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煎顆粒和傳統水煎中藥,哪個效果更好一些?

免煎顆粒和傳統水煎中藥,哪個效果更好一些?

學習中醫路上的小學生!

從上醫學院校到現在醫院工作,已經15個年頭了,直到臨床實習之前,我還不知道有免煎顆粒劑型,印象中的中藥湯劑,還是小時候電視劇裡的小火爐上面一個小藥壺,旁邊有個人在拿扇子扇風……一定會有一個被嗆到的鏡頭,還得有一個端藥的時候被燙到的鏡頭,然後灰頭土臉的把藥拿給一個口唇蒼白受傷的人喝,往往下一個鏡頭就是這個人很快就會痊癒。都是小時候的記憶。現在免煎顆粒劑型已經被大家更容易接受,因為從直觀的感覺上,免煎顆粒更像是一種咖啡類的飲料,比看到一包包的中藥湯要感覺好上不少。印象打分,顆粒佔優。

但是,這終究是藥,藥就要起到療效,那麼兩種劑型到底哪一種更好呢?這也是臨床當中常常有患者問的問題,也好回答,也不好回答。下面,咱們就來說一說。

首先,我要提出我自己的觀點,我認為,還是傳統的煎藥方法療效更好一些。具體的優缺點,咱們往下看。


免煎顆粒和傳統水煎中藥,哪個效果更好一些?

關注我,帶你瞭解更多的醫學知識!

顆粒劑型,最大的優點,我認為是易於保存、攜帶方便!

比如出差或者存儲不方便等情況下,顆粒劑型還是很好的選擇,體積小、重量輕,開水沖服飲用,操作簡單。但是,我始終覺得,這裡面有一個很嚴重而又解決不了問題。

顆粒劑型是單味藥提取,把有效成份提取出來,再加入輔料賦形;複方則是把各種顆粒按一定比例混到一起,開水沖服。那麼,問題就來了,這中間少了一個煎煮的過程,少了一個將所有有效成份混到一起進行煎煮,在沸騰的開水中各種有效成份充分融合,在這個過程中是否會產生一些未知的反應,從而對療效有一定的影響,這都是我們現在還沒有能研究出來的一個未知數。

有人建議把按比例調好的顆粒放進一個容器裡,服用前先加熱,煮一下,這個過程就可以彌補剛才所提到的缺少的煎煮的過程,這樣可以嗎?我認為仍然不可以,因為顆粒是提取過的有效成份,所謂的有效成份要看提取工藝是不是能夠有效提取,提取出來的東西能不能被保存得住,這都是問題。比如芳香類、礦石類及動物類藥物,芳香類的藥物因為其揮發問題,如果提取不當會導致有效成份大量喪失,礦石類藥物單味藥煎煮過程中有效成份很難煎出,但傳統複方煎煮時,各種藥物混在一起的煎煮,這裡有沒有可能因為一些化學反應而使得礦石類藥物有效成份更容易煎出或者被煎出的少量有效成份與其它藥物的成份形成某種化合物而被有效的、穩定的儲存在湯液之中?這都是不能確定的事情。動物類藥的提取也是很有難度的,比如一些蟲類、蛇皮、蜈蚣等,都需要精心設計提取工藝。

總之,顆粒劑型難以模仿傳統煎藥的過程,療效也就可能會有優劣之分,只是可能,我還不能確定。


免煎顆粒和傳統水煎中藥,哪個效果更好一些?

再來說一下傳統煎藥方式,雖然方法古老,但其中的秘密,可能至今也無法破解,甚至在未來的多少年內都是一個迷。

這裡,我們主要說一下,現代的煎藥有多少弊端。

我認為煎藥,最好還是一付藥一付藥的煎,不要幾付藥一起煎,避免造成浪費。

容器大小合適的情況下,加入適量水,先浸泡,武火燒開,文火煎煮,一付藥,藥量少,藥材與藥材的間隙大,溶液中析出的有效成份也會更多一些,也更方便先煎、後下的需求。服完一次,再服藥時,可再次加入少量清水,再煎煮一次,使有效成份進一步完全析出,療效會更好。如果多付藥一起煮,比如現在的煎藥機,就是一個機器去煎,如果在醫院或者大藥房,都是這樣去煎煮,三付、五付藥一起煮,為了方便,都會套上一個袋子,所有藥都捆在袋子裡,煎煮的過程中總會覺得藥材與藥材之間的間隙過小,影響煎煮的效果,而且都是隻煎一次,能煎出的成份留下,剩下的都被扔掉。所以,煎煮過程有差錯,直接影響藥效。可現代人哪有時間去煎藥,很少有臨床的患者會選擇自煎,都是煎好後帶走。

所以,對中藥療效的評價,我個人認為

懂得煎藥的自煎>懂得煎藥的機構機器代煎>免煎顆粒>不懂煎藥的機構機器代煎

以上,就是我個人對中藥療效的評價,沒把各個方面都寫全,只是挑了我認為的主要方面和大家分享,以後還會分享其他中醫中藥相關內容。我還發布了許多關於經典方劑的讀書視頻,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

關注我,一起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