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壇經》智慧,佛性本自具足,莫向外馳求

佛教思想裡面說,佛法眾生平等,人人皆可成佛。平心而論,禪宗的方法,就是教人“自得之”。六祖主張“不立文字,直至人心”,“佛不在外,而在內”,我們應該從心的角度去分析自己,明白自己的本心本性,這樣才能明白生活的智慧,從而更好地生活著。

《壇經》是記錄六祖言行的經典,裡面講到,人人皆有佛性,人雖有南北之分,但佛卻無南北,只此一點,把“佛”放在了眾生的心裡。佛的本意是覺悟,覺悟自己本來的心性,知道自己應該以什麼樣的心態面對這人世間的無常事,讓自己處在一個相對合理的狀態下,真實明白自己的本心本性,知曉自己的能力和位置,用恰當的方面去面對生活。

《壇經》智慧,佛性本自具足,莫向外馳求

不說破是禪宗諸多學習方法之一,這教人知道佛性本自具足,莫向外馳求,意思是說,人人都具有佛性,自己本身就是佛,不必把過多的精力放在外面;要人們知道,那個“佛”實際上是個假名,只是個概念,本質上沒有“佛”可以作,無法可求,無涅槃菩提可證,把一切的一切都給“空”掉,斷掉,徹徹底底地放下心中的執住,這樣才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現實生活中,大道理人人都會說,都會講,可生活並沒有因為這些大道理得到改善,空有一張嘴在哪裡胡亂講,像極了曉得“茴香豆”有好幾種寫法的孔乙己,可大多數人還不如孔乙己,孔乙己最起碼還懂得精神勝利法,還曉得自己安慰自己,某種意義上還在問自己的心,只是把時間花在了欺心上面。而大多數人只是隨心,不假思索地做著沒有任何意義的事情,這樣長久下去,結果就只心中只有行為習慣,佛性之光變得很暗淡,沒有了生氣。究其根本原因,正是說得太多了,說破了,把本應該放在心中的話全部說出來了,說出來之後,覺得理所當然,自己忽視了這些話的真實含義,只具有表面的假功夫,沒有實實在在的真功夫。

《壇經》智慧,佛性本自具足,莫向外馳求

說破與不說破這是人生的大智慧,一張嘴除了吃飯就是說話,飯吃得不好,身體不舒服,話說得不好,整個人都不舒服。一個人說什麼樣的話就代表著他將成為什麼樣的人,佛性本自具足。佛在自己的心裡,吃什麼樣的東西,身體才會得到營養,這個我們自己的身體會告訴我們答案;說什麼樣的話,才能和別人進行有效的交流,這個現實生活中的反饋也會告訴我們答案。我們想要覺悟自己的心靈,關鍵在於會運用我們這副身體,嘴巴是關鍵,掌管我們的命運。

很多事情一經說破,便不把之當回事了,便成了“口頭禪”,本來真理是很簡單的,大道理只是人生經驗的總結,沒有“大道理”的說法,只是最簡單的人生規律罷了,正因為說破了,所以也就變得不值錢了。因此我們縱觀古代的禪宗大師,他們從不輕易替人解說,因為實在沒有必要說,說多了不是好事,只需要自己去做就好了,教學人自己去體會,去明白自己的心,只需要在關鍵的時候,當頭棒喝,從漸修到頓悟,直接明瞭的事情,真實不虛的事情。

《壇經》智慧,佛性本自具足,莫向外馳求

佛性本自具足,在於不說破,一經說破,便成了口頭禪,把真實的佛性給遮蓋住了,迷失了自己的本心,即使開始具足,時間長了終會迷糊,不瞭解真實的含義,對人便是大道理,不注重實際,注重形式,長此下去,不在追求,哪能有自得之樂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