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去世出殡,农民为何不打工挣钱也要回来抬棺材?

新大风歌


在农村如果村里哪家有老人去世,办白事的场面比很多红事的酒席都要“热闹”,很多在外的农民就算不打工挣钱也要赶回家,等到老人出殡时,这些赶回来的农民还会主动抬棺材,对于这样的情况以前是非常多的,现在也越来越少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对此问题流芳也说说自身的看法和观点。

以前在农村为村里老人抬棺,人情帮忙大过金钱,也为自家后事有人帮忙做好基础。以前农村不像现在,现在讲究的是火化,为什么现在要火化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一个人去世后,尸体容易滋生病菌,而火化处理尸体的时间要比土葬来的快很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土葬费时又费力,并且埋葬成本也相当大。

虽然现在选择火化的比较多,但不代表土葬就绝迹了。在一些偏远的山区,土葬依旧还是主流的埋葬法。其实这种现象主要和农村的实际情况有关。和红事不同,白事的发生通常都比较突然,主人也无法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家里的老人去世之后,需要不少人手来帮忙。如果遇到有人请帮忙,都是停下手头的工作,无偿过来帮忙,毕竟农村人情大过所谓的金钱,抬棺人也是如此。

其次,出殡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现如今很多农村地区还在实行土葬,把老人的棺材送上山至少需要十几个抬棺人,而且还都得是年轻力壮的男人,农村一般不能由本家人抬棺材,所以这件事不得不需要乡邻们的帮忙。而且对这些从外面赶回来的农民来说,别人家办白事时到场,其实也是为了帮自己。人人都有生老病死的时候,如果别人家办丧事时不帮忙,等到同样的事情落到自己身上的时候,就会面临没人帮忙的尴尬局面,到时候只能哀痛欲绝了。

随着农村经济逐渐有所提升,现在的农村很多地方都要求火化,抬棺有时候就是形式。不过在以前很多棺材都是相当重的,并且一旦落上肩膀,不到坟墓地是不能停下的。所以,当村里有丧事需要抬棺,只得让这些人停下来,帮忙抬棺。农村一直流传着“红事请,白事到”的规矩,可以看出农民对白事的重视程度要远远大于红事,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农村办白事,很多农民不挣钱也要赶回家还帮着抬棺材了。

流芳肤浅的认为,面对农村老人去世出殡,农民不打工挣钱也要回来抬棺材,主要原因在于在农村人情世故大过一切;而且,部分农村还依信这“出门见棺,升官发财”的说法;再者,对于这个事情也是一种行善积德的好事情。

虽说抬棺材是人情只说,不过人情再大也不能真的义务劳动,家主也还是会多多少少给点报酬,作为来弥补停工以及回家一趟的损失。总之,农村抬棺材并不是一件晦气的事情,而是行善积德也利人利已的事情。


农人顾流芳


农村人去世出殡,农民为何不打了挣钱也要回来抬棺材?这个问题,在有些农村流行,我来说说。


在有些地方,近年有一些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谁家有红白喜事,只要还和村里人通来往,那都是要回来帮忙的,实在抽不开身的,就要自己掏钱请人顶替自己去帮忙。大家可以想想,现在的农村还有几个年轻人,特别是遇到白喜事,留在家中的老年人还有几个抬的动沉重的棺材上山。

话说回来,这个和农村的没落,大量的青壮劳动外岀有关。也许当我们的父辈、爷辈全部都百年后,这种习俗随着农村人大批的外迁,可能以后也会没有了。


我记得我父亲从小就告戒我们,村里有白喜事,不论和别人家有没有请你,都可以主动去帮忙。因为谁家都会老人,谁家都会有需要帮助的时候,所以对于我父亲的这些话,我感同身受。因为在农村,同村人互相帮助,是个非常优良的传统,有远亲不如近邻之说。

总之,题主说的这个问题,更加充分的反应了当地淳朴的民风,是一个非常优良的传统,值得推广。大家对这个问题还有不同建议或意见欢迎下方留言、评论。


坏男人说小龙虾


这是我们一个家族的爷爷老了,从老家堂屋要抬到村里的祠堂放2夜摆酒,大概1里路左右,从堂屋里抬出去都是自己家族的人抬的,孝子不抬棺的,我爸眼睛不看见,我提我爸跟5个叔伯一起抬的,刚起肩的时候不觉的重,在抬到一半的时候突然感觉好沉,我后面还跟着一位伯伯,我就跟他说怎么这么沉了,他让我别说话后面换他来抬了,我在后面给他扶着,到了祠堂他说抬这个不能说沉,越说越沉,不知道其他地方有没有这样的说法




赵培钧3


前天晚上我家胡同口那家的老太太去世,虽然他家和我家无亲无故,但是从昨天开始我爸和我妈都没去上班,都去给他家帮忙。在我们这里不管是红事还是白事,一个村子的村民不管是有亲戚关系还是没有亲戚关系,都会去帮忙,尤其是白事。但是并没有题中所说的在外打工的农民不打工挣钱也要回来帮忙抬棺材,一般有亲戚关系的才会从外面回来抬棺材,但是遇到红事时很多人却不会这样,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家胡同口那户人家的老太太是在前天的半夜十一点时去世的,到了一点多他家才点炮告诉乡亲们他家的老太太去世了,昨天早上天刚蒙蒙亮,他家点完黎明炮之后爸爸便去了他家帮忙,一直到上午十一点才回来歇息一会,然后又去他家帮忙,一直到晚上。我家和他家的关系也仅限于邻居,之所以他家老人去世后我爸我妈都会去帮忙,其实就是礼尚往来,因为谁家都有老人,生老病死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别人家白事自己去帮忙,反过来当有一天自己家有了事情,别人也会像自己帮助他家一样鼎力帮忙。那么为什么遇到红事时很多村民都不去帮忙,而遇到白事时大家都去帮忙呢?大家都知道,结婚定日子都是在很早之前决定的,所以在临近结婚日子时,自己也会提前将要准备好的东西先准备好,以免到时候忘了东西,所以在结婚时也只有两三天需要大家帮忙张罗一下。白事多是来的特别的突然,当家里老人去世时全家人都还沉浸在悲伤中,还要一边处于极度悲伤一边要照顾好前来悼念的宾客,如果此时有人来帮忙的话,那肯定是不胜感激。因为每家每户都会遇到白事,也都是从那个艰难的时候过来的,所以大家都明白这份不容易,所以在别人家遇到白事时便都会去帮忙。
白事去帮忙好比雪中送炭,红事去帮忙就好比锦上添花,和锦上添花相比,相信雪中送碳更会让人感觉到温暖,也会铭记于心。很多人都说现在农村人已经没有以前那么淳朴,其实并不是这样,在平日里大家各自忙碌着挣钱养家糊口,但是在遇到事情大家便都会将工作放一边,都去帮忙。你们那里是这样吗?欢迎大家回复讨论。


小马话三农


我家奶奶生前的最后几年身体一直不太好,一直居住在镇上叔叔家,直到去世。当时为了方便,所以连丧事也在叔叔家给办了,办完丧事后出殡时,才用车子将灵柩运回老家,葬在了山上的祖坟里。

由于水泥马路只通到了山脚下,而我们老胡家祖坟却在海拔三四百米高的深山里。原先居住在山上的乡亲们全都已经搬家出来,那些崎岖的山路平时根本就没人走,已经荒废了许多年,基本上都不能走了,就算重新将路砍出来,抬着灵柩在那些之字形的羊肠小道上也没办法走,因为弯多路窄,如果沿路走,很多地方弯都转不过来。

在这种情况下,全靠乡亲们帮忙,二三十号人轮流抬着奶奶的灵柩,顺着陡峭的山涧,拉的拉,抬的抬,后面还有人推,这才将奶奶的灵柩送到了祖坟那里,让奶奶得以安息。

在这些送奶奶出殡,帮忙抬灵柩的乡亲中,就有许多是放下了手头工作,特地临时请假回来帮忙的。(在这里,我顺便也跟他们道一声谢!)

我们那是一个小山村,人不多,山却多,所以生老病死都离不开一个“山”字。就连人去世后出殡,也被叫做“出门上山”。上山都是小路,有些地方甚至都没有路,很难走。所以送去世的老人“上山”时,就得全靠人力抬棺,这种情况下光靠一家之力是根本完成不了的事情,因此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会过来帮忙,甚至包括那些出门在外,挣钱养家的青壮年也会回来帮忙,齐心协力,将去世的人送上山。

为什么许多人会放下工作,不挣钱也要回来帮忙呢?

第一,农村社会环境所决定。

在农村,平时谁家有什么小事情忙不过来,都是请邻里乡亲帮忙,更何况人去世后办丧事这种大事。再说,谁家不会发生这种事情呢?今年别家有人去世了,如果你不回来帮忙,别人就会说闲话。到了你家有人去世时,别人一想当年你不回来帮忙的事情,心里就会有疙瘩,不太愿意过来给你帮忙。就算碍于情面来了,有十分力气他给你使八分,恐怕到时候丧事也会办得不太好看,这对主家是非常没面子的事情。

第二,农村的传统风俗和地理环境所决定。

在农村大多都是土葬,得让去世的人睡在棺材里再下葬。出殡时从家里到墓地,好几里地的路程很正常,而且墓地都在野外,车子根本走不了,这种情况下出殡全靠人力,一副棺材几百斤,需要十几二十个人才抬得起。现今社会,青壮年在外面打工挣钱,村子里留守的都是些老弱病残,这种事情是使不上力的。因此乡邻人家有人去世了,有力气的青壮年不回来帮忙怎么行?

其实,以前农村办丧事,乡亲邻里之间都会主动过去帮忙。在我们那里,烧火做饭,摆桌子洗碗,安排宾客,抬棺送殡,这些事情乡亲们全都可以给包圆了,大家都是互相帮忙,主家都不需要从外面请一个人。直到近年来,才有了一些红白喜事团队专门从事这些事情。


湘俚伢子


还记得我第一次在村里抬棺材的时候,真是有点激动又有点害怕,那时我差不多二十吧,刚从外面打工回家,村里就有老人不在,当地有个风俗第一次抬女的吉利一点,那个老人也正好是一个老妇人,所以家里早早就的和我讲如何太棺材。

我们村里抬棺材一般是一头八人,两头十六人,才能抬一个棺材,所以就要十六个得力男子才能抬得动棺材,因为抬棺材不是像电视一样,两个人一个一头就扛走,村里有专门抬棺材的模具,把棺材固定在架子里面,然后由十六人抬起到山上埋。

并且在抬的过程中,孝子还跪在路中央,让我们抬棺材的人从他两边走,棺材就从他头上过,这叫跪背,一跪死者、二跪帮忙太棺材的人。

人的一生中在农村也许就只有三件大事,第一生、二是结婚、三就是死,死者为大在农村比较提现出来,在抬棺中也照样表现出来,只要棺材离地后不到下葬的墓地,抬棺的人是不能放下的,如果你真的很累、或则吃饭喝酒喝多了,主人家会考虑换你出来。

但是你在抬棺材中无事生非,故意跌倒到的人,主家也会记住你一辈子的,谁都逃脱不了死,所以你整别人就是整你自己。

孝子会在出殡的前一天到你家磕头请求你去帮忙太棺,一般没有什么情况是不会拒接的,除非别人不知道,那你就说出来别人会体谅你的,如果因为打工或去外面干活而拒绝别人抬棺,估计你家有人不在世,别人也不会出面帮你抬了,一般情况下是不能拒绝抬棺的,你如果有急事可以转告你朋友或者你兄弟代替你过去抬。

棺材从家里到墓地一路都是由抬棺的人负责,到墓地后大家都散了,主人家会跟你磕头说句“辛苦了”的话。然后发一包烟给你装着抽基本抬棺材的任务就完了。

在农村注重抬棺,如果你和主人家平时有点小矛盾,别人磕头请你,你就得去,如果不去就显得你没礼貌,但比较大的矛盾谁也不会请你的,总之无论你在哪里,只要村里人有老人不在世,他给你家磕头请你抬棺材,你就必须得去。





说事乡村


现在这样的事情也不常见,打工都在千里之外,赶回来抬棺材也不现实,如果很近你不回来就不合情理。

在农村谁家都有老人,如果你不回他不回将后你父母去世了,谁帮你抬?

我堂弟因公职常年不回农村,结果他母亲去世了除了为难外,其它一律按工钱计算,除了抽烟喝酒还要骂娘。

所以只要能赶回尽量赶回,农村风俗习惯大事相互帮忙,特别是老人去世如果不回去可能会记恨一辈子。我两个堂兄弟因为老人去世没有赶回送葬,第二年就以牙还牙。

现在农村都是老人多,一抬大轿十多个人不易湊齐,无赖花钱雇人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了。


王老歪49681976


农村讲究互帮互助,尤其红白喜事,无关财富多寡,我举两个亲历例子,第一家,平时从来不参加红白喜事干活,只随礼,他老婆过世,就愣没有人抬,街坊都是只随礼不见人,后来是一家人磕了一条多街才勉强凑够抬棺的人,而且一路还额外整了他家几次(我们这里风俗抬棺的累了歇歇,孝家要磕头敬烟长跪等待起棺),第二家,九十年代赚了大钱的,一直风格就是眼睛在天花板上,谁都瞧不起,他爸过世他答应了他爸大办的,准备了上百桌,最后就坐了二三十桌,没人抬棺,只能骨灰盒自己抱去坟地的


乱弹80515261


地方风俗习惯不一样,或者有些邻村的不合,我们那边就不会叫外面打工的回去抬杠,在外面打工的也不容易,回去一趟车费都花不少,有的还不好请假。我们那虽然村子不是很大,凑齐十六个人还是不难的,以前一个队的就可以把人安排够了,现在要一个大村的人安排上才行,实在不行人少可以安排两份工,打杂的也可以去抬杠,以前在老家经常这样做,上山前就帮忙做杂活出菜这些,上山那天就帮忙抬杠,


zuominghua


都是老乡给抬棺材。乡里乡亲的。这就要看你的人缘儿了。有些在城里当官儿的,不喜欢跟村里人打交道。自己父母老的时候,就没人抬。很尴尬。站在村口儿拿着烟。看见有人过来了,赶快拦住。说好话。这事儿我得碰见过好几次。不管多忙,只要村里人有事儿红白喜事。我都会去上份子。帮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