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新冠疫情不應是逆

新華社北京4月16日電 評論:新冠疫情不應是逆/反經濟全球化的新藉口

新華社記者王建華 周強 王豐

正在全球大流行的新冠肺炎疫情是100年來罕見的人類公共衛生危機,也是二戰結束以來人類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貿易保護主義者、民粹主義者“甩鍋”經濟全球化,將其視為逆/反經濟全球化“新依據”的做法是錯誤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全球危機”,但絕不是“全球化危機”。

經濟全球化是國際分工不斷細化優化的結果,是世界經濟發展規律的使然,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潮流。它在發展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曲折,但絕不會被人為永久逆轉。隨著現代化交通的普及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時間與空間的阻隔變得微乎其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業已形成。經濟全球化不僅不是疫情全球蔓延的“替罪羊”,而且還是控制全球疫情的“金鑰匙”。

人類文明發展史也是一部與病毒鬥爭的歷史。一種新型冠狀病毒衍變成為全球疫情,主要是人類認知的侷限造成的。中國曆時兩個多月基本控制新冠肺炎疫情,表明人類對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認識和控制是需要經歷一定過程的。貿易保護主義者、民粹主義者利用人們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恐懼心理,進而鼓吹逆/反經濟全球化,顯然是“開錯了方、下錯了藥”。

面對共同的未知風險領域,世界各國唯一的正確選擇是團結協作、互通有無、攜手應對。在全球戰“疫”中,中國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分享中國經驗,作出中國貢獻,成為世界人民抗擊疫情的銳利先鋒和堅強後盾。

的確,出於防控疫情緊急需要而發生的全球範圍經貿活動“暫緩”,明顯影響了全球供應鏈的穩定。但是,由此產生“轉移供應鏈”“回遷產業鏈”“減少供應點”甚至“完全退回本土化生產狀態”的念頭是短視而危險的,也是根本行不通的。

毫無疑問,此次疫情是對世界各國各地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查找短板及時補缺才是正確選擇,而不是借“汙名”經濟全球化轉移民眾注意力。對於跨國企業而言,疫情防控也是一次全新的壓力測試,以追求成本最低化的零庫存策略需要修正,供應鏈多元化、分散化和區域化的策略需要加強,但這都不是構成反對經濟全球化的理由。

把困擾世界的問題,簡單歸咎於經濟全球化,既不符合事實,也無助於問題解決。數十年來,經濟全球化整體上推動了世界經濟的繁榮穩定,其結構性調整也一直在進行中,以求最大程度趨利避害。此次疫情危機無疑會加快這一調整趨勢,但調整絕不意味著各國經濟的“脫鉤”,而會是中國所倡導的:各國應攜起手來,總結歷史經驗與教訓,加強協調、完善治理,推動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新型經濟全球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