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部幹、群眾看”困局怎麼破?祕訣是四個字!


“幾年前我們村還是一個戴著‘窮帽子’的貧困村,通過幾任村幹部的艱苦付出和群眾的共同努力,在區委政法委的指導下,依託‘院落自治’,我們村發生了巨大變化。”這是陝西省漢中市南鄭區漢山村村支書李文忠給記者說的話。

曾任村支書的王愛全,提起漢山村的變化及推行的“院落自治”,有著說不完的故事……

“漢山村是2013年的時候多村合併成立的,群眾素質的差異化使得矛盾糾紛頻發、經濟發展低迷。”王愛全對記者說,“改變要從2017年‘院落自治’制度的確立說起。村上將群眾按姓氏劃片成立大院,挑選一些德高望重的能人鄉賢擔任院落長,按照‘富腦袋、鼓口袋、亮面子、優裡子’的思路,團結群眾,激發群眾主動參與到村集體治理和發展建設上來。”


幹部想當“和事佬”群眾一度成“看客”

“李支書,你來評評理。我騎電動車想去城裡買點東西,剛走到黃善明家門口,就被他家曬在路上的秸稈給滑倒了,他們是不是應該賠償我點醫藥費?”接到二組村民肖曉顏的電話,李文忠來到現場,看到村民將黃善明和肖曉顏裡裡外外圍了幾圈,都在看熱鬧。

“大家都冷靜一下。村上明令禁止在村組道路曬秸稈佔用公共資源,不管是誰家門口,只要出了院壩就是集體的地方。還有,都是鄉里鄉親的,這麼多人圍著看熱鬧也不勸勸,你們也不害臊。”隨後,李文忠對著兩人說,“這樣吧,我帶你倆去村醫那兒看一下,我當公證人,保證讓你倆都不吃虧。”

這是2016年發生的事,類似的場景經常會在這個小山村上演。之所以讓李文忠記憶猶新、覺得心寒的,不只是肖曉顏和黃善明因為一點小事而發生衝突,更是因為在場的圍觀群眾只顧看熱鬧,卻沒有一個人肯主動站出來當個“和事佬”。

如何讓矛盾糾紛儘可能依靠群眾自身化解,真正把幹部從家長裡短的調解中解脫出來,一心一意抓發展,騰出手來幹事業,成了李文忠迫切想要解決的難題。


“小材”有“大用”鄉賢也能斷家長裡短

2016年2月,村裡修建通組道路,村民老王家的兩棵樹剛好在規劃內,老王說啥也不讓砍。

“老王,你要看長遠點啊!要想富,先修路嘛。”王愛全反覆給老王講道理,終於做通了工作。他又積極協調受益的十餘戶村民拿出樹木補償費支持修路,道路終於如期開工。

聽聞這件事後,李文忠突然想到,王愛全是村上的老支書,在群眾中威望很高。如果把群眾按片劃分為不同的院落,每個院落都有這麼一個德高望重的人來主事的話,那今後村上的工作就會好開展很多。

“村上決定把全村484戶人家按集中連片分為11個院落,一個院落負責幾十戶,自己推選院落長,自家院落自家管。”很快,李文忠召集村民代表開會,徵求村民意見。

“好事情,同意!”

“沒意見,我舉雙手贊成!”

……

就這樣,“院落自治”制度被正式確定了下來。這項制度確立時間不長,便發揮出了作用。

不久後的一個夜晚,鄧家院落的黃由中外出務工回來,發現自家的地被鄰居鄧傑寶佔了一些,便掀了鄧傑寶家的院牆,隨後兩人發生了激烈的爭吵。聞訊趕來的院落長何建文到場後,拉住了快要撕扯在一起的兩人,端了兩把椅子,讓兩人坐下來談。

“鄰里鄰居的,為了這點事掀人家院牆不合適。”何建文拍了拍黃由中的肩膀,又轉過頭對鄧傑寶說:“你也好好給人道個歉,不至於把事鬧這麼大。”順著臺階,兩人握了個手。用黃由中的話說:“這倒也不是什麼大事,但就是氣不打一處來。有人牽個頭,也就順坡下驢了。”

第二天,鄧家院落的事就傳開了。過去,有了爭執你不讓我、我不讓你;如今,矛盾到院落長停止,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像王愛全、何建文這樣的老黨員、老幹部,深得群眾信任。在他們的帶動下,各院落逐步完善村規民約,把農村勤儉持家、耕讀傳家、孝老愛親、守望相助等傳統文化思想根植於群眾中,逐漸形成農村文明新風。村裡打牌、吵架等現象少了,體育活動、集體舞盛行起來,連續幾年沒有較大治安事件和刑事案件發生。


“觀眾”變“主角”“庭院問政”凝聚發展合力

“平時,院落長就像大院的‘家長’,不僅管理雜務,還向村民宣傳國家的各項政策法規,鼓勵大家一門心思發展經濟。如今,村裡63.4%的土地都流轉到新型經營主體,村民們通過分紅、務工等多種形式來增加收入。”李文忠站在村裡的產業園區裡向記者描述著:“自我們村推行‘院落自治’以來,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14年4800元增至12000元,全村實現了脫貧摘帽。”

“村民嚐到了發展帶來的甜頭後,參與村集體建設的意願更加高漲。為了讓村民從‘觀眾’變‘主角’,切實破解‘幹部幹、群眾看’的困局,我們引導村上在深化‘院落自治’的基礎上,又延伸開展了‘庭院問政’。”漢山街道辦事處黨委書記肖智強說道。

“村上搞鄉村振興不能靠村幹部唱‘獨角戲’,要把全體村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我建議,村上要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把未來的發展前景給村民講一講,有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村民參與集體建設發展的積極性就會越高。”2019年4月的一個午後,在漢山村鄧家院落議事院壩裡,何建文對於村上今後的發展提出了這樣的建議。

一個院子,幾把椅子,是“庭院問政”活動的標配,辦村幹部與群眾代表圍成一圈,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從經濟發展到社會民生,從幹部作風到黨的建設……群眾代表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積極表達各自的訴求與建議。辦村幹部對群眾提出的訴求和建議照單全收,現場商議解決辦法,承諾辦結時限,贏得了群眾陣陣掌聲。

記者瞭解到,漢中市南鄭區漢山村的“院落自治”,於今年2月被陝西省委宣傳部評為“陝西省宣傳思想文化創新項目二等獎”,4月入圍“漢中市十大創新改革項目”。

“話說大一點是為官一任、造福一方,說小一點,就是當一屆幹部必須要給老百姓留點啥。”李文忠如是說。

現如今,矛盾糾紛容易化解了,爭爭吵吵的事少多了,如何讓漢山村這個“大家”在新一輪的鄉村振興戰略中拔得頭籌,也讓自己的“小家”收穫更多的幸福感,成了漢山村民茶餘飯後談論最多的共同話題……

本報記者呂平 通訊員 羅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