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四喜:疫情或加劇欠發達國家貧困和飢餓 但中國人沒必要囤糧

2020-04-26 14:10

4月21日,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發佈了《全球糧食危機報告》(Global Report on Food crisis),並且做出預測:受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經濟衝擊,2020年面臨嚴重糧食不安全(IPC/CH 3及以上)的人口數量將增至2.65億,比2019年的1.35億增加了1.3億。世界糧食計劃署呼籲全球必須共同行動,減輕這場全球性災難的影響。

2020年《全球糧食危機報告》指出:“對於數百萬危在旦夕的人來說,新型冠狀病毒可能是災難性的。這對數百萬僅憑工資吃飯的人來說也是沉重的打擊。封鎖和全球經濟衰退原本已經耗盡了他們的儲蓄,如果再來一次像新型冠狀病毒這樣的衝擊就能把他們推到崩潰的邊緣。”

鳳凰網採訪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駐華代表屈四喜博士

,在他看來,新冠病毒可能導致全球經濟放緩或陷入衰退,加劇極端貧困和飢餓,因此世界糧食計劃署將在必要時擴大糧食援助規模。

疫情加劇極端貧困與飢餓

鳳凰網:近期,有多個國家已宣佈限制糧食出口,您認為這種現象是由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嗎?這會加劇世界欠發達地區的貧困和飢餓嗎?世界糧食計劃署有何應對措施?

屈四喜:

我認為是一部分原因是由於自然災害糧食減產,當然也不排除新冠肺炎對這些國家的影響,因為疫情蔓延可能影響到勞動力流動、生產和糧食供應鏈,造成糧食短缺和價格飆升從而導致這些國家的糧食緊張局面。

全球目前飢餓和營養不足的人數有八億兩千多萬,大多分佈於非洲和南亞。而隨著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和東非等地沙漠蝗蟲等自然災害的產生,有可能在四五月份出現更加嚴重的糧荒,這令我們十分擔憂。

據我們評估,新型冠狀病毒對全球糧食安全構成了威脅,在新冠疫情蔓延期間,營養不良率可能急劇上升,從而導致更高的死亡率。營養不良的人免疫系統較弱,更容易患病。而受疫情影響,許多國家的學校營養餐項目因停課而被迫中止,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近日發佈的數字地圖顯示,192個國家在部分或全國範圍內關閉了學校,這意味著近1200萬兒童將無法獲得世界糧食計劃署提供的學校營養餐。對於填不飽肚子的孩子們來說,學校營養餐可能是他們一天中唯一一頓營養豐富的餐食。在尚未停課的國家,世界糧食計劃署確保發放學校營養餐時保持社交距離;在已停課的國家,世界糧食計劃署實行替代方案,包括帶回家的口糧計劃、現金或代金券援助等,確保孩子免受飢餓的困擾。

我們擔憂新冠病毒可能導致全球經濟放緩或陷入衰退,加劇極端貧困和飢餓,因此世界糧食計劃署將在必要時擴大糧食援助規模,持續幫助脆弱群體。正如在2014-2016年應對埃博拉疫情時,世界糧食計劃署將繼續利用自己獨特的全球物流體系以及實地行動密切監測全球糧食供應和價格,積極加強糧食儲備,以支持世衛組織和各國政府的行動。

鳳凰網:那麼對中國來說需要擔憂糧食不足和價格飆升的問題嗎?已有一部分民眾擔憂未來糧食供應問題,開始囤積食物,您認為是否需要囤積糧食?

屈四喜:

中國的糧食庫存比較充裕,來年的消費量在國家糧食儲備裡必須要佔到17%-18%,現在中國遠遠高於這個數字。中國主要糧食消費品種大米、小麥,最近7、8年來都是產大於銷的,政府應對疫情的管控能力非常強,因此我認為在中國的環境下完全沒必要囤積糧食。

在中國建立應對全球疫情醫療物資的集散窗口

鳳凰網:疫情期間,世界糧食計劃署於中國開展了哪些救助活動,進展如何?

屈四喜:

新冠肺炎疫情出現後,世界糧食計劃署一直非常關注疫情對中國和世界各國的影響。我們與中國政府合作開展救助工作,向湖北提供了一批醫療救治設備包括用於治療重症患者的體外膜肺氧合機(ECMO)和無創呼吸機(NIV)。另外由於物流受影響,我們也運送海外捐贈物資到中國來。

中國政府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有效的控制住了中國境內新冠肺炎的蔓延,現在中國政府也在關注世界各國的疫情蔓延情況。近期,中國政府向非洲多個國家捐贈了醫療抗疫物資,我們利用世界糧食計劃署自有的物流系統進行運送,而世界糧食計劃署在當地的人道主義應急倉庫正向非洲間國家開展物流和分發工作,為人道主義援助提供支持。

我們也在做應對全球疫情蔓延的下一步推動工作,在中國建立一個全球人道主義應急倉庫,以擴展現有的聯合國全球人道主義應急響應網絡,利用自有的技術和物流體系在中國採購防護和醫療物資運送至疫情嚴重和欠發達地區,幫助這些國家人民抗擊疫情。

新合作形式,分享中國扶貧的傑出經驗給世界欠發達地區

鳳凰網:請您介紹一下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在中國地區開展的工作。

屈四喜:

世界糧食計劃署與中國的合作主要由緊急救濟、專項協助、農業綜合發展和農村綜合發展構成。1979年起,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進入中國開展援助行動,四十年來,世界糧食計劃署在中國成功實施了70多個扶貧和災後重建項目,累計向中國提供了380萬噸糧食,項目總支出10億餘美元,直接受益人群達3000萬人。從糧食援助到深化合作,世界糧食計劃署與中國的合作伙伴關係也在演變。

從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世界糧食計劃署在華主要工作是救濟和發展援助,而90年代到2005年,世界糧食計劃署在中國提供糧食援助,同時開展大規模綜合農業開發項目,項目內容包括平田整地、修路、建水庫、挖水渠、建果園和茶園等,這些項目都極大地幫助了項目區居民脫貧致富。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消除飢餓進程的推進, 世界糧食計劃署於2005年逐漸結束了在華援助項目。中國從一個糧食受援國轉變為世界糧食計劃署開展全球行動的重要捐助國。

鑑於中國在減貧和改善營養不良狀況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國可以與全球其他國家分享豐富的經驗,將中國在農業農村發展和扶貧方面的傑出經驗分享給其它發展中國家。世界糧食計劃署中國辦公室制定了“2017 —2021年國家戰略計劃”, 預示著世界糧食計劃署與中國合作的新時代。同時,世界糧食計劃署重視發展和企業的夥伴關係,目前和諸多國內外優秀企業都建立了各種形式的合作。

鳳凰網:中國政府將2020年定為全國脫貧攻堅決勝期,請您介紹一下世界糧食計劃署相關合作的項目和工作。

屈四喜:

過去40多年來,尤其是最近,中國在扶貧方面取得了成績是有目共睹的,中國是為數不多的既取得了發展目標也取得了世界糧食安全首腦會議確定的糧食安全目標的少數幾個國家之一,中國在這方面為全球發展中國家樹立了很好的榜樣和典範。

世界糧食計劃署在中國積極開展創新性項目,配合中國政府進行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工作。我們在一些貧困地區開展了學齡前兒童的營養改善試點項目,以改善3-5歲兒童的營養問題,提高農村家庭的營養均衡意識,助力孩子們健康成長。這個項目我們是定點幫助貧困農戶,同時加強對學齡前兒童營養改善項目的評價和追蹤,這是非常重要的創新點。

同時我們也在甘肅實施富鋅馬鈴薯小農試點項目,通過富鋅馬鈴薯的推廣和生產,旨在改善中國農村貧困地區農民生計以及微量元素鋅缺乏問題,助力實現中國政府的精準扶貧和營養改善目標。

鳳凰網:您對於未來的世界糧食計劃署,與中國所開展工作的展望和規劃,您還有哪些思考?

屈四喜:

首先,隨著中國的經濟發展,毫無疑問中國正在成為世界糧食計劃署非常重要的一個捐贈國,中國的社會責任感越來越強,也願意拿更多的資源幫助發展中國家,所以我們要加大與中國的合作,希望從中國得到更多的資源,幫助其他國家、機構和貧困人口。

第二,南南合作來講,毫無疑問中國有非常豐富、類型多樣農業農村發展經驗和先進技術,包括電商技術等在內,中國新經濟、新業態的發展經驗向世界欠發達地區的傳授都是我們未來發展方向中非常重要的內容。

第三,從國內幫扶來講的話,即使2020年以後,我相信中國政府也會持續出臺相應的幫扶弱勢群體的計劃,農村依然是一個薄弱環節。世界糧食計劃署利用自己的過去在中國積累的經驗和影響力,與合作伙伴一起合作,在國內開展一些相應的幫扶項目和工作。

閱讀全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