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来》危难时刻有人投敌变节,有人扶大厦之将倾

剑气长城跟蛮荒天下的战斗越来越白热化,用一城之力来抗衡整个蛮荒天下,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场无意义的战斗,不过是早死跟晚死的区别,大势之下一座剑气长城又如何能挡得住呢?

剑来读到这里,使我想起花蕊夫人的一首诗:

《述国亡诗》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当年的后蜀自知回天无力,举国投降大宋赵匡胤,换得免受刀兵之苦,花蕊夫人说他们没有一个人有男子气概。

《剑来》危难时刻有人投敌变节,有人扶大厦之将倾

相似的境遇,一样的遭遇,在剑气长城我们看到了一幅迥然不同的画面——满城剑修尽出剑。

不可否认有人曾投敌变节,但大部分剑修还是誓死守着这座祖祖辈辈就一直戍守的剑气长城。

聪明人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愚蠢,当满城的蠢人尽出剑的时候,我看不到蠢,我只看到了万千剑修的大风流,我知道了什么是坚持,什么是原则,什么是螳臂当车可敬不自量。

没有外乡人再来参观剑气长城,没有外乡人再来一睹剑修遍地走的盛况,没有外乡人想着到剑气长城之上体验那种会当凌绝顶 蛮荒天下尽收眼底的霸气感觉。

《剑来》危难时刻有人投敌变节,有人扶大厦之将倾

不知若干年以后,有没有人记得,在剑气长城的城头之上,有位师门之中仅剩她一人的女子剑仙周澄,喜欢用剑气架起秋千,就那样在那城头之上悠悠地荡漾着,回味着。

不知有没有人记得每次杀敌都身先士卒,连死都不怕的剑仙陶文,对着一碗阳春面的时候,偏偏却不敢碰葱花。

不知有没有记得宁姚的府上,那个最擅长刺杀的纳兰夜行?

不知有没有人记得外乡剑仙元青蜀战死那一刻的意气风发?

不知有没有人还记得北俱芦洲太徽剑宗宗主,韩槐子去了剑气长城然后一去不回?

《剑来》危难时刻有人投敌变节,有人扶大厦之将倾

就在剑气长城气氛越来越凝重的时候,有人连破两座天下而来,没错,剑客阿良,他来了,他说着最骚的话,却做着最风流的事。

阿良的到来,跟蛮荒天下的刘叉来了一场大战,不愧是阿良,对剑气长城提不起战斗欲望的刘叉在他面前也逊色一些。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有人见事不可为而逃避,有人却迎难而上,愿尽孤忠挽狂澜,舍身扶大厦之将倾。

剑气长城在蛮荒天下一波又一波连绵不断的攻势之下,剑仙元青蜀、太徽剑宗宗主韩槐子,剑气长城周澄,后到的阿良跟所有正在浴血奋战之人,他们这些人告诉你什么叫力挽狂澜,什么叫舍生取义。

《剑来》危难时刻有人投敌变节,有人扶大厦之将倾

无独有偶,在历史上那关键时刻,总有人愿意去扶大厦之将倾。

这样的人虽不多,却是撑起这个世界的脊梁,是这个世界的灯塔,是这个世界人心的希望。

三国时期,三分天下刘备死后,曹魏积极发展自身,蜀国由于地势原因,以及内部荆州跟益州的自身矛盾可以说就是温水煮青蛙的结局。

在这危急存亡之时,是诸葛亮拖着自己不堪的身体,五次北伐,最终倒在最后一次北伐的路上,力竭而亡。

《剑来》危难时刻有人投敌变节,有人扶大厦之将倾

两宋时期,国家暗弱。面对金人强大的军力,岳飞横空出世力保大宋半壁江山,四次北伐,可惜奸臣当道,昏君误国。只可叹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虽然最终大厦依然倾倒,但我看到在大厦倾倒之时,在树倒猢狲散之时,有人曾用血肉之躯来支撑这个大厦,我看到黄昏日暮下那人强撑着的身躯摇摇欲坠.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剑来》危难时刻有人投敌变节,有人扶大厦之将倾

当剑气长城所有剑仙都知道守不住蛮荒天下进攻,而他们依然用生命去坚守着这座祖祖辈辈都在守着的剑气长城时。

当螳螂看到滚滚而来的庞大车轮,依然撑起自己那相较起来微不可言的臂膀去阻挡之时。

当诸葛亮明知北伐曹魏不可能有结果,他依然三番五次的出兵伐魏时。

这时我好像有点懂他们了,我想我知道了什么是英雄,什么是大风流。

莫以成败论英雄,人的境遇本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