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友琼读曹凤岐自传有感:做事认真 与人为善

做事认真 与人为善

晏友琼

2018年10月25日

晏友琼读曹凤岐自传有感:做事认真 与人为善

作者同曹老师合影,前排左起:曹凤岐、晏友琼,

后排左起:王桂清、蔡淑香(2014年)

带着对曹凤岐老师的崇敬之情,怀着对曹老师和母校北京大学的感恩之心,读完了曹老师著的《坦荡人生无悔路》。

曹老师仅比我大四岁,算是一个时代的人。读这本书,感到很亲切。读的过程中,时时被书中的故事和人物打动(且是真人真事);时时被曹老师人生七十年来,一直克服困难,排解委屈,努力拼搏的精神激励;更重要的是,受到了如何做人做事的启示。"认真做事,与人为善"成为了他一生为人为事的信条。

我是一九八四年经严格的闭卷考试进入北大经济管理干部专修班学习的(学制两年、大专),曹老师是我们班的班主任。当干部班的班主任,既好当又不好当。从好当的方面讲,我们这代人,没能在正是读书年龄时,进入大学学习,所以十分珍惜学习机会,听课、自学都非常认真、非常自觉。从不好当的方面讲,那时上有老下有小,又远在千里之外读书,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具体困难。曹老师既要管好学习、纪律,又要了解各位同学的具体困难,帮助克服,让同学们坚持学习,完成学业。正因为如此,曹老师与我们班的同学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他像同学们的兄长,更是大家尊敬的老师。

《坦荡人生无悔路》这本书写得真实感人,朴实无华。曹老师把自己七十多年人生的生活、学习、工作,客观记录下来,且与同时期的时代背景一并叙述。我相信,每个读者通过看这本书,不仅了解了曹老师的经历,也了解了我们国家建国以后的发展历程,是值得阅读的、充满正能量的好书。

曹老师能考上北大是人生的必然。曹老师的儿童、少年时代体弱多病、生活艰苦,但他做事踏实、聪明智慧、勤奋好学。如学生时代,实实在在地按学校要求打柴火、灭田鼠、锄地等。学习成绩经常位于前三名,多次获优等生、优秀团干部的光荣称号。一个只有两条街的吉林扶余小县城的学生,能考上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那是非常不容易的。当然,也可以想象,曹老师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是如何刻苦学习的,正如书中提到的,除了学习学校的课程,很多知识都是他自己自学得来的。曹老师天天晚上泡在图书馆,博览群书,可谓经常"挑灯夜读"。考上北大,他二婶都高兴地对他说:"你小时候体弱多病,生活艰苦,没想到你能出息成这样。"考上北大是许许多多学生的梦想,但要实现梦想,从曹老师的经历来看,除他个人努力这一重要因素外,他在上初小时,遇到了认真负责对学生关怀备至的班主任陈老师,在高小时遇到了克服家中困难,帮助学生复习功课的班主任赵成德老师,使班上同学都顺利考上了初中。曹老师上初中那个年代,不是所有同学都能上初中。考不上,就上不了。遇到了对他影响很大的语文老师付成寅老师、左永山老师,遇到了让他第一志愿要报考北大的班主任赵久礼老师,若赵老师没让他把志愿从吉林大学改为北京大学,不仅曹老师要与北大失之交臂,曹老师人生会改写,北大也因此会失去一名优秀的经济学、金融学教授。我想曹老师后来担任班主任很认真、很负责,他小学时期的班主任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影响了他,他也继承下来了。

晏友琼读曹凤岐自传有感:做事认真 与人为善

曹凤岐教授

曹老师是一位优秀的班主任。他上课认真耐心,对同学们关心。他带过73级76级工农兵学员班,也带了我们84级干部班。书中写到了两个小情节让我印象深刻,也很感动。一个是73级工农兵班一位河南女同学,毕业时要求"社来社去",曹老师亲自到河南确山帮助她选公社和大队。另一个是,他在带76级班时,参加了一次莫名其妙的批判会,受到不实无理批判,内心十分委屈时,但回到北大大兴分校,对学生们一字未提此事,仍一心一意把这个班带到毕业。当我们干部班班主任时,教我们班的金融学,我感受到他的讲课是针对我们班的实际情况,做了认真备课的。我们班虽然都是高中毕业生,但在年龄上还是有比较大的悬殊,有的才二十多岁,有的近四十岁,也就说年龄大的,毕业时间长了,可能对知识记忆会差些。曹老师的讲课稿,尽量考虑了这一因素。我们班的同学,求知欲很强,下课后,还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地问曹老师,曹老师一直不厌其烦地回答。有的同学,在平时也会请曹老师单独辅导难点问题,他总是有求必应。培养国家建设人才的责任感,在他身上体现得很充分。我们班能有这样优秀的班主任,能上北大,是我们的幸运。我在自己的一本书中写过:"……在北大学习期间,有幸成为厉以宁、曹凤岐、张国有、朱善利、梁柱、王茂湘等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教授的学生。两年的学习让我受益一生。"由于我学的是经济专业,且是北大的经济专业学生,到地级市市政府工作时,就一直分管工交、财税、金融等工作(一般情况,女干部在政府绝大多数分管科教文卫工作),为后来担任政府主要领导打下了基础。有这样的工作平台,为社会为群众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事。我感恩北大,感恩曹老师。

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在曹老师身上体现得很充分。这里重点说他的"感恩"思想。在书中,他写到了,他能上北大,能在北大工作五十三年中,取得六个方面的成绩,要感恩新中国、感恩组织、感恩同事、感恩家人、感恩他的老师。他把对他影响大的老师,对他帮助大的同事在书中一一列出姓名和写出具体故事。因此,有了他读高中时,教他语文的左永山老师写给他的诗句:"凌云不忘人梯矮,鼓翼尚嫌天路低"。同时,也有了他《恩师赋》中"卅载旧事未能忘,恩师教我读华章。……弟子终能成大器,基石牢固始做梁"的诗句。书中也多次提到了厉以宁、陈岱孙等教授对他的提携和帮助。父母中年早逝,曹老师悲痛不已,感叹自己还未能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父母也还未享受他后来经济条件好转的清福,就离他而去,因此写下了《水调歌头·父母祭》"吾辈未尽孝道,养育之恩未报,终身感汗颜"的词句。读到这里,我的眼泪不禁夺眶而出。

曹老师的学习工作生活是无愧于时代的。有友人说过:积累,能让自身的知识成倍叠加;历练,能使人的内心更加强大;真诚,能使周围充满阳光;坚持,能让理想的帆船驶向远方。曹老师的经历,有积累、有历练、有真诚、有坚持,应当说还有努力和拼搏。这些,为他后来的研究成果、取得的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他的经济学是"经世济民之学"的观点,在实践中取得了成果,研究提出了股份制改革理论、资本市场理论,参与了《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的起草,还培养了一大批我们国家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需要的经济、金融方面的优秀人才。他的理论成果,在经济体制改革、企业改革中广泛应用,在资本市场的建立、健全、完善和规范中,为人大立法、为政府制定规章制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对推动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而这些成果的得来,是曹老师冒着风险、承受误解、排除干扰、克服困难、坚定不移朝前走得来的,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曹老师自己清楚。如,曹老师刚提出股份制时,有很多老师有不同观点,有的老师认为鼓吹股份制就是复辟资本主义。他主编的《中国企业股份制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一度被打成大毒草。直到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股份制改革在各地普遍展开,《中国企业股份制的理论与实践》一书成了热销书。同时,曹老师的教授职称也顺利通过(曹老师本应头年通过教授职称的,因提倡股份制未通过)。再如,他是最早提出在我国建立资本市场的学者之一,当时阻力很大,非议很多:有的认为资本市场是资本主义的东西,不能搬到中国来;有的外国学者认为,中国要搞资本市场,要再过20年。实践证明,至今中国建立资本市场28年来(从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时算起),推动了国有企业顺利改革,成为了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一股重要力量。这样的例子,在书中还很多,不再一一赘述。我深深地感到,曹老师不仅有深厚的经济学、金融学理论功底,有预见性、创新性,更重要的是有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高度责任感,更加深化了对曹老师的敬意。他为自己定位的"坦荡人生无悔路,热血丹心写春秋",名副其实。

晏友琼读曹凤岐自传有感:做事认真 与人为善

未名湖畔

曹老师学习、工作七十年的历程,印证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名言,很多人以此为座右铭,而真正实践的有多少?曹老师说出了,且做到了。读曹老师的《坦荡人生无悔路》,对同龄人来说有共鸣、有启示,对年轻人来讲有教育、有激励。

人生能为社会为人民办实事、做好事、乃至做出贡献是值得欣慰和骄傲的,曹老师做到了。我作为他的学生,也为他感到高兴、自豪。祝曹老师退休后,在继续为国家深化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做工作的同时,多多保重身体。

(作者:晏友琼,北大经济系1984级干部班学员,曾任云南省党委常委,现任云南省政协常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