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不住的父亲

父亲今年78岁了,早就到颐养天年的时候了,可他就是闲不住。我们姊妹六人都有工作不在家,家里现在有二十多亩地全靠父亲操持。前些年我们商量着把地包给别人或者流转出去,父亲说什么也不同意。说什么自己种地打的粮吃起来瓷实������。我们也就随他去了,好在现在种地都实现了机械化。

其实我们都能理解父亲对土地的钟爱。年轻时,面对六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和少的可怜的自留地,父亲吃尽了苦头,受尽了白眼。由于人口多,父母辛辛苦苦一年下来,队里七算八算,根本领不到什么粮食。一家人只能靠自留地里种点土豆,高粱和救济的红薯干干渡日。冬天土豆干磨成面蒸的发糕,夏天野菜团子常常是一家人的主食,往往还不能管够,记得小时候父母常说的一句话“我还不饿,你们先吃”,哪里是不饿,是怕不够吃饿着我们几个孩子。为了一家人能填饱肚子,父亲挑着几十斤的担子,步行往返几百公里换吃的东西,跟着麦客赶场。

再苦、再难,父母没有放松对孩子们的教育,我们姊妹六人到了适学年龄,父母都让我们去学校念书。我们也都很争气,学习成绩都名列前茅,为了减轻家里负担,大姐初中毕业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卫校,大哥初中毕业考上了县城的师范学校。

大概是82年开始,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承包,从那时候起,虽然生活依然艰辛,但好在能吃饱饭了。再后来土地按人口承包到户,家里除大姐、大哥户口迁移没分到地外,一下子分到了六口人的土地,大概有三十多亩地。分到地的第一年秋季,父亲将二十多亩地种了小麦,父亲说:“明年要让孩子们吃上纯麦面馍馍”。第二年,父母的辛苦得到了较为事厚的回报,小麦丰收了,交过公粮,家里余粮足够一家人整年能吃上白面了,父母的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父亲的干劲更大了。

90年代,我和几个弟弟妹妹也通过考学离开了家。家里就剩下父母两个人,土地也没减少多少,到现在还有二十多亩。母亲身体不好,种地的活基本上都是父亲在干。大哥是中学老师,离家近,农忙时和嫂嫂回去帮忙收和种。家里早就不缺粮食了,加之种地不赚钱,父母年纪又大了,我们劝说让不要再种,好好养老就行了,可父亲每年都把地种的满满的。

应该是挨饿挨怕了,父亲常对我们说:“仓里有粮,心里不慌”。我们姊妹们回家,父母都要把磨的面粉让我们带上。我知道,虽然我们现在的日子都过的很好,但在父母的心里,还是想的是让我们吃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