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一個不世出的文學天才,一篇文章講述蘇東坡的傳奇一生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眉州眉山人。生於宋仁宗景佑三年(1037年),逝於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父蘇洵,弟蘇轍。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政治家。

蘇軾的父親蘇洵一生沒有做過什麼大官。但是同樣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洵在文學方面的造詣非比尋常。蘇洵對於孩子們的讀書功課非常重視。對於蘇軾,蘇轍兄弟兩人寄予了深切期望。這一點從他們的名字就可以看得出來。

蘇軾,一個不世出的文學天才,一篇文章講述蘇東坡的傳奇一生

蘇軾

"軾"就是指車廂前端扶手的橫木,"轍"就是車輪碾過留下的痕跡。蘇洵就是想告訴孩子們以後務必要收斂鋒芒,善於掩飾自己。很可惜的是在蘇軾的一生中,恰恰就是鋒芒過甚,吃了許多苦頭,不過,這也造就了我們今天看到的人見人愛蘇東坡。

宋嘉祐元年,蘇軾離川赴京趕考,這一年,他二十一歲。嘉祐二年,蘇軾憑藉一篇清新脫逸的《刑賞忠厚之至論》獲得了文學大家歐陽修的賞識。此時歐陽修早已是名聞天下的文學大儒,他憑直覺料定此生前途無量。他本想把這篇文章定為第一名。但是他錯誤以為這份考卷的作者是自己的學生曾鞏,為了避嫌遂將這篇文章判為第二名。

蘇軾,一個不世出的文學天才,一篇文章講述蘇東坡的傳奇一生

蘇軾

嘉祐六年,蘇軾擔任"大理評事,籤書鳳翔府判官"。大致相當於今天的市政府辦公室主任。可以說,蘇軾的起點是相當高的。在鳳翔府工作的幾年時間裡,蘇軾認識了對他一生都很有影響的一個人物,鳳翔知府陳公弼。多年以後,陳公弼逝世,蘇軾為他做了一篇傳記《陳公弼傳》。蘇軾在文章中表達了他對老領導陳公弼深深的敬意。

熙寧四年(1071年),蘇軾擔任杭州通判,杭州西湖的蘇堤由此而來。蘇軾自請出京的目的就是為了躲避因王安石變法而引起的黨派鬥爭。

此後,蘇軾又於熙寧七年出任密州知州,於熙寧十年出任徐州知州,尤其是在徐州,黃河決堤,在蘇軾的治理下,保全了徐州城。

元豐二年,在湖州知州任上的蘇軾因一場有名的"烏臺詩案"遭逮捕,解往京城。烏臺詩案成為蘇軾一生的轉折點。蘇軾在被解往京城前,已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平靜地像家人交代了一些事情就被押往京城大牢。後來躲過一劫,被貶黃州。

蘇軾,一個不世出的文學天才,一篇文章講述蘇東坡的傳奇一生

蘇軾

在黃州團練副使的任上。蘇軾的境遇不是很好,一家人甚至要為吃飯住房而發愁。蘇軾就在臨皋亭邊上自己動手建了幾間屋子以供自家居住。蘇軾將之命名為"雪堂"。他帶領家人自己耕種,開墾城東的一片貧瘠的土地,"東坡居士"由此而來。

蘇軾在黃州留下了許多名篇佳作。前後赤壁賦就是在這裡完成的。他也曾經在這裡發出了"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的喟嘆。

元豐八年,蘇軾再被啟用。以司馬光為首的舊黨人物再次掌權。蘇軾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從一個七品小官升遷至正三品的禮部尚書。元祐八年,哲宗親政,舊黨再被打擊。蘇軾也一再被貶。

紹聖四年,蘇軾被流放海南。海南在當時還是蠻荒之地。蘇軾在去海南之前將家眷留在了雷州,一生的顛沛流離,此刻他只想獨自去面對人生的未知。

蘇軾,一個不世出的文學天才,一篇文章講述蘇東坡的傳奇一生

蘇軾

宋徽宗即位後,元符三年四月(1100年)朝廷大赦,蘇軾再被啟用。但此時蘇軾已經心灰意冷。他拒絕了弟弟蘇轍邀請他去河南養老的請求,選擇常州作為他的終老之地。蘇軾於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逝世於常州(今江蘇常州)。其子蘇過將蘇軾的靈柩運至郟城安葬。一代文學大家就此結束了他輝煌燦爛的一生。

蘇軾一生幾起幾落,他的才氣,他的豁達灑脫正是今人難以企及的。附蘇軾詞一首: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