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让张良任选封地,张良选择了留地!学者:张良不愧是谋圣!

汉高祖刘邦出身于草根,所受的文化教育也不是很多。刘邦经常“出口成脏”,对待手下大臣也是动辄出口大骂。我们在史书中经常可以看到刘邦骂街的记载,许多大臣也都非常了解刘邦的为人。刘邦对待手下大臣经常表现得非常没有礼貌,尤其是对待儒生。刘邦还时不时用儒生的帽子当夜壶。根据史料记载:

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

刘邦让张良任选封地,张良选择了留地!学者:张良不愧是谋圣!

当年,郦食其建议刘邦分封六国之后为诸侯王之时,刘邦曾经骂郦食其为“竖儒”。刘邦曾经将周昌按倒在地,骑在周昌的脖子上。刘邦曾经因为对待赵王张敖非常傲慢无礼,险些导致被贯高杀害。陈平也曾经说过刘邦对待士人非常没有礼貌。史料记载:

今大王慢而少礼,士廉节者不来!

刘邦也不是对待所有大臣都非常傲慢无礼,他对待张良却非常恭敬。刘邦称呼张良之时,基本上都是称呼其为“子房”。“子房”是张良的字。刘邦曾经下令不准称呼项羽为“羽”,只能称“籍”。刘邦称呼张良的“字”,足见他对张良的重视与尊敬。

刘邦让张良任选封地,张良选择了留地!学者:张良不愧是谋圣!

汉朝初年,掌握政权的是“布衣将相”。刘邦手下的文武大臣大多出身于草根。张良却是刘邦阵营中,为数不多的贵族出身。张良祖上“五世相韩”,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贵族,也算是刘邦阵营中出身最显赫的大臣。

张良、萧何和韩信三人被合称为“汉初三杰”。萧何以政治才能见长,韩信以军事才能见长,张良则以谋略见长。张良被称为“谋圣”,也被一些人称为“阳谋之祖”。韩国灭亡之后,张良便一直想替韩国报仇。张良散尽家财,寻求刺客刺杀秦始皇。刺秦失败之后,张良改变了策略,决定辅佐君主推翻秦朝统治。

张良准备投靠景驹的时候,在留地遇到了刘邦。刘邦和张良两人初次在留地相遇,两人都将对方视为“知己”。张良感觉刘邦能够赏识自己的才华,刘邦认为张良是天纵英才。史称:

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

刘邦让张良任选封地,张良选择了留地!学者:张良不愧是谋圣!

刘邦西征途中,再一次遇到了张良。刘邦进入汉中之前,张良一直辅佐他。在此期间,张良为刘邦立下赫赫功劳。

在此期间,张良立下的功劳有以下几点:

  • 攻取南阳。刘邦攻打南阳之时,打算绕过南阳。张良建议刘邦一定要打下南阳,解除进入关中的后顾之忧。
  • 智取峣关。张良建立刘邦利用峣关守将的特点对其进行劝降。峣关守将决定投降之时,张良又建议刘邦趁峣关将士松懈之际,趁机攻打峣关。最终刘邦轻松占领峣关,咸阳就是只剩下一道关卡。
  • 鸿门宴。刘邦灭掉秦朝之后,占据了关中地区。刘邦封锁函谷关,惹得项羽大怒。项羽攻破函谷关之后决定找刘邦算账。张良和刘邦一起成功拉拢了项伯。鸿门宴上张良又成功地帮助刘邦解围。
刘邦让张良任选封地,张良选择了留地!学者:张良不愧是谋圣!

  • 求封汉中。刘邦被封为汉王之后,非常不开心。张良建议刘邦接受封赏。张良又用金银珠宝收买项伯,帮助刘邦成功地获得了汉中郡。
  • 火烧栈道。张良建议刘邦烧毁栈道,表示无东归之意,以迷惑项羽,同时也可以防备其他诸侯袭击汉军。

楚汉战争期间,张良是刘邦手下最主要的谋士,也是刘邦最重要的智囊。张良为刘邦也立下不少功劳。

  • 迷惑项羽。刘邦攻占关中之后,彻底惹怒了项羽。张良修书给项羽,陈明刘邦只是想遵照怀王之约占领关中,绝对不敢东出函谷关,同时把齐地作乱的消息透漏给项羽。项羽把主要精力由西攻刘邦转移到东灭齐国。刘邦因此躲过一劫。
  • 下邑划谋。张良为刘邦确立了以土地换取人心的策略,把函谷关以东的土地分封给能击败项羽之人。刘邦成功地拉拢了英布、彭越等人。
刘邦让张良任选封地,张良选择了留地!学者:张良不愧是谋圣!

  • 荥阳阻封。郦食其为刘邦出了一个复立六国的馊主意。张良急忙阻止刘邦的愚蠢行为,并且分析了不可复立六国之后的原因。
  • 劝封齐王。韩信求封假齐王的时候,引得刘邦破口大骂。张良建议刘邦用齐地换取韩信出兵,用梁地换取彭越出兵。他们最终两个起兵参与灭项,并消灭项羽。

汉朝建立之后,刘邦非常感激张良,也非常重视对张良的封赏。刘邦在还没有大规模封赏功臣的时候,便决定封赏张良。史称:

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

刘邦让张良任选封地,张良选择了留地!学者:张良不愧是谋圣!

刘邦分封功臣的时候,头号功臣萧何、二号功臣曹参的封赏也基本上在万户上下。酂侯萧何的食邑为八千户,后增加了二千户;平阳侯曹参的食邑为一万零六百三十户。刘邦封给张良的封户为三万户,汉初其他功臣都没有如此封赏。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刘邦让张良在齐地随便选择封地,汉初所有功臣中也只此一家。

刘邦封赏张良三万户,让张良在齐地选择封地,足见刘邦对张良重视与喜爱。面对刘邦如此丰厚的封赏,张良却没有被利益冲昏头脑。

张良非常清楚君臣之间的关系,非常明白“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张良也非常清楚刘邦的为人,他知道刘邦是一个心怀大志的君主,也知道刘邦最看重的是什么。刘邦为了自己活命可以将自己的子女踹下车,为了江山可以置自己的父亲和妻子性命不顾。和刘太公、吕后、刘盈等人比起来,张良在刘邦心中的地位并不比他们高。刘邦为了自己和江山,可以置家人的生死不顾,张良又能有多少分量。

刘邦让张良任选封地,张良选择了留地!学者:张良不愧是谋圣!

刘邦之所以如此看重张良,一方面可能因为欣赏张良,更大方面是因为张良可以实现刘邦的志向。张良也确实一次又一次于危难之中拯救刘邦的性命,拯救大汉江山。汉朝建立之后,刘邦和功臣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刘邦一方面要利用功臣,另一方面却也要防着功臣。功臣们都成了刘邦潜在的处理对象。

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自然是刘邦首先要清除的对象。汉朝建立之后,刘邦第一个动手解决的也是韩信。最终刘邦和吕后杀死了韩信。长于政治的萧何,也曾经是刘邦的眼中钉。刘邦一度也对萧何不信任。萧何为了自救只能散尽家财,将自己的家人送到前线。即使这样,刘邦依然没有放松对萧何的警惕心。最后萧何只能以“自污”的方式保全自己。

韩信不知道功高震主和功成身退的道理,最终成为刘邦剪除的对象,本人被杀。萧何有高人指点,知道自己功高震主,也有人告诉他如何让刘邦消除疑心。萧何虽然得以善终,但也多次被羞辱。

张良的政治敏感度则要远远高于韩信和萧何。张良知道如何自保,也知道如何打消刘邦的猜忌。刘邦封赏张良三万户,让张良在齐地选择封地。一方面确实因为刘邦非常敬重张良,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试探张良。

刘邦让张良任选封地,张良选择了留地!学者:张良不愧是谋圣!

如果张良真得选择三万户食邑的话,一来有可能会遭致刘邦的猜忌,二来更可能会引起其他大臣的嫉妒。萧何是刘邦亲命的第一功臣,最终的食邑只有一万户。曹参战功更多,史称:

凡下二国,县一百二十二;得王二人,相三人,将军六人,大莫敖、郡守、司马、候、御史各一人。

战功如此卓越的曹参的食邑也不过是一万零六百三十户。张良虽然“运筹帷幄”,但却没有实实在在的战功。如果张良接受三万户的封赏,就有可能得罪萧何、曹参、周勃等丰沛系功臣。如果得罪这些功臣或者引起这些功臣嫉妒的话,他们极有可能在背后陷害张良,或者当张良遇难的时候落井下石。所以张良才不敢接受三万户。

刘邦让张良在齐地选择封地,张良选择留地也非常巧妙。如果张良选择肥沃的土地,一来可能会引起刘邦猜忌,二来可能会引起功臣嫉妒。张良选择留地则是一个绝佳的选择。留地是张良和刘邦初次相遇的地方。张良选择这个地方,一来是这个地方不是重要之地,二来这个地方对于张良和刘邦有特殊意义。张良希望以此向刘邦表明自己没有私心,也希望刘邦以此感念与自己的情谊。

刘邦让张良任选封地,张良选择了留地!学者:张良不愧是谋圣!

张良此举打消了刘邦的猜忌,也避免引起功臣的嫉妒。

西汉建立之后,张良给刘邦出了两个计策。

  • 劝封雍齿。刘邦封赏的时间过长,引起部分大臣的不满。张良建议先封赏刘邦最憎恨的雍齿以稳定功臣。最终巧妙地化解了这场政治危机。
  • 劝都关中。刘邦选择都城的时候,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张良劝说刘邦听从娄敬的建议定都关中,最终稳定了大汉的局面。

此后张良基本上淡出了政治舞台,是汉初为数不多的急流勇退的功臣。史称:

留侯从入关。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

张良主动放弃了手中的权力,过上了隐居的生活,在山中练起了气功。史称:

“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辟谷,道引轻身。

刘邦让张良任选封地,张良选择了留地!学者:张良不愧是谋圣!

张良此举成功地让自己避开了当时复杂的局面,得以完整地生存下来。此后张良除了建议吕后请出商山四皓,稳定了刘盈的太子之位,在朝堂之上再也没有任何政治活动。

吕后掌权之后,张良也没有再出山。公元前189年,张良去世。张良死后,与黄石合葬在一起。

张良拒绝了刘邦三万户与在齐地任选封地,选择了与刘邦相遇的留地。张良在最受刘邦重用的时候选择了急流勇退。张良此举成功地保全了自己的性命,也保全了自己的名节。如果韩信学学张良,也许就不会被杀;如果萧何学学张良,也会就不会受辱。

不得不佩服张良的才智,不得不佩服张良的明智!张良不愧是谋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