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路長行》:一本有溫度有深度的行醫筆記

《醫路長行》:一本有溫度有深度的行醫筆記

2020年初,一場新冠肺炎疫情籠罩華夏大地,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抗擊疫情,我也帶領團隊四處奔走,略盡綿薄。也是在這時,我與南寧市第四人民醫院結緣,並結識《醫路長行》一書的作者——吳鋒耀院長。

南寧市第四人民醫院作為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院,是一家擁有60年曆史的傳染病專科醫院,經受住了SARS、H1N1流感、H7N9流感、登革熱等多次突發傳染病疫情考驗,醫護團隊有很好的專業素養和豐富的臨床經驗。面對疫情,他們積極向上、勇於擔當、有條不紊地開展各項工作。

吳院長本人是一個思維敏捷、善於博採眾長的人,在他的帶領下四醫院也成為一個開放包容的醫院。以往傳染病多主張西醫治療,但四醫院卻力推發展傳染病中醫,開設獨立的中醫科、中醫門診、中醫住院病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有中醫館,建設仲景中醫藥文化園等。在既往的重大傳染病疫情防治以及日常的結核病、艾滋病、傳染性肝炎等三大傳染病救治中,也都堅持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四醫院邀請我進行中西醫聯合會診,並聘任我為醫院中醫藥醫療救治專家組首席專家。在會診中,我們並不需要磨合期而直接進入治療階段,這得益於中醫在四醫院有根植的土壤,他們把中醫藥繼承、發展、利用得很好。我很贊同吳院長所說的,中西醫協作能夠取長補短,真正體現出一種人道主義精神。而這種大局觀和合作理念,都散落在他所著的每一篇散文和隨筆中。

《醫路長行》也是一本能夠催人奮進的成長勵志書。吳院長大學畢業後分配到鄉鎮衛生院擔任住院醫生,22歲成為鄉衛生院的院長;在縣衛生防疫站工作過,做過內科醫生,後來成為專業的麻醉科醫生,在麻醉科醫生的崗位上成長為醫院管理人才;在10年間,帶領南寧市第四人民醫院屢次迎接疫情挑戰,加強醫學人文建設和防控科普,引導大眾正確理性看待傳染病,成功將南寧市第四人民醫院從三級乙等傳染病醫院建設為三級甲等傳染病醫院。他敢做善成的人生經歷是值得一讀的經驗之書,展示了個人志向和社會價值怎樣融合實現。

《醫路長行》更是醫學職業教育的生動演示。吳院長從鄉鎮衛生院一路走來,他的行醫歷程表達著對醫學精神的理解和醫學理想的堅守;他與南寧市第四人民醫院的同仁常年與各類傳染病抗爭的故事,也讓我感受到了富有人文關懷的醫院風貌。每次疫情來臨,他們都肩負重任衝鋒在前,不懼不餒、有情有義、患難與共,用實際行動深刻詮釋著何為醫者情懷。

這些年,我們一直在提倡醫學人文教育,要求我們的醫學生不但要學習臨床知識和業務技能,更要拿出相當的時間來學習社會、人文相關知識,體會醫學的善、醫學的美,認知醫學的神聖和仁愛、醫學的平等與和諧。《醫路長行》中對於醫患關係的理解,具體事例中對於醫患關係的處理,恰如其分展現了這些美好的人文品質,是人文精神的具體化。我們可能很難在理論上勸導學生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但可以通過榜樣的力量告訴他們可以成為具有怎樣品質的人。吳院長和四醫院的醫護人員無疑就是學生們可以很好學習的榜樣。

可以說,吳院長用樸實細膩的文字記錄下從醫30多年的經歷,有情深意切的醫患溫暖日常,有基層醫生成長的行醫筆記,也有醫院管理建設的探索追求,是一本凝結經驗與思考,綜合理論與實踐,有溫度、有深度的人文醫學讀本,值得醫學同仁們閱讀,也適於有志幹事創業的年輕朋友們品讀。

(作者系廣西中醫藥大學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