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學.第209篇》帛書老子.79

《悟學.第209篇》帛書老子.79

悟學十八子 20201029

《德經》 第79章

【原文】「天之道,猶張弓者也。高者印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故天之道,損有餘而益不足。

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而奉有餘。

孰能有餘而有以取奉於天者乎?唯有道者乎。

是以聖人為而弗有,功成而弗居也。若此,其不欲見賢也。」

【譯文】「自然的法則,就如同拉開弓弦(射箭)一樣呀。高了就要壓低些,低了就要抬高些;有餘了就減少些,不足了就補充些。

所以自然的法則,就是消減有餘的來補充不足的。

人世的做法卻不是這樣,而是消減不足的用來供養有餘的。

誰能夠把有餘的拿出來奉獻給天下呢?只有得道的人(才能如此)吧。

因此,聖人有所作為(干涉),但不加自己的主觀意志(而是依從自然法則);功成業就而不自居(有功)。這樣做,是因為(聖人)不想表現自己的賢明呀。」

《悟學.第209篇》帛書老子.79

順其自然

【註釋】「(1)猶:如同。(2)張:展開,拉緊。(3)印:用手指壓下,壓低。(4)舉:抬高。(5)益:增加。(6)奉:恭敬地用手捧著,奉獻,供養。(7)見:通‘現’,表現,顯現。」

《悟學.第209篇》帛書老子.79

通行版《道德經》

【評析】本章老子承繼第77章,提出‘損有餘而益不足’的治世思想。老子處於春秋末期,禮崩樂壞,社會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矛盾突出,故而老子在第77章告誡統治者要自我抑制物慾的追求『無以生為者(不要刻意追求物慾享受)』,本章提出‘均貧富’的思想,勸說統治階層(有餘的)拿出措施(或減少賦稅、或減免賦稅,或賑濟百姓)補充不足的(百姓),以化解社會矛盾。

同時代的儒家也提出類似思想‘不患寡而患不均’:

《論語.季氏》『161 季氏將伐顓臾。……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 』

【譯文】『季氏將要討伐顓臾。……. 孔子說:“冉求,君子痛恨那種不肯實說自己想要那樣做而又一定要找出理由來為之辯解的作法。我聽說,對於一個國,一個家,不要擔心資源少,要擔心分配不公;不要擔心貧窮,要擔心人心不安。因為分配公平,也就沒有所謂的貧窮;人與人之間和睦了,就不會覺得資源少;人心定則社會安定,也就不存在滅亡的危險。…… 』

有感:老子從百姓的角度(以天之道的名義)提出:‘損有餘而益不足’=‘均貧富’?

孔子從統治階層的角度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英雄所見略同乎?誰更優呢?

《悟學.第209篇》帛書老子.79

不患寡而患不均

《悟學》的宗旨:通過領悟、參悟、感悟上下五千年的國學經典,取其精華,結合當下社會實踐,學以致用。讓國學中深邃的哲理及豐富的人生成功與失敗經驗總結,指引我們現實的工作、生活。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本賬號,看《悟學》系列之第210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