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觀通寶背後你所不知道的故事

北宋是我國古代歷史上最輝煌的一個時期,除了藝術登峰造極以外,錢幣的種類也開始越加多樣。

北宋的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趙炅繼位後,大力進行統一戰爭,但不要以為他就是一個魯莽的武夫,宋太宗其實能詩善賦,而且寫了一手漂亮的好字,尤其善於書寫“飛白體”。他親自書寫了中國歷史第一枚御書錢的錢文---淳化元寶。御書錢顧名思義,就是皇帝書寫錢文的錢。

北宋是一個皇帝帶領大家一起玩文化的時期,對文人很器重,據不完全統計,北宋文人因對政府不滿被殺的少之又少(不少朝代大興文字獄),一般情況都是流放。就是這樣的一個政府造就了中國文化最輝煌的時期。

北宋大觀通寶背後你所不知道的故事

宋徽宗繪畫作品--瑞鶴圖

北宋藝術成就最高的當屬宋徽宗趙佶了。趙佶的書畫藝術極高,擅工筆,因為他自己的喜好,專門成了國家畫院---宣和畫院,這其中就培養出來一位年紀輕的大畫家--王希孟。年紀輕怎麼成為了大畫家呢?先來看看他的作品。

北宋大觀通寶背後你所不知道的故事

千里江山圖

北宋大觀通寶背後你所不知道的故事

千里江山圖

這就是故宮收藏的著名的青綠山水代表作《千里江山圖》。你看這畫工,讓乾隆皇帝愛不釋手,不停地在上面蓋章子。他的作者王希孟和趙佶有啥關係呢?王希孟在很小的時候開始學畫,在趙佶時期是宣和畫院的學生,後來宋徽宗慧眼獨具,認為:“其性可教”,於是親自教授王希孟畫畫技法。經趙佶親授指點後,繪畫技藝精進,在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四月的時候,王希孟用了半年時間終於繪成名垂千古之鴻篇傑作《千里江山圖》卷,時年僅十八歲。但是,他命不好,畫完此幅鉅作之後,史書再無他的記載,後來清代人推測,王希孟畫這幅畫之後便去世了。天妒英才啊。

可見,宋徽宗慧眼識英雄,當然了,這種慧眼是基於自己紮實的藝術功底。在北宋之前,文壇中也流行瘦金之象。這種書寫筆畫纖細,後來,宋徽宗學習之後,創造出了自己特有的書法體系----瘦金體。瘦金體,鐵鉤銀劃,別具一格。

北宋大觀通寶背後你所不知道的故事

瘦金體

大觀通寶就是宋徽宗用自己創造的瘦金體書寫錢文的貨幣。很多人都喜歡談論這些古錢幣現在價值幾何,其實沒有必要這樣去對待我們先祖留下的這些精品文化,這些文物都是記錄我們文化一脈相承的無價之寶,我們應該更多的從美學,從文化傳承的角度去看待他們。

北宋大觀通寶背後你所不知道的故事

大觀通寶

這枚大觀通寶做工精美,掂在手裡沉甸甸的,瘦金體的“大觀通寶”書寫精美,值得細細的去品味,也可以換個角度,去想想這枚錢幣都經歷哪些故事,也許這就是我們穿越時空和先祖溝通的載體吧。

北宋大觀通寶背後你所不知道的故事

大觀通寶正面

北宋大觀通寶背後你所不知道的故事

大觀通寶背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