大化的潮流逆势而动肯定是不行的,日本和韩国女排两家也绝不会犯此战略性的错误,其实她们一直在努力试图往高大化方向转型、掉头,并且已经尝到过高大化的甜头,只是由于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她们的高大化之路注定更漫长、更艰辛,实现完全的高大化可能性更低。

1、力求先在某个点上取得突破,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时,日本女排的第一高度是副攻广纪江,身高1.83米。2004年雅典奥运会时,日本女排的高度前三是三个主攻,大山加奈1.87米、栗原惠1.86米、木村纱织1.85米。2012年奥运会时,日本女排的高度前三是副攻荒木绘里香1.86米、接应狩野舞子1.85米、主攻木村纱织1.85米。2016年里约奥运会,日本女排的高度前三是副攻荒木绘里香1.86米、主攻木村纱织1.85米、副攻岛村春世1.82米。

韩国女排方面,2004年雅典奥运会时,韩国女排的高度前三是副攻金洗莹1.90米、主攻韩松伊1.85米、副攻张少燕1.84米。2012年奥运会时,韩国女排的高度前三是主攻金软景1.92米、副攻杨孝珍1.90米、副攻何俊恩1.89米。2016年里约奥运会,韩国女排的高度前三是主攻金软景1.92米、副攻杨孝珍1.90米、主攻朴贞雅1.87米。

可以说,日韩女排没有束手就擒,竭力在向高大化靠拢,在某个点上已经实现突破,局部的高大化已经看见雏形。

2、日韩女排初现局部高大化的成果,日韩女排高大化努力最大的收获是出现了木村纱织和金软景两个标志性的球员。日本女排的木村纱织虽然高度也仅达到1.85,但却给日本女排带来实实在在的希望,其较好的高度又没有丢失日本女排的传统,给日本女排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在进攻端的改善是明显的,日本女排也因此获得2010世锦赛铜牌、2012奥运会铜牌,斩获久违的好成绩,而同期的中国女排仅获得世锦赛第10和奥运会第5,成绩上超越中国女排。木村纱织的个人数据也非常高光,2010世锦赛得分榜排名第2,2012奥运会得分榜排名第3,其它如进攻效率、防守、一传排名都很靠前,数据比中国女排的王一梅和惠若琪要好得多。

韩国的金软景更是成了一位世界级的女排明星,虽然一己之力拉不动韩国女排走的更远,但2012年奥运会也取得第4名,同样超过中国女排,这是韩国女排历史性的好成绩。金软景在那届奥运会上砍下207分,获得奥运会MVP和得分王,一个非冠军球队的球员拿下MVP,足见金软景的能力之强。

2012年奥运会上,日韩在成绩方面双双超越中国女排,这种现象虽然不可持续,但也说明了一旦拥有合适的高大化球员,对日韩女排的提升作用是很大的,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警醒。那么,日本与韩国女排高大化的潜力有多大呢?她们究竟能不能实现完全的高大化呢?

日韩女排高大化之路困难重重、问题多多

日韩女排既看到高大化的希望,但同时也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实现全面的高大化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1、先天的身高基因劣势,亚洲人相比欧美由于人种的原因在身高上有先天的不足,这不是靠使劲吃饭加餐就能弥补的,只能改善,不能逆转。中国由于人口基数巨大,可以说寻找一批高妹并不费力,但日韩就不能够。更重要的是,排球是集体项目,是技术含量颇高的项目,各个专项技术比较复杂,并非凑齐十几个高个就算万事大吉,能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行。我们看到,日本女排为改善现状,这么多年来绞尽脑计,甚至使用归化球员的办法,日本女排出现过黑人球员,还有诸如松本亚弥华等这样的中国球员,可见单单依靠本土排球人口资源想完成高大化建设是异常困难的,完全的女排高大化不现实,但局部的高大化目标达成是有可能的。

2、旧有的体系、传统、理念也是推进高大化的障碍,日韩女排尤其是日本女排是靠“小快灵”起家的,多年来已经形成针对“小”的现状建立起非常完备的选拔、培养、训练、比赛、战术安排的体系,“小快灵”已经根植于日本女排的排球理念和文化之中,完全推倒重来和抛弃传统是有巨大障碍的,即使在中国,也有很多业内人士仍抱着“小快灵”念念不忘,还在嚷嚷着要回归“小快灵”。高大化与日韩旧有的排球理念和传统是存在冲突的,况且局部的高大化如何融入现有体制,如何与有高有低的情况相兼容,基本功、地面优势会不会丧失,有没有可能形成“四不像”和夹生饭都是需要研究的课题,在行不行、能不能、好不好等问题上的抉择是困难的,这也是日韩女排高大化不容易成功的现实问题。

3、不可回避的中国因素,日韩的高大化始终需要直面中国女排,由于中国巨大的人口红利,在这场高度竞赛中,无疑日韩落于下风。中国女排平均高度是世界前二水平,这种高度优势始终会保持下去,会持续对日韩构成压力,并且中国女排对高大化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已经积累了足够的心得和经验,能继续在比赛中占据优势。

最后的小结:对于日韩女排往高大化方向的演变,我们要保持足够的警惕,既给予足够的重视,也要有足够的定力。从世界范围来看,高大化是主流,各国都在努力跟进,即使日韩实现高大化,对中国女排来说,高大化的对手本就很多,也不差日韩两家,对于立志维持世界高水平、取得好成绩的中国女排来说,归根结底还是靠自己的实力说话,绝不能看别人的脸色行事,要建立以我为主的信心和实力。当然对于日韩女排的高大化问题,因为落实起来非常困难,日本女排仍然会维持当前现状,韩国女排除了妆容会变得越来越精致,高大化依然难以成型,都形不成集团冲锋的整体优势,点状的突破和提升不足为虑,中国女排依然可以岿然屹立,中国女排的王者地位难以撼动,不会有实质性的影响。


飒爽英姿65


这是典型的唯身高论。先别说女排,就是特别强调身高的篮球,CBA联赛中目前表现最好的球员是身材最高的吗?排名第一的球队,是整体身材最高的那支队吗?

在篮球和排球比赛中,球员身高固然是影响胜负的重要因素,但绝对不是决定性因素。这就像战争中的力量对比一样,武器固然是极其重要的元素,却并非决定性的,看看沙特与也门胡塞武装之间的战争即可窥一斑,武装到了牙齿的沙特在与胡塞武装的对战中占据上风,而胡塞武装人员有的穿的还是拖鞋。可见,决定胜负的从来不是武器,而是人。

女排是个团体项目,除了个人技术之外,还要有一个郎平、陈忠和这样的教练,将大家的力量糅合在一起,否则个人技术再突出,也不可能拧成一股绳,形成一股合力。事实上,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女排的平均身高非但不高,甚至偏矮,但为何能屡屡战胜强敌,甚至在决赛中2比0落后的绝境下实现大逆转呢?还是坚不可摧的意志力和团结成一个人的精神合力发挥出了神奇的作用,仅仅靠身材高大、力量突出是无论如何也不够的。

还是中国女排自身的经历最有说服力,世界杯时中国女排无往而不胜,好像队员们之间的磨合已经很成熟,有没有郎平都一个样。但在世俱杯赛中,几乎是中国女排的原班人马,天津队却被别人打得还哪有一点强队风范?同样的班底,不一样的教练,尚且判若两队,那仅仅靠队员的强大身材,能随便组合成一支强队吗?

教练平时有针对性的训练,对各个队员精神上的锻造,大比赛时的临场指挥、大将风范等等,都是打造一支女排强队不可或缺的因素。就像《亮剑》中的李云龙无论到哪个团,都会打造出一支嗷嗷叫的军队一样,千万不能忽略了郎平这样的教练在一支球队中的精神核心塑造作用。


聂卫平


对棋圣一向尊崇有加,但看到棋圣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不揣冒昧想说两句。

对聂老文中关于天津女排世俱杯的例子不敢苟同!说郎平水平高于其他一些地方队教练尚能认可,但说世俱杯天津队基本是国家队阵容,这一点不大准确。比如先期公布的引援名单,张常宁、龚翔宇、王梦洁都没成行,聂老的消息灵通,可知道原因么?

另外天津女排世俱杯失利最主要的原因是朱婷伤退,没有朱婷即便是国家队原班人马的实力也要大打折扣!虽陈友泉临场指挥存在不足,但即便换郎平指挥没有朱婷的天津队也无法取得太好的成绩!

结论是,郎平的作用固然重要,但球员的身体条件和能力也不可或缺。好教练加好球员,才是一支好的中国女排。郎平执教成功最大的因素,是她对球员选材高大化的决策,如果现今国家女排前排队员不是这几位1米9以上的几位高妹虎踞龙盘,在与世界列强征战中,是极难取得好成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