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理解"父母的心在儿女上,儿女的心在石头上"这句话?

蓝冰x


为人父母都会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但是有时候孩子并不能却不能理解这份苦心,也不排除有的父母和自己子女的沟通方法有问题,站在自己的立场而没有考虑孩子的立场来考虑问题。导致孩子发自内心的抵触

我理解父母们的心思都放在儿女身上这个观点,但如果说儿女的心在石头上这一点来说,得放到当时的环境,设身处地的来讨论,不能一杆子打翻一船人。

我们永远都无法知道我们的父母为了我们,做了多少,牺牲了多少,或许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哪怕是你买了不喜欢的东西转送给他们都会让他们喜笑颜开永记于心。餐桌上出现的永远是你爱吃的菜。家里放的百分之八十都是你的东西。照片里的主角总是你,生活的节奏也是围绕你。爱你从不嘴上说明。气你也是先气自己。你永远都无法说出你爱他们多与他们爱你!!!

你可以记住自己孩子的生日,记得孩子身上的小伤疤是怎么来的,你记得父亲的牙齿掉了多少颗吗?你记得母亲的皱纹有几条么

父母和儿女的思想不一致,容易导致儿女不理解父母,极端点的,有和父母对着干的,时代不同,受到的教育也不同,所感受到的更加不同,父母也同样不认同儿女的思想,但这之前并没有谁对谁错,父母理解下儿女,做儿女的体谅下父母,从另一个方面去看待问题,为什么儿女不理解父母,很大程度和从小受到的教育有关,所以父母也是有责任的,过于溺爱之类的,有因有果。

作为儿女,我一天都忙碌些什么?!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总是忙自己的小家,为自己的一对儿女奔波,一个月最多两次回老家探望父亲,而且每次都是来去匆匆!


言又言


有这样一个古老而流传广泛的故事。从前,有夫妻二人,生了三个孩子,把孩子一个个养大了,给孩子娶了媳妇,成了家,而自己却一天天老了。于是,把土地房屋和财物都分给了三个孩子,说好了,养老送终的事就靠三个孩子了。开始的时候,三个人对二老倒也孝顺,对二老的生活也很关心,可时间一长,就怠慢了,老大说老二老三不尽孝,老二说老大老三,老三说老大老二,你推我怨,到后来,二老的生活竟无人照管了。

一天夜里,忽听二老的房子里吵声不断。老大去听,老二去听,老三去听,他们都从屋外听到了同样的话。老妈说:我说把这点东西给儿子们分了算了,你总是不同意。守着这东西能当饭吃。老爸说:不用分。这东西值钱着呢,当年李老爷拿二百亩地换我这东西我都没换。老妈说:那就卖了,我们好好过日子。老爸说:传家宝能卖吗?三个儿子中,谁对我俩好就归谁了。

第二天,老大端来了荷包蛋,老二端来了大鹵面,老三端来大米饭。三个儿子,一个比一个讨好,一个比一个孝敬。三个儿都是心知肚明,嘴上不说。时间长了,忍不住,就在一起商量,决定共同供养二老,共同分传家宝。

过了几年,二老相继谢世了,三个儿一起打开藏传家宝的箱子,撕去层层包装,竟然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父母心在儿女上,儿女心在石头上”,真是一个悲怆的故事。





柯仁


怎么理解“父母的心在儿女上,儿女的心在石头上”?

父母的心确确实实在儿女心上,小孩落地,可是什么都不会,没有父母的百般呵护和疼爱,是很难存活下来的,这是人与动物的区别所在。

孩子再大点,幼儿园、小学、中学,再什么高中、大学……所有所有,没有父母的百般操心计划,怎么可能完成学业。

为了子女成家,父母省吃俭用累弯了腰,累坏了身体,从小到大,真是把心都放在子女身上,就是结了婚的子女,也没有让子女省多少心,免费保姆没少做,贴钱保姆没落好,愿被啃的不愿被啃的,反正都被子女啃着老,谁让是心尖尖上的子女呢,一辈子挂上心头的子女。

父母老了,子女对父母当然也是负责任的,要说子女像小时候父母对自己那么上心,做到的真不多,最多的就是亲情,老祖宗留下的孝顺,还有道德的约束、法律的尊严,时不时媒体就会推出几个不孝子女、掉下眼球的惊人行为,也难怪有人说子女的心在石头上,虽然是少数,但也不是没有多少普遍性。

我父母生三女以后又四男,大哥是皇子般存在,突然有了儿子,父母疼爷爷奶奶惯着,长大自私不得了,没有亲情,不懂感恩,更无基本素质教养,结婚后正好碰到和他三观一致的女人,组成了一对极品奇葩夫妻组合,兄弟姐妹父母之间从无争吵,却和兄弟姐妹不来往,和父母不来往,恐以后一家大小拖累于他们夫妻,到最后父母生病过亡都没有出现过,兄弟姐妹几个出钱去求他看看父母,走个人伦过场,也不愿意,也不及邻居乡亲父老还来祭奠,你说如此子女的心何止是石头,简直铁石心肠,好在父母有我们兄弟姐妹照顾,倒也没有受罪,还觉幸福,只是父母的心还在大哥心上,缺失是一定有的。

所以,父母的心在子女心上是没错,也需要有个度,让他们有个担当,有个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不然心放子女身上过了头,既害父母自己也害了子女,留下二代甚至三代人的遗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