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Twitter上被宣佈死亡,那證明你足夠有名

朝鮮領導人金正恩的狀況,牽動著世界人民的心。CNN報道說在手術時遇到危險,NBC進一步說腦死亡。而青瓦臺表示沒有監測到異常,路透社援引我國的發言對死訊進行了闢謠。


如果你在Twitter上被宣佈死亡,那證明你足夠有名

就不管如何,他給我們敲響了警鐘,真的不能太胖


雖然真實狀況無從得知,但是類似這樣的“死亡謠傳”,卻幾乎每隔一段時間都要出現。

2019年“東木”伊斯特伍德、湯姆·克魯斯、巨石“強森”都在中文朋友圈裡“被死亡”。2015年2月23日,碧昂斯去世的消息在Twitter上瘋傳,之後#RIPBeyonce的標籤很快出現並瘋狂傳播。

更別提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在假新聞裡的尼古拉斯·凱奇、範·迪塞爾 和麥莉·賽勒斯。在疫情期間,宣佈確診的男高音歌唱家多明戈和英國首相鮑里斯也在不久前遭遇了“被死亡”。

那麼,為什麼死亡謠言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出現?


01


2019年,墨爾本大學的Bjorn Nansen和其他四位學者專門寫文章研究了所謂的“Twitter上死亡”(Death by Twitter)。文章總結了社交網絡上”死亡謠言“出現的五種原因:

1)誤操作(Accidental)

2)誤報道(Misreported)

3)誤讀(Misunderstood)

4)賬號被黑(Hacked)

5)惡作劇(Hoaxed)


五種情況看起來前兩種是媒體的“鍋”,第三種是網友閱讀理解有問題,後兩種則是別有用心。

“誤操作”指的是媒體準備好的訃告或新聞在錯誤的時間發佈。因為激烈的媒體競爭,新聞機構都會提前準備一些訃告。之前“小甜甜”布蘭妮個人生活和精神狀況混亂,許多美國媒體都默認他們提前準備了訃告。


如果你在Twitter上被宣佈死亡,那證明你足夠有名

這一類型的經典案例是2003年CNN因為網站口令的失誤,將準備好的訃告發布在了網站上。這些哀悼對象包括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美國前總統里根、福特和時任美國副總統切尼。

“誤報道”則是媒體在報道名人的疾病或其他狀況的新聞的時候,錯誤採編報道了情況,李光耀、英國的菲利普親王分別在2015、2017年遭遇過此類誤報道,後者如今98歲了,還活得好好的。

“誤讀”則是讀者在理解新聞時出現了偏差,比如對新聞標題裡的退休/辭演等不太正確的用詞產生了誤解。

黑客攻擊通常會選擇一些明星或權威性的公共賬號,惡作劇則是Facebook上那些騙點擊的鏈接的伎倆,還會伴隨網絡詐騙和電腦病毒傳播。麥莉·賽勒斯(Miley Cyrus)、傑克·萊克(Jack Black)都曾經是這兩個惡意行為的受害者。尤其是麥莉,從2008年開始,遭遇過數次“死亡謠言”,最近的一次發生在今年4月19日,一篇哀悼文章下點贊超過了百萬。


如果你在Twitter上被宣佈死亡,那證明你足夠有名

以上五種是海外的通常情況。在中國,這些“死亡謠言”能夠大肆傳播有非常具有中國國情的原因。

某些國內通用的搜索引擎在結果搜索上非常糟心,大部分的網友沒有科學上網的條件,也不具備鑑別事實的能力。這些不明真相的群眾往往會將一個來源不明、畫質模糊的新聞圖片大範圍傳播。

前不久瘋傳的“多明戈去世”,源於另一個姓Domingo的歌唱家死亡,被不知是英語不過關還是別有用心的媒體搬運,加上一句沒有前因後果的評論,就稱為了刷屏的利器。

02

“名人死亡”具有的聳動性,遠非一般新聞可以比肩。無論是邁爾克·傑克遜(Micheal Jackson)、喬布斯(Steve Jobs)還是最近的科比(Kobe Bryant),他們的離去都引發了網絡上長久的哀悼和懷念。有媒體學家研究表示,這些名人的去世,引發了普通人對生命苦短的感嘆,而網絡上的哀悼,在某種程度上像是一種“情緒的傳染”(Gillian Terzis, 2015)。


如果你在Twitter上被宣佈死亡,那證明你足夠有名

關注度引發流量,在足夠的流量面前,底線似乎不值一提。(對於在國內看慣了某些自媒體騷操作的朋友們,應該對這條準則並不陌生)。Twitter上著名的假賬號 @CnnNewsFacts每每出圈靠的都是這些“死亡謠言”。他們的第一次“出名”就是2015年發佈的“碧昂斯死於車禍”假消息。

在這些需要博人眼球的賬號或個體面前,年齡大的政要、經常拍攝動作戲的影星、極限運動愛好者、私生活混亂的偶像

,都是絕佳的謠言對象。碧昂斯似乎不符合以上任何一條,但她顯然足夠有名。“黴黴”Taylor Swift一直是“死亡謠言”榜的常客。

如果你在Twitter上被宣佈死亡,那證明你足夠有名

就像有位網友曾經說的,“如果你在Twitter上被宣佈死亡,那證明你足夠有名。

而很多Avril Lavigne和Paul McCartney的樂迷圈都流傳過近似的離譜的謠言:這兩個歌手本尊在很早就已經去世了,如今活躍的都是他們的替代品。他們從外貌、歌詞裡捕風捉影,以驗證這一說法。與之相對的是,貓王、張國榮的一部分粉絲都堅信自己的偶像並沒有真正離開,他們只是離群隱居起來了。


就……你們開心就好。


參考文獻:


  • Bjorn Nansen, Dominic O'Donnell,Michael Arnold,Tamara Kohn,Martin Gibbs‘Death by Twitter’: Understanding false death announcements on social media and the performance of platform cultural capital
  • Gillian Terzis, 2015. “Death trends: Hashtag activism and the rise of online grief,” Kill Your Darlings, number 22, pp. 9–24.
  • https://www.thewrap.com/celebrity-death-hoax-jack-black-rick-fox-taylor-swift-paul-mccartney/

微博:@水母
豆瓣:@jellyfish
轉載及工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微信:水母jellyfish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