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城市觀察 | “硬核”煙臺的時代新內涵

如果給煙臺加一個標籤,那便是一個“仙氣與煙火氣”並存的城市,煙火氣中的仙境海岸生就一種獨特的煙臺氣質。

煙臺是被“低估”了的城市,藍色深海之下所蘊含的是煙臺經略海洋、以質取勝的信念與決心。作為中國古代東方海上絲綢之路首航地,中國近代北方最早開埠的通商口岸,中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煙臺始終穩紮穩打,走在對外開放的前沿地帶。

2019年,煙臺“騰籠換鳥”“鳳凰涅槃”,向著“加快建設製造業強市、海洋經濟大市”的城市目標邁進了堅實的一步。作為山東半島海洋經濟區的起點,煙臺在去年迎來了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煙臺片區的落地,這也標誌著以海洋經濟推動對外開放新高地的建設,將成為煙臺市未來的重點任務之一。

1月10日,煙臺市長陳飛作政府報告時曾說:“我們的城市蘊含著巨大的創新潛能,而實現高質量發展和動能轉換的根本出路就是不斷創新,要營造更加有利於創新的發展環境和社會環境。”

如果說,加快建設製造業強市、海洋經濟大市、宜業宜居宜遊城市和現代化國際濱海城市是煙臺一直追尋的發展目標,那麼邁入“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深耕製造業的同時發力戰略性新興產業,則是時代賦予的煙臺的新命題。

潮湧金海岸,質量強市戰略向縱深發展

2019年,煙臺獲評 “中國品牌城市”和“質量魅力城市”,榮譽的背後是煙臺多年來堅持因“質”而變的努力成果。

堅持走質量強市之路,這是煙臺一直以來堅持的方向。

據山東省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煙臺市生產總值初步核算數據為7653.45億元,位列全省第三位。其中“四新”經濟投資佔比53.3%,比上年提高8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5%左右,規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繼續保持全省領先。

此外,2017年,煙臺12個大類行業產值在全省佔比超過10%,其中,有色金屬礦採選業佔96%,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佔47%,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佔27%;2018年工業增加值3442億元,佔GDP的44%,全市6成的外資、9成的進出口來自工業,是全市經濟的壓艙石。

連續三年的亮眼數據,是對煙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最好體現。

如今,海洋經濟正在成為煙臺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新動能。

2019年,煙臺聚焦“六個突破”,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綜合利用業六大海洋產業,打造海洋牧場示範之城、海洋旅遊品牌之城、海工裝備製造之城和海洋環境優美之城。

首先,煙臺在全省率先成立市委海洋發展推進委員會,加快推進海洋經濟大市建設,2019年全年煙臺全市海洋經濟增長率為10.7%,省級以上海洋牧場示範區30個,其中國家級14個,海洋牧場總面積105萬畝,國內首個自主研發的深遠海智能化坐底式網箱——“長鯨一號”在長島海域投入使用。

其次,煙臺擁有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等9家涉海高校院所,省級以上海洋創新平臺81個。山東國際生物科技園累計引進海洋生物與醫藥領域的創新創業項目近100項,在孵中小微創新型企業60多家,成為“國家綜合性新藥研發技術大平臺煙臺基地”;榮昌生物醫藥在研國家一類新藥9個,總投資10億元的榮昌生物醫藥園已投用,成為在生物醫藥行業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頂級園區。

4月16日,煙臺召開全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工作視頻會議,其中,統籌推進海洋經濟大市建設、培樹海洋牧場示範典型、全力做好雙招雙引工作、推動漁業綠色集約高效發展、打造綜合性漁港經濟區被作為2020年的海洋經濟發展重點。

山東城市觀察 | “硬核”煙臺的時代新內涵

海濱煙臺 圖片來源:攝圖網

今年,煙臺市將繼續強化質量第一的理念、健全統籌協調、齊抓共管機制,通過多領域質量工作協同推進,推動質量強市戰略向縱深發展。

聚焦重點項目,打造新舊動能轉換主引擎

2019年,煙臺謀劃啟動了一批事關全市長遠發展的重大項目。

首先,以百項“三重”工作為抓手,推進了一系列打基礎利長遠的大事。一期投資1379億元的山東裕龍石化項目,作為全省新舊動能轉換的標誌性工程,順利完成前期手續,上報國家待批。

其次,濰煙高鐵納入國家幹線鐵路網,開工準備就緒。蓬萊國際機場二期建設拉開帷幕,煙臺港西港區工程加快推進,老嵐水庫全面啟動,安置房順利開工建設。圓滿完成我國首次海上衛星發射保障任務,東方航天港啟動建設。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全面提速。中心城區重點片區開發完成規劃,城市建設進入新一輪發展黃金期。

一系列重點項目的建設是煙臺加快社會經濟發展、增強城市發展後勁的根本任務。

此外,煙臺作為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核心區之一,在新舊動能轉換中還擔負著“率先突破輻射帶動,打造新舊動能轉換主引擎”的關鍵作用。

在落後產能方面,煙臺加快出清。全年關閉淘汰落後化工企業174家,清理整頓石材企業618家,累計治理“散亂汙”企業6000多家,完成省下達的萬元GDP能耗下降目標,清潔能源容量居全省第一。

在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方面,2019年煙臺實施100個過億元重點技改項目,完成投資204億元。全社會研發投入總額達到189億元,居全省第二位。萬華百萬噸乙烯、尼龍12、華潤化學等一批項目加快建設,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10%以上,海洋特色優勢更加突出。中集“藍鯨2號”、榮昌“紅斑狼瘡新藥”等一批關鍵技術相繼攻克,填補了國內空白。

今年,煙臺繼續堅持以“四新”促“四化”,抓好年度投資660.4億元的197個市級重點項目,實施100個投資過億元技改項目。

誠然,新舊動能轉換的內核實際上是一場利益格局的除舊革新。自上而下的壓力,和自下而上的動力,兩者的彼此呼應,成為煙臺快速發展的助燃器。

對外開放,打造新時代先進製造業名城

可以說,製造業是煙臺市經濟最為亮眼的底色。

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放在七項重點工作任務之首,樹立了對建設製造強國新的戰略定位。煙臺作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祥地之一,是典型的因工而強的濱海城市。

“煙臺工業經濟發達,是我國近代民族工業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去年,煙臺市委書記張術平曾在第二屆進博會召開之際,這樣介紹煙臺。而在這之中,製造業更是煙臺“強市富民的支柱和基礎”。

目前,煙臺市形成了裝備製造、電子信息、食品加工、黃金、現代化工、汽車6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培育了萬華、南山、魯花、招金、龍大等一大批知名企業和著名品牌。全市現有181個山東名牌產品、14個山東省長質量獎及提名獎以及3個全國質量標杆。

值得一提的是,煙臺市政府在三年的時間裡先後發放標準化資助資金2500餘萬元、知識產權發展專項資金2150萬元,推動引導企業不斷夯實品牌創建根基。

如果說製造業是煙臺一張閃耀的名片,那麼對外開始則是一路引導著煙臺越走越強。

煙臺港是中國的十大港口之一,與全球一百多個港口通航。渤海鐵路輪渡形成了貫通中國南北、輻射歐亞海陸的新通道,現代化空港連接了世界上的主要城市。煙臺一舉成為“東北亞未來最具發展活力和增長潛力的交通物流樞紐”。

煙臺外貿進出口從開放之初的0.24億美元起步,至2017年底達到3077.6億美元,是1984年的12823倍。目前,共有100餘家世界500強企業在煙臺投資項目,成為全市經濟發展主體中最具活力和效率的板塊。

2019年,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煙臺片區獲國務院批覆,這是煙臺繼成為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三核”城市之後,迎來的又一重大開放機遇。據悉,自貿區新註冊企業突破2000家,新引進外資企業46家,推出了一批可複製推廣的創新經驗。

2019年10月18日,煙臺成功舉辦了2019世界工業設計大會暨國際設計產業博覽會,來自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位行業代表參加大會。“我們將以這次大會在煙臺召開為重大契機,努力建設在中國具有影響力的工業設計名城,使工業設計產業成為助推煙臺新舊動能轉換和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力。”煙臺市長陳飛如是說。

對煙臺來說,無論是質量強市的打造,還是製造業的轉型升級,背後是煙臺奮力探索的新經濟、新動能和新路徑,以高水平、高質量發展為目標,或許正是“硬核”煙臺的時代新內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