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瑪峰“封山禁令”為環保,那每年超過一個億的收入去哪了?

日前,珠穆朗瑪峰“封山禁令”是“霸佔”了各國、各大媒體頭條。

據悉,珠峰並不是像傳聞所說的要“無限期永久封山”,只是針對珠峰保護區的核心區域進行封閉保護,對旅客量進行控制,每年只允許約300人於春季攀登。而在珠峰大本營附近張貼的公告也稱“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從即日起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進入珠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絨布寺以上核心區旅遊”。

珠穆朗瑪峰“封山禁令”為環保,那每年超過一個億的收入去哪了?

但慶幸的是,遊客仍可抵達距離大本營2公里左右的絨布寺附近遊覽,觀看珠峰。

珠穆朗瑪峰“封山禁令”為環保,那每年超過一個億的收入去哪了?

網上有不少聲音,控訴到達珠穆朗瑪峰景區乃至西藏地區的遊客們破壞了當地脆弱的人文自然環境。每年到珠峰的遊客們,匆匆地來,卻是輕輕地走掉,隨身攜帶的帳篷、睡袋、氧氣瓶、罐頭、塑料袋、包裝袋等垃圾全部被留在了山上,過十噸的人類排洩物也被埋在雪山上,世界最高峰淪為“全球最高垃圾”站。

而且,由於珠峰地區低溫氣候,垃圾需經過長年累月地分解。絕大部分的垃圾還需要當地村民進行人力搬運,對於無法搬運的就地焚燒,燃燒中必然會產生破壞環境的有毒氣體和物質。

珠穆朗瑪峰“封山禁令”為環保,那每年超過一個億的收入去哪了?

珠穆朗瑪峰“封山禁令”為環保,那每年超過一個億的收入去哪了?

據西藏自治區登山運動管理中心負責人索南介紹,對於垃圾處理工作,海拔5800米過渡營地以下的由西藏登山協會協調處理,在此之上的高海拔區域由商業登山服務機構承擔。

“從大本營到海拔6500米的前進營地之間其實看不到什麼垃圾了,因為我們每天都會去撿。”扎西宗鄉託桑林村村民頓珠說。他是西藏自治區體育局牽頭成立的珠峰高山環保大隊的一員,專門負責在海拔6500米以下“撿垃圾”。

早在幾年前,尼泊爾就要求每支登山隊伍在啟程前繳納4000美元的押金,如果每名登山人員回程時能帶回8公斤垃圾,就可拿回這筆押金。而西藏方面也規定,登山人員必須把帶上去的物品全部帶下山,否則將以每公斤100美元的金額進行罰款。

但是,不少登山人員仍選擇把垃圾留在山裡,因為相對於幾十萬的登山費用那幾萬塊錢罰款算不了什麼。

珠穆朗瑪峰“封山禁令”為環保,那每年超過一個億的收入去哪了?

有趣的是,攀登珠峰的費用是高居不下,而且每年都在上漲,從2016年35萬元左右,已上漲到45萬元左右。

大家不禁會想,既然攀登費用需要每人次接近50萬,那這筆費用到底有多少運用在景區運營和垃圾處理上呢?

以每年300的攀登人數來計算,攀登費用就達到1.5億(2018年就有超過600人登上珠峰),如果這個費用能有合理的比例投放在垃圾處理上,那怎麼還會有“最高垃圾站”呢?

當然商業攀登活動的確為當地旅遊經濟帶來無窮機會和利益,但是如果單純地把公共旅遊資源變為一種商業盈利資本那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珠穆朗瑪峰“封山禁令”為環保,那每年超過一個億的收入去哪了?

不得不說的是,旅遊業的發展和環境保護相輔相成,息息相關,外出旅遊的遊客應該加強自身的環保意識,減少自身旅遊對環境的消極影響;同時,旅遊當局和旅遊區管理機構應該加強制度約束和管理力度。

不然,我們所熟悉的一座座“珠峰”就都會變成垃圾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