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乾需要補津液,但不只是多喝水,還得辯證治療,調整生活方式

簡單一個口乾,或許很多人都不以為意,根本不會把它當作一個病去認真對待,但嚴重的口乾確實會影響我們的生活,也需要接受治療。

中醫將口乾分兩種情況

中醫對於口乾的認識,大致可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溼邪阻滯,津不上承。這種人體內並不缺水,只是水的運輸出了問題,因為溼邪太盛,困阻了脾胃,阻礙了氣機的運行,導致津液不能正常佈散,有些地方得不到潤養,所以感覺口乾。對於這種情況,我們要以化溼健脾為主,只有溼邪祛除了,脾的運化功能正常,才能將水谷精微上輸於肺,津液得以上承,不補水而水自足,口乾自然也就消除了。

口乾需要補津液,但不只是多喝水,還得辯證治療,調整生活方式

一類是陰虛津虧,臨床比較典型的特點就是口乾以夜間更為明顯,舌紅少苔或無苔。這種口乾是體內真的缺水了。不過,這種體內缺水,也不是多補水就能改善的,還需要藉助於藥物。事實上,人體內的陰液和自然界的水還是有區別的,飲水有助於補充我們體內的陰液,但陰液還包括其他一些營養物質,必須通過藥物養陰增液。

補津液並不只是多喝水

有人會問,水是生命之源,既然津液缺失導致口乾,為什麼又說補津液不僅僅是多喝水的問題的呢?

口乾需要補津液,但不只是多喝水,還得辯證治療,調整生活方式

中醫認為,津液是人體一切正常水液的總稱。《靈樞經·決氣第三十》中說:“腠理髮洩,汗出溱溱,是謂津。”“谷入氣滿,淖澤注於骨,骨屬屈伸,洩澤補益腦髓,皮膚潤澤是為液。”也就是說,津的流動性強,能滲入血脈和孔竅,滋潤肌膚、溫養肌肉;液的流動性小,灌注於骨節、臟腑等,其功效主要為濡養骨髓、臟腑。津和液雖有區別,卻相互滲透、補充,所以常常並稱。

津液遍佈全身,日常飲食是津液的主要來源,幫助津液深入身體各處,要依靠多個臟腑聯合作用,其中最為密切的是肺、脾、腎三髒。其中,肺主一身之氣,人體津液運行全靠氣推動,故有肺主水道之說;脾主運化,其功能是將胃中水谷精微上奉至心肺,進而輸布至全身;腎為水髒,負責人體水液代謝。因此,當津液虧損,就需要多個臟腑共同調理,只喝水是遠遠不夠的。

津液不足的人還應該在日常生活中適當多增加些蜂蜜、烏梅、西瓜、桃子、苦瓜、蓮藕、銀耳、紫菜等食物,幫助滋陰健脾生津液。

口乾需要補津液,但不只是多喝水,還得辯證治療,調整生活方式

調整生活方式濡養津液

臨床中,津液缺失的人群,常需在中醫師的辯證指導下通過滋陰法治療。同時,口乾者自身也要調整生活方式,減少津液耗傷,預防津傷而導致口乾。

不熬夜:熬夜會嚴重影響人的正常生理代謝,容易導致人體津液氣血耗傷。

暢情志:焦慮、抑鬱等長期較大的精神壓力,容易導致臟腑氣機鬱結,鬱而化熱,耗傷人體津液。因此,調暢情志,用合適方式減輕壓力、放鬆心情非常必要。

適當運動:長期伏案學習工作、缺乏運動,會導致氣血運行緩慢,引起津液虧損。適當運動可加速氣血運行,促進津液流通。

口乾需要補津液,但不只是多喝水,還得辯證治療,調整生活方式

規律飲食:嗜食辛辣油膩等刺激性食物的人群,往往比飲食清淡的人群更容易出現津傷,這是由於辛辣油膩之物多為溫燥之品,本身就易耗傷胃腸津液。經常性不規律飲食會加重脾胃負擔,脾胃為人體氣血津液生化之源,脾胃受損可直接導致津液損傷。因此,平時應多喝溫水,多吃新鮮蔬果,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對於已經有津液損傷的人群,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以下食療方調護:

口乾需要補津液,但不只是多喝水,還得辯證治療,調整生活方式

生地黃粥

取生地黃汁20毫升、酸棗仁28克、大米50克;生地黃汁中加入酸棗仁,加入適量清水煮30分鐘,再加入大米,米熟即可食用。

口乾需要補津液,但不只是多喝水,還得辯證治療,調整生活方式

蘿蔔百合粥

取大蘿蔔5個、百合20克、大米50克;蘿蔔煮熟後榨汁,蘿蔔汁中加入百合、大米、適量清水,米熟即可食用。

(周揚、黃傳傑,據本報、民族醫藥報綜合)

【我們只提供經專業記者編輯採編的靠譜內容,恭請您在此訂閱,或移步關注大眾衛生報微信公眾號“dzws001”,獲取更多實用健康衛生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