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上門詮釋“師者”仁愛之心

送教上門詮釋“師者”仁愛之心

13名教師翻山越嶺送教上門。記者 張海燕 攝

彩雲網評特約評論員 劉頌寒

疫情影響之下,網課已經成為學生學習的一種標配。但是,與大城市的學生可以輕鬆上網課不同,偏遠山區孩子們的硬件條件卻並不允許。不讓一個孩子的學業“掉隊”,雲南13名教師翻山越嶺,將鄉村課堂“隨地而建”,保證了每一個學生的教育進度。

從古至今,讓文明薪火得以延續,讓價值理念得以遠播,無不昭示出教師這個職業的厥功至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承擔著讓每個孩子健康成長、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任。”13名教師翻山越嶺送教上門,讓25個村子265名學生的學業得以延續,給他們帶來了通過學習改變命運的機會,也為貧困地區的學生走出大山帶來了希望。

先生之風,山高水長。從啟蒙眾人到傳授新知,再到教育救國,教師總是站在時代的浪潮之上,用自己的肩膀挑起了“傳道受業解惑 教書育人圖強”的重擔。這其中,有說出“教育是立國的根本”的陶行知,有被毛澤東尊稱為老師的大教育家徐特立,有被習近平總書記親切稱呼為“老阿姨”的龔全珍。他們以一份赤子之心,為中華民族的復興保存了最為珍貴的火種。雲南13名教師翻山越嶺,讓世人看到了這份赤子之心的延續。時代在變化,但不變的依舊是那份赤子之心。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師者為祖國繁榮強盛源源不斷的培養出人才,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構築中流砥柱,他們為無數青年的夢想搭橋,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相對於大城市裡的教書育人,偏遠山區的教育更加艱難,硬件設施差、交通不便、學生素質參差不齊。但是,他們沒有被困難阻撓,用行動詮釋了“為人師表”。

啟人心智,培德鑄魂,教師不僅涵養出國家人文進步的精神財富,更培養了無數參與國家發展事業的建設者。他們身上秉承著家國情懷,指引了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發展的未來。“學為人師,行為世範”。這八個字德厚流光、高情遠致,也正是對這13名翻山越嶺教師的最好詮釋。

一切對他們的讚美,也無須過度拔高,他們只是在用自己的行動來踐行自己的職責。正如校長畢恩權所說,“老師們只是做了應該做的事,比起衝鋒在一線的醫護人員,我們的付出不值得一提”。立功與隱逸之間,並沒有太明顯的界限。老師們用心教書育人,給孩子傳遞的正是一份不畏辛苦、敢於擔當的價值觀。細微處傳遞的精神,影響卻是深遠的,孩子從中學習到的不僅是知識,更是一種感恩的情懷,足以滋養他們的一路成長成才,這也是“一枝一葉總關情”的具體表達。

澆灌心靈之花,扶植品格之樹,養育學識之果。教師使命光榮、責任重大,不愧是新時代的靈魂工程師。而在這13名雲南教師身上,他們那種兢兢業業的育人態度,那種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詮釋了新時代的“師者”內涵。

彩雲網評所登載的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歡迎關注彩雲網評,投稿郵箱yncywp@163.com,稿費從優。

送教上門詮釋“師者”仁愛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