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金融协同驱动 培育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

4月17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必须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要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

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如何以更精准有效的财税金融政策推进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湖南日报》特约请湖南工商大学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刘赛红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国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明显下滑。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精准施策,3月份各大指标呈现回升势头,降幅明显收窄。我省经济也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恢复,企稳回升态势基本确立,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更是逆势增长13.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功不可没。

随着海外疫情持续蔓延,继发性趋势对经济的影响不可低估。4月17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推进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财政金融协同驱动,创新方式、分类施策,打好政策“组合拳”。

科学研判,构建财税金融应对危机长效政策机制

疫情暴发以来,党中央出台了增投资、减税费、扩信贷、发补贴等一系列帮扶纾困的财税金融政策,效果显著。但海外疫情严重,“长尾特征”明显,我们务必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期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科学构建危机应对长效政策机制。

一是充分考虑危机带来的主要问题和财税金融政策的作用效果,精准发力。加大“六稳”工作力度、实现“六保”,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充分发挥其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货币政策需要配合财政政策、更加灵活适度,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以利于将资金用到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上。相关政策制定应注重对症下药、分类施策、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精准度和实效性。

二是实施财税金融政策要形成从中央到地方、从省市到区县的上下联动机制,确保政策及时到位、精准有效。应加强地方统筹力度,通过政、银、企协调联动,防止各自为政、政策冲突、步调不一,阻碍各类政策落实落地。

创新引领,强化财税金融协同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发展

我国中小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力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疫情之下实现“六保”的重要依托。疫情暴发以来,各类为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的融资政策密集出台,但这些政策性指导对金融机构而言是一种“软约束”,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难解。

鉴于此,我省可借鉴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做法,申请设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建议由省财政出资,并依托财信金控发起控股,组建全国首家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在经营上,创新推出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并联合“信用长沙”、湘信融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平台等征信系统,完善立足湖南金融中心、辐射全省的风控体系。同时贯彻落实《湖南省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实施方案》,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速转型升级、增强创新能力、提升发展质量。

抓住机遇,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经济新增长极

建设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特高压等“新基建”,有助于扩大有效需求、稳增长稳就业,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加快“新基建”步伐。中共湖南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提出加大“新基建”投入力度,培育打造经济新增长极。

为此,应充分发挥财政投资的示范效应和乘数效应、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效应,将更多资金投入到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上。建议通过设立创新引导基金,对孵化项目、初创项目实行倾斜性资助;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于“新基建”项目示范性投资;通过财政贴息、减税或奖励措施激励发放“新基建”项目贷款。

精准施策,鼓励地方性金融机构服务“一区两链”强链补链

地方性金融机构具有本土性、区域性、灵活性等特点,可有效适应和契合我省产业特色,实现与工商企业整合联动。应鼓励地方性金融机构以服务“一区两链”(“一区”是指产业园、科创园等园区,“两链”是指供应链和产业链)为抓手,加快我省供应链、产业链强链补链,产生“1+N”放大效应。

地方性金融机构通过发展园区金融,可借力批量客户地理集聚、信息集中、政策共通等方面优势;通过发展供应链和产业链金融,可利用群体客户业务共存、物流互联、信息归并、资金归集等特点;通过核心企业的头部接入,可快速聚拢客户——从而既壮大自身发展规模,又促进“一区两链”企业发展。

与此同时,地方性金融机构大多为小型城商行、农商行,具有“立足本土、服务中小、面向三农”的服务定位,一直面临着加大投放和强化风控的“两难”选择,而“一区两链”金融尤其是“两链”融资能让两者较好融合,有利于防控系统性风险。地方性金融机构服务半径有限,将目标客群锁定本土核心企业和全国知名企业的末端小微客群,有利于其专注我省富有区域特色的“一区两链”金融,促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湖南工商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党委书记,二级教授,湖南省区域金融创新研究基地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