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干需要补津液,但不只是多喝水,还得辩证治疗,调整生活方式

简单一个口干,或许很多人都不以为意,根本不会把它当作一个病去认真对待,但严重的口干确实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也需要接受治疗。

中医将口干分两种情况

中医对于口干的认识,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湿邪阻滞,津不上承。这种人体内并不缺水,只是水的运输出了问题,因为湿邪太盛,困阻了脾胃,阻碍了气机的运行,导致津液不能正常布散,有些地方得不到润养,所以感觉口干。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要以化湿健脾为主,只有湿邪祛除了,脾的运化功能正常,才能将水谷精微上输于肺,津液得以上承,不补水而水自足,口干自然也就消除了。

口干需要补津液,但不只是多喝水,还得辩证治疗,调整生活方式

一类是阴虚津亏,临床比较典型的特点就是口干以夜间更为明显,舌红少苔或无苔。这种口干是体内真的缺水了。不过,这种体内缺水,也不是多补水就能改善的,还需要借助于药物。事实上,人体内的阴液和自然界的水还是有区别的,饮水有助于补充我们体内的阴液,但阴液还包括其他一些营养物质,必须通过药物养阴增液。

补津液并不只是多喝水

有人会问,水是生命之源,既然津液缺失导致口干,为什么又说补津液不仅仅是多喝水的问题的呢?

口干需要补津液,但不只是多喝水,还得辩证治疗,调整生活方式

中医认为,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灵枢经·决气第三十》中说:“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为液。”也就是说,津的流动性强,能渗入血脉和孔窍,滋润肌肤、温养肌肉;液的流动性小,灌注于骨节、脏腑等,其功效主要为濡养骨髓、脏腑。津和液虽有区别,却相互渗透、补充,所以常常并称。

津液遍布全身,日常饮食是津液的主要来源,帮助津液深入身体各处,要依靠多个脏腑联合作用,其中最为密切的是肺、脾、肾三脏。其中,肺主一身之气,人体津液运行全靠气推动,故有肺主水道之说;脾主运化,其功能是将胃中水谷精微上奉至心肺,进而输布至全身;肾为水脏,负责人体水液代谢。因此,当津液亏损,就需要多个脏腑共同调理,只喝水是远远不够的。

津液不足的人还应该在日常生活中适当多增加些蜂蜜、乌梅、西瓜、桃子、苦瓜、莲藕、银耳、紫菜等食物,帮助滋阴健脾生津液。

口干需要补津液,但不只是多喝水,还得辩证治疗,调整生活方式

调整生活方式濡养津液

临床中,津液缺失的人群,常需在中医师的辩证指导下通过滋阴法治疗。同时,口干者自身也要调整生活方式,减少津液耗伤,预防津伤而导致口干。

不熬夜:熬夜会严重影响人的正常生理代谢,容易导致人体津液气血耗伤。

畅情志:焦虑、抑郁等长期较大的精神压力,容易导致脏腑气机郁结,郁而化热,耗伤人体津液。因此,调畅情志,用合适方式减轻压力、放松心情非常必要。

适当运动:长期伏案学习工作、缺乏运动,会导致气血运行缓慢,引起津液亏损。适当运动可加速气血运行,促进津液流通。

口干需要补津液,但不只是多喝水,还得辩证治疗,调整生活方式

规律饮食:嗜食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的人群,往往比饮食清淡的人群更容易出现津伤,这是由于辛辣油腻之物多为温燥之品,本身就易耗伤胃肠津液。经常性不规律饮食会加重脾胃负担,脾胃为人体气血津液生化之源,脾胃受损可直接导致津液损伤。因此,平时应多喝温水,多吃新鲜蔬果,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对于已经有津液损伤的人群,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以下食疗方调护:

口干需要补津液,但不只是多喝水,还得辩证治疗,调整生活方式

生地黄粥

取生地黄汁20毫升、酸枣仁28克、大米50克;生地黄汁中加入酸枣仁,加入适量清水煮30分钟,再加入大米,米熟即可食用。

口干需要补津液,但不只是多喝水,还得辩证治疗,调整生活方式

萝卜百合粥

取大萝卜5个、百合20克、大米50克;萝卜煮熟后榨汁,萝卜汁中加入百合、大米、适量清水,米熟即可食用。

(周扬、黄传杰,据本报、民族医药报综合)

【我们只提供经专业记者编辑采编的靠谱内容,恭请您在此订阅,或移步关注大众卫生报微信公众号“dzws001”,获取更多实用健康卫生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