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第六套人民幣發行數字貨幣的話,還有收藏價值嗎?

迪迪郭


如果第六套人民幣發行數字貨幣的話,還有收藏價值嗎?

我的回答是依然有收藏價值。因為即使未來真的髮型了第六套人民幣,並且該套人民幣髮型了數字版,那麼它的紙質版也一樣會同期髮型。所以,只要存在紙質版那它一定有收藏價值。換句或說,未來數字貨幣必將逐步取代紙質貨幣,那時紙質貨幣會比如今更具備收藏的價值。


貨幣的表現形式經歷著由低級向高級的不斷演變

貨幣作為一種人們能夠共同接受的價值體化物,在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在漫長的歲月中,貨幣的表現形式經歷著由低級向高級的不斷演變過程。

縱觀貨幣的表現形式,從最初的以物易物——原始貨幣(貝殼,寶石)——貴金屬(金銀銅)——代用貨幣(紙質貨幣)——信用貨幣(電子貨幣)的過程中,可以總結出推動貨幣形式發生變革的原動力是更不易損耗、更易攜帶、質量更均勻、不易被仿造和難以控制數量。

就貨幣形式而言,代用貨幣(紙幣)對金屬貨幣的取代並不意味貨幣“去自然化”的進程走到了終點,因為實體貨幣的最大自然屬性即其物理存在並沒有消失,只有把物理存在都否定了,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去自然化”。據此推之,“去實體化”就應該是貨幣理性化在形式方面的最終發展方向。因此,處在貨幣最終表現形式的信用貨幣(數字貨幣或電子貨幣)必將逐步被大眾所接受,併成為歷史的必然趨勢。


銀行電子貨幣是紙幣的電子形式

隨著科技和互聯網的迅速發展,非實體或非實物化的貨幣形式已經初現端倪,各種各樣的電子幣便是典型代表,例如銀行電子貨幣、Q幣,以及網絡數字貨幣比特幣等。由於這些貨幣擺脫了實物形態,只以電子信號的形式存在,故一般也稱之為“虛擬貨幣”。虛擬貨幣在形式上把貨幣的理性化進程推到了極致。就內容而言,銀行電子貨幣是紙幣的電子形式,Q幣等則以企業信用為擔保;它們實質上仍是信用貨幣。


數字貨幣(比特幣)和法定數字貨幣(電子版人民幣)的區別

無論是法定貨幣還是非法定,其價值並不在於它能購買的商品本身,而是人們對它的認知。就像人民幣一樣,一張紙並不值錢,值錢的是背後的國家信用。

國家信用支撐著紙幣,所以紙幣放在銀行具有價值,而一旦國家主權崩潰,紙幣也就廢紙一張。而數字貨幣是去中心化的,比如比特幣,只要一臺電腦,能接入比特幣網絡,它就相當於一個發行貨幣的央行。但這樣一個最大的弱點就是:它沒有強大的信用支撐,價格(相當於法定貨幣匯率)波動很大。

簡單來講,未來我們所使用的的數字貨幣一定是央行髮型的法定數字貨幣,不用擔心它的價值波動,因為有國家信用作為支撐。


使用央行數字貨幣(DC/EP)與支付寶,微信支付的區別

央行數字貨幣不需要賬戶就能夠實現價值轉移。具體場景中,只要手機上有DC/EP的數字錢包,不需要網絡,只要兩個手機碰一碰,就能實現轉賬功能。傳統電子支付在沒有信號的環境中無用武之地,而DC/EP不需要網絡就能支付,因此也被稱之為收支雙方“雙離線支付”。


電子貨幣是否具有收藏價值?

我們拿郵票收藏為例,郵票之所以有收藏價值,主要是由於有些郵票遵循了“買舊不買新,買少不買多”的基礎原則。郵票有價值,不光是因為這個圈子龐大,而且有些郵票確實有其深厚的背景,比如首套,比如稀少,再比如某些特定的歷史事件。

電子貨幣呢?

借用網上一句笑話神回覆:“一串代碼有收藏價值?我硬盤裡面的幾TB的小姐姐代碼,你們要收藏嗎?”



說林


這些錢幣已經過去幾十年了,也沒多大的價值,何況現在的人民幣,而且還在流通,再過一百也沒多大價值,等兩百年以後估計還值點錢。











餘先生112


假設第六套人民幣發行數字貨幣,個人覺得它幾乎沒有什麼收藏價值了。觀點如下:簡單來說央行的數字貨幣就是錢,跟人民幣一模一樣是法定貨幣。只不過,以前你拿到的是一張實實在在的毛爺爺,現在你拿到的是數字“100元”。這個數字100記載在央行數據庫裡,誰也造不了假,拿著這串數字,你就能買東西了。但是收藏,指將一些有價值的物品收集、保存起來的行為。收藏是經過歷史積累與演變而形成的的一種文化與情感的表達形式,是有溫度的,絕對不是數據庫裡面的一串數字可以支撐的。

要說數字化貨幣會不會發行,那是肯定會發行的,因為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是必然趨勢,而且,網傳農行APP目前在部分地區內測“央行法定數字貨幣DCEP錢包”;4月16日,據科創板日報消息,央行數字貨幣(DC/EP)將作為交通費補貼的形式,在5月發放給蘇州相城區各區級機關、事業單位和直屬企業員工。這些都是佐證。

說到數字貨幣與收藏價值,我們多說一點,如果發行數字貨幣,可能會有很多人覺得鈔票要“絕版”了,要趕緊收藏一些!這個時候一定要理性,原因如下:

一,流通少,消耗少,但是存量巨大,尤其是第五套人民幣。對於一、二、三、四版幣來說,存量只會減少,不會增加,影響就不會那麼大。

我們比較熟悉的航天鈔,發行量3億,大家都覺得是天量,目前的市場情況大家應該瞭解,面值貨,那第五套人民幣的發行量有多少?無需我多說了吧!更何況,數字貨幣發行後,紙鈔還會繼續發行……

二,沒有群眾基礎。收藏是經過歷史積累與演變而形成的的一種文化與情感的表達形式。本人是80後,收藏最多的是四版幣,我父輩那一代人可能對第三套人民幣情有獨鍾,對第四套人民幣也比較熟悉,因為生在那個年代,經常使用,有感情。可是數字貨幣推行後,人們面對的就是一個數字。對於現在使用的五版幣除了以前收藏衍生出來的趣味號、首發冠等興趣類收藏,我個人想不到它什麼時候才能體現出一、二、三、四套人民幣的收藏風采與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