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三個月,我經歷了六年的濃縮人生

這幾天,朋友圈被一篇名為《“我在星巴克坐了3個月”:那些假裝上班的被裁中年人》的文章刷屏了,講的就是36歲的中產朋友失業了,因為無法承受家人的擔心與埋怨,不敢將失業的消息告訴家人,每天都裝作正常上下班,上午去公司面試,下午坐在星巴克改簡歷。

失業三個月,我經歷了六年的濃縮人生

這篇文章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意味著很多人都嘗過失業的滋味或者害怕失業發生在自己身上。

這讓我想起幽哥的理論之一:“失業三個月等於六年的濃縮人生。”劃下來失業的每一天都等於是過了24天的濃縮人生,度日如年也不過是這個滋味。

一位群友是這麼形容的:“裸辭之後每天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很是煎熬,吃不好睡不好,做什麼都很有罪惡感。”

失業三個月,我經歷了六年的濃縮人生

對此,我也是深有同感。失業的那幾個月裡,被市場淘汰的無力感24小時包圍著我,看著別人擠地鐵、上班,我心裡很羨慕,也想高薪進入職場,但是欲速則不達,心裡越著急,效果反而越差,面試總是通過不了,面試了6家之後,還是沒有拿到offer,我撐不下去了,感覺到市場經濟很殘酷,決定回老家考銀行,工資低沒關係,穩定就行。

回到老家之後,我參加了兩家銀行的考試。第一家是筆試,第二家是面試。當我親眼看到幾百個人和我競爭僅有的幾個崗位,我意識到,我能考進去的概率約等於0。果不其然,兩家銀行都沒有給我複試通知。

失業三個月,我經歷了六年的濃縮人生

銀行進不去,進私企也行啊,在家好歹不要擠地鐵,而且吃住都是家裡,每個月到手工資就是純賺。我在老家的人才網上維護好簡歷,開始海投。邀約電話慢慢來了,不是藥廠就是打印店,或者是會有爆炸可能的化工廠,而且基本上都是單休,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五險一金也不完善。

失業三個月,我經歷了六年的濃縮人生

我想想賺這麼點錢,還這麼辛苦,不如在家裡玩。於是我在家裡玩了兩個月。這兩個月裡,只要我出去,別人就會問:”你怎麼不上班啊?”因為在老家,基本上工作日是看不到年輕人的,年輕人都在上班,出門的都是老人和小孩。

我被說得很羞愧,感覺一直在家裡玩也不現實,正好來了一個面試電話邀約,同學也約我一起去上海,我就回上海找工作了。經過兩個月的休息,我的心態沒以前那麼激進了,面試了幾家,竟然收到了offer。

這就是我碰壁的一個過程。一開始,我處於愚昧巔峰,覺得我就值1萬,預算低於1萬的面試我都不去。後來,我發現不要說1萬了,offer都拿不到。回到老家後,我就拿到一個2800的質檢員工作,同事全是中專的。恢復了正常心態,二戰上海,終於達到6-8K的市場價。

從學校到進入社會,我經歷了很長一段的陣痛期。一開始,我覺得我一定可以賺到錢,後來,我發現能維持生存已經很了不起了。

失業三個月,我經歷了六年的濃縮人生

體制外的辛苦和不穩定是常態,沒有關係的我必須要接受這個規則,然後越來越堅強。失業不可怕,最怕失業後一蹶不振。最差最差,我還能去刷盤子,去盒馬鮮生剝龍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