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臺霜氣夜悽悽,讓蘇軾深陷圇圄的“烏臺詩案”,到底所為何事?

提起烏臺詩案,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蘇東坡了,初中學習蘇東坡詩詞,語文老師介紹蘇東坡生平的時候,都會說到蘇東坡因為“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的事情,但是並沒有過多的講解烏臺詩案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許多人對這個疑問都心有不解,但也沒有具體的深究,直至帶著這個疑問離開校園。

柏臺霜氣夜悽悽,讓蘇軾深陷圇圄的“烏臺詩案”,到底所為何事?

蘇軾雕像

那麼,導致大才子蘇東坡深陷圇圄的烏臺詩案,到底是怎麼回事兒?這個多年的疑問,是時候該一一解開了!

何為“烏臺”?

漢代時,監察御史們集中辦公的地方叫御史臺,而御史臺裡種了許多柏樹,這些柏樹上棲居了許多烏鴉,而烏鴉嘰嘰喳喳的聲音宛如御史大夫們在朝中風聞奏事的聲音,因此,御史臺也被稱為“烏臺”,又稱“柏臺”。

柏臺霜氣夜悽悽,讓蘇軾深陷圇圄的“烏臺詩案”,到底所為何事?

御史臺

在唐朝以前,御史臺的職能比較簡單,僅僅是用來監察百官、肅正綱紀,但是他們卻有著風聞言事的權力,到了唐朝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批准在御史臺設置臺獄,受理一些比較特殊的案件,至此,御史臺才擁有了司法權力。

在看古裝電視劇的時候,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重大的案件都會被送到三法司會審,而這裡的三法司除了刑部和大理寺外,另外一個就是御史臺,三法司的職責不同,但分工明確,一般來講大理寺主要負責對犯人的審訊、錄供,刑部負責對案情進行復核,御史臺則是負責監審,避免出現徇私舞弊。

“禍”從詩中來

從御史臺的職責來看,由御史臺負責受理的案件,一般都涉及政治問題,所以,蘇軾被御史臺給盯上,也是因為他牽涉到當時的政治問題。

柏臺霜氣夜悽悽,讓蘇軾深陷圇圄的“烏臺詩案”,到底所為何事?

王安石變法

這還要從“王安石變法”開始說起,宋神宗為了改變大宋朝積貧積弱的局面,任用王安石來推行改革舉措,由於這些改革政策在朝中爭議比較大,很多大臣並不支持變法,蘇軾就是其中之一,因為與變法派的政見不合,蘇軾在朝中屢遭擠兌,以至於後來他自覺在朝廷無法立足,就主動申請到地方任職。看到反對施行新政的官員主動離開,宋神宗幾乎毫不猶豫的就同意了,於是,在他的直接干涉下,蘇軾先後轉任杭州通判、密州知州、徐州知州、湖州知州等地方官職。

柏臺霜氣夜悽悽,讓蘇軾深陷圇圄的“烏臺詩案”,到底所為何事?

蘇軾仕途走向

在地方任職期間,蘇軾並不像其他官員一樣待在衙署辦公,而是實地的去底層考察,瞭解百姓疾苦,因此,他也得以親眼看到新法在執行過程中的眾多弊端,比如涉嫌朝廷放貸的青苗法案、兩浙嚴苛的食鹽專賣法案、鼓勵人告密的手實法案等,蘇軾都很反對,但也無可奈何,於是借用詩詞的形式對新法進行批判,由於改革新法背後是由宋神宗主導的,諷刺新法也就相當於諷刺宋神宗,所以,蘇軾寫的這些批判新法的詩詞也為他日後被彈劾貶官埋下禍根。

宋代版的“文字獄”

蘇軾抨擊新法的詩詞越寫越多,於是就有人拿他的詩詞說事兒,最先揭發蘇軾作詩諷刺新法的人是沈括,就是那位寫《夢溪筆談》的宋朝大科學家,他向朝廷舉報蘇軾借詩詞誹謗朝政,但是他的檢舉並沒有引起宋神宗的注意,最後也不了了之。

柏臺霜氣夜悽悽,讓蘇軾深陷圇圄的“烏臺詩案”,到底所為何事?

沈括

雖然沈括的檢舉沒有引起朝廷的重視,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朝廷就容忍了蘇軾的抨擊,等到蘇軾由徐州調任湖州知州的時候,他給宋神宗寫了一封謝表,其中有一句:

“陛下知其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

從這句話就可以看出,蘇軾用尖酸的語氣,公開的表達了自己不願與那些支持變法的新晉官員合作,也表達了自己對新法“生事”的不滿,而就是這句話,拉開了“烏臺詩案”的序幕。

柏臺霜氣夜悽悽,讓蘇軾深陷圇圄的“烏臺詩案”,到底所為何事?

宋神宗

御史臺的李定、何正臣、舒亶等人得知這幾句話後,堅定的認為蘇軾是攻擊朝政,反對新法,於是接連上奏彈劾蘇軾,宋神宗和當時的改革派官員緩過來神兒以後,對蘇軾的這種尖酸的暗諷行為大為光火,一時間,牆倒眾人推,在眾多官員的彈劾之下,蘇軾就被火速的逮捕到京師,一場聲勢浩大的批判行動正式拉開大幕。

由於蘇軾的身份特殊,他被逮捕到京師以後,直接就被關押在御史臺的監獄中,然後很快就被提審,經過長達三個月的審訊,查出蘇軾所做的含有譏諷內容的詩詞大約有四十多篇,比如說蘇軾《山村五絕》裡“贏得兒童語音好,一年強半在城中”是在諷刺青苗法的,“豈是聞韶解忘味,邇來三月食無鹽”是在諷刺鹽法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裡的“東海若知明主意,應教斥鹵變桑田”是在諷刺朝廷水利之難成。

柏臺霜氣夜悽悽,讓蘇軾深陷圇圄的“烏臺詩案”,到底所為何事?

御史臺大獄裡的蘇軾

御史臺的御史們將審訊出來的這些供詞上呈給宋神宗,並針對這些內容,控訴蘇軾“愚弄朝廷,妄自尊大”,而且,由於蘇軾是當時的文壇領袖,他的這些“反動”詩詞的傳播對新政的推行產生了很惡劣的影響。宋神宗看到供詞以後,非常憤怒,並懷疑蘇軾有所隱瞞,要求御史臺對蘇軾用更嚴厲的手段繼續審訊,結果蘇軾屈打成招,承認更多詩詞與諷刺新法有關,並且還牽連出與蘇軾詩詞相關的一些官員,高達三十多人,其中就包括司馬光、駙馬王詵、王鞏,蘇轍等人。

其實,詩人們借詩諷刺時政的事兒,在宋朝以前也多有發生,但是因為詩詞對大臣能上綱上線的,卻極其少見,細看針對蘇軾的這次批判打擊行為,跟清朝的文字獄何其的相似!

烏臺詩案之後,再無豪放的蘇軾

最終,經過長達四個月的審訊,三法司會審給出了一個“當徒二年,會赦當原”的判決結果,可以說這個結果已經相當不錯了,但是蘇軾的影響力畢竟太大了,許多的朝臣都為蘇軾上表求情,甚至連太皇太后曹氏也出面干預,在眾人的努力下,宋神宗發佈聖諭,蘇軾終免一死,貶謫為“檢校尚書水部員外郎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轟動一時的“烏臺詩案”就此結束。

柏臺霜氣夜悽悽,讓蘇軾深陷圇圄的“烏臺詩案”,到底所為何事?

淡泊曠達的蘇軾

烏臺詩案結束以後,蘇軾的創作風格從此改變,經此一劫,他一改之前揮灑自如、致君堯舜的豪放超逸,轉向達豁恬淡的曠達之風,用他的一句詞來總結: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