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在变,形式也可以改变,但是“礼”念不可以改变

古人对于“礼”特别重视,从小就会有礼仪的教育。君臣之间、父子之间、夫妻之间、师生之间都有很严格的礼仪规范。尊上“讲礼”被认为是一种必须的礼貌行为。

时代在变,形式也可以改变,但是“礼”念不可以改变

儒家重视礼教

而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文明的传播,很多传统的礼教已经被人们忘记,甚至被认为是“繁文缛节”而遭人遗弃。

在很多家庭里,孙子直呼爷爷的名字、儿子直呼父亲的名字,长辈非但不加以制止,还以此为乐,说这是新时代的“平等”。在单位,员工私下里,对于领导不称呼其职位,而是直呼其名,甚至肆意点评其缺点;在学校,年长师兄向向入学的学弟津津乐道的宣讲老师的逸闻轶事。凡此种种,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人前一面,背后一套,都是令人唾弃的失礼行为。

称尊长,勿呼名

称呼长辈,不能直呼名字。

古人对于长辈的名字,都是非常尊敬,直呼其名是有很大过失的。所以在小说当中,我们会经常听到有人说,“赎个罪说,家父叫某某某;我师父是某某某”

公共文明是社会进步的一大标志,而社会文明的进步要依赖与个人道德水准的进步基础之上。对于这些传统的礼仪,大家都要继承遵守。

在日常交往中,多使用文明用语。对于老师和长辈,一定要永远尊敬。在我们的生活里,如果失去了这些礼仪,失去了“您请、谢谢”等这些礼貌用语。这不是时代进步,这是一种倒退,或者说是我们民族的一种悲哀。有些过时的、腐朽的封建思想和规定可以去掉,但是不是全盘否定。不承认历史和祖宗的文明,就是一种背叛。

见尊长,勿见能

在尊长面前,不能炫耀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佛经上讲,经常对人夸耀自己的才能和成绩会减损自己的福报。而且经常这样,也给他人一种卖弄的感觉,很容易遭到别人的反感甚至是妒忌,最严重的甚至是杀身之祸。这样的例子也能举出很多。

韩信自傲引来杀身之祸

我们都知道刘邦之所以可以战胜强大的楚霸王项目,在军事上韩信肯定是头功。但是韩信最后却落的被杀头的结局。

时代在变,形式也可以改变,但是“礼”念不可以改变

韩信居功自傲引来杀身之祸

其实,韩信确实有很大的功劳,如果没有韩信,刘邦绝对不可能成功,因为他的大部分天下都是韩信打下来的。刘邦自己也知道这一点,但是韩信屡次犯忌,挑战刘邦的底线。其中假齐王事件就是一个大忌,作为将军,打了胜仗固然是大功一件,但借打了胜仗来要挟谋私利,就不对了。再后来,又发生了一件事:刘邦和韩信探讨带兵的问题时,刘邦问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说,陛下能带十万兵。刘邦又说,那你呢?韩信说,我是多多益善。后来,他之所以死在未央宫里,跟他的自我炫耀有很大关系。

在其他人面前炫耀不好,在自己的老师面前炫耀就更不对了。尽管老师不会因此而伤害你,但是在老师面前自我吹嘘确实非常不礼貌。如果在跟老师沟通过程中,恰巧老师有主动问到我们的工作学习情况,我们可以低调真实的向老师汇报,请老师分享弟子的成绩。但是态度一定要谦卑、恭敬。

我们要记住一点,在老师面前,我们永远都是小学生。无论现在身处何位,都不能忘记师生之礼。

路遇长,疾趋揖

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

过犹待,百步余

在路上遇到长辈,要马上过去行礼问候;如果长辈没有什么吩咐的事情,就退到旁边恭敬的站立;骑马的要下马,乘车的要下车,;等长辈走远了,还要目送百步,才可以离开。

在路上见到自己的老师或是长辈领导,要马上过去主动问候。现在有的人,看到长辈过来,却假装没看到,甚至转过身去,这都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时代在变,形式也可以改变,但是“礼”念不可以改变

古人路遇老师下车行礼

长辈离开了,也不能马上走开,要目送长辈走远,自己才可以走开。

当然古代说的乘车下马,是当时特定的交通条件下的行为。今天,我们开车,却不能随便停车,否则容易造成交通事故或是交通阻塞。但是我们要根据情况酌情处理。比如可以放慢车速,摇下车窗,轻声问候。如果条件许可,最好是停车问候。如果是骑着自行车,那一定是要停车问候,或者推车与老师散步行走。

这些都是很小的行为,却反映出一个人的高尚的品格。

老师要永远尊敬

从去年开始就在网络上炒得沸沸扬扬的“20年后殴打老师”一案的二审,以维持一审原判,对此事算是画上了一个句号。但是由此带给我们的思考,却不应该停下。关于20年前的那段“冤案”因为时代久远,已经很难考证。但是无论之前的情况如何,都不应该成为今天20年后,一个已经成为壮年的学生当街殴打已经暮年的老师,甚至录制视频传播的理由。

时代在变,形式也可以改变,但是“礼”念不可以改变

常某当街殴打张老师

可能这位老师曾经因为方法不当,对于这位学生造成伤害,但是时间已经过去了,我们不应该还把仇恨记在心中。其实在我们70和80后长大的这些人中,学生时代没有被老师打骂过的几乎没有,我一直都是对这些曾经严加管教我们的老师感激至今,没有他们的严格要求,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成就。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因为反抗白人的种族斗争,被入狱27年,甚至在狱中受尽折磨。但是当他获得自由,甚至当选总统后,都没有对任何曾经伤害他的人做出报复的举动。相反在他的总统就职典礼上,他把所有伤害过他的人全部邀请到现场,而且还向这些人致敬。在所有人不解的目光中,他语气平和地说:“当我走出囚牢时,我已经清楚,如果自己不能把怨恨放在身后,我将仍在狱中。”

时代在变,形式也可以改变,但是“礼”念不可以改变

曼德拉的宽恕闪烁着人性光辉

我想作为学生的常某上学时受到张老师的惩罚,总也不会比狱中的曼德拉受到的伤害大吧。曼德拉可以原谅伤害他的狱卒,为什么常某不可以原谅曾经打过他的张老师呢?

我想今天这个结果,无论对于张老师还是常某都是双输的结果。张老师因为曾经的教育失误,引来了20年后的殴打;常某因为一时冲动,为自己带来牢狱之灾。常某现在最需要做的不是再次上述,而是要好好反思自己的行为。他殴打自己的老师已经是以下犯上的大忌,但是还仅仅是在他和张老师一对一的个人恩怨的范畴之内,但是他录制视频并且传播到网络上,确实挑战了社会长久以来遵守的公序良俗,因而引起公愤,才造成了现在自己的锒铛入狱。常某的行为完全是咎由自取。

时代在变,形式也可以改变,但是“礼”念不可以改变

常某的教训应该引以为戒

不过这个教训的结果有点大,实在是不应该,这应该对所有人引以为戒。

中国古代有很多尊敬老师的故事,比如“程门立雪”、张良拜师、孔子拜师的故事很多,我就不一一详细讲述了。

时代在变,形式也可以改变,但是“礼”念不可以改变

尊师是我们的传统美德

我们受到的教育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尊敬自己的老师,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无论什么时候,无论自己成就多高,身份多尊贵,在老师面前,都永远应该是恭恭敬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